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动制动介入阶段:如果驾驶员对制动耸车也没做出反应或者仅是把脚移离加速踏板,那么ABS控制单元J104会实施自动制动。根据本车的车速情况,制动可递增至全制动(紧急制动)。根据具体情形,ABS控制单元J104会激活危险警报灯。如果在驾驶员未介入的情况下将车辆制动至停住了,那么组合仪表上会有视觉提示,要求驾驶员接管车辆,另外还会有声音提示信号。这些信号都是提醒驾驶员要主动接管车辆了(比如进行制动)。如果驾驶员没有接管车辆,那么系统就会松开制动器,车辆就会开始移动。  相似文献   

2.
正四、驾驶员辅助系统由于增强了驾驶员辅助功能,驾驶员辅助系统提供更佳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主动式制动辅助在新A级中作为标准提供,其通过有效方式降低后端碰撞的严重程度或完全防止。主动式制动辅助可对前方缓慢、停止和静止车辆甚至穿行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做出反应。如果安全距离明显缩短,则系统会在视觉上警告驾驶员。如果其检测到紧急碰撞风险,还会在听觉上警告驾驶员。同时,其计算理想情况下仍要防止碰撞所需的制动力。如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以奔驰S级(222车型)为例,介绍车辆碰撞预防辅助系统增强版的功能。车辆碰撞预防辅助系统增强版可持续检查与前车的安全车距,并向驾驶员发出视觉和声讯警告,提示可能与其他车辆发生的碰撞(例如追尾),在即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该系统给予驾驶员有效的制动力支持,甚至在驾驶员未能及时作出反应时自动启动部分制动,从而大大降低事故风险。车辆碰撞预防辅助系统增强版在车速7~250km/h范围之间启用(图1)。  相似文献   

4.
正在比利时Busworld Europe 2017车展上,戴姆勒客车公司推出了具有行人检测的主动制动辅助4(ABA4)——在旅游车中针对行人自动制动的第一款紧急制动辅助系统。该具有行人检测的新的主动制动辅助4在视觉和听觉上警告驾驶员与行人有关的任何潜在的碰撞,同时自动触发部分制动,这可以使得驾驶员避免与行人的碰撞:驾驶员可以用喇叭警告行人,启动最大限度的全刹车或转向以避免碰撞。  相似文献   

5.
正故障现象一辆雷克萨斯ES300h车,搭载2AR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6.9万km。客户反映,该车组合仪表上的制动警告灯异常点亮,有时在起动车辆后会自动熄灭,但是行驶没多久,制动警告灯又会再次点亮,制动功能无明显异常。故障诊断接车后试车,起动车辆,组合仪表上的制动警告灯异常点亮(图1),其他无明显异常,故障现象与客户所述一致。询问客户的用车情况,得知该车因左前部发生碰撞事故在其他维修厂维修过,该故障就是在维修后出现  相似文献   

6.
正一、概述主动路线偏离警告系统在车辆行驶中意外压到车道标线或变道存在碰撞风险时,通过方向盘振动以触觉方式警告驾驶员,同时还会通过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对一侧车轮进行制动以校正车辆行驶路线,该系统在60~200km/h的车速范围内启用。本文以奔驰新款S级222车型为例,介绍主动路线偏离警告系统。二、系统组成1.立体探测多功能摄像头(A40/13,图1):位于挡风玻  相似文献   

7.
防抱制动系统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182起4类车型的道路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制动和转向操纵情况。分析了如果车辆装用防抱制动系统(ABS)后,通过维持稳定性、转向性能和缩短制动距离以避免和减轻事故后果的可能性,分别对事故中的人员伤害和车辆碰撞后的材料损失做了定量分析。指出ABS在雨天能更有效地避免和减轻交通事故。ABS对避免和减轻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鉴于我国在安全行车间距方面未有明确规定,文中探讨了安全车距,对车辆的碰撞过程作了合理假设,简化了车辆制动过程,建立了安全车距的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了附着系数在车辆制动滑移过程中的变化,对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和制动器作用时间做了合理设置,得出了不同路况、不同车速下的安全车距。最后对模型进行扩展。计算了高速公路在不同限速路段应具有的安全视距,为我国高速公路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仿真结果与国内外数据的良好吻合验证了模型以及参数值设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正>(接上期)四、奥迪A6L变速器异响及耸车故障排除车型信息2008款一汽奥迪A6L,搭载2.0T发动机和01T型链式CVT,行驶里程约91 000km。故障现象:用户描述该车变速器低速行驶时有"耸车"现象,这种现象能够通过加速踏板传递到驾驶员的脚上;另外一个问题是车辆在中低速行驶时能够听  相似文献   

10.
对驾驶员起安全保证作用的车辆间隔距离警报器报能自动地检测和显示自车与前行车辆之间的距离,当车辆间隔距离小于车辆的警报间隔距离时就发出声光警报,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从而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相似文献   

11.
<正>故障现象:一辆2008款路虎发现轿车,搭载3.0T汽油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150 000km,据驾驶员反映,该车在行驶过程中仪表板上的ABS警告灯常亮。故障诊断与排除:将车拖到维修车间后,验证故障。启动车辆,除了发现ABS警告灯常亮外,空气悬架警告灯和DSC警告灯也同时点亮。连接SDD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故障码提示为:VDM制动灯开关电路。根据经验分析,很有可能是ABS系统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制动或换道来实现的追尾避撞控制策略。首先通过模拟驾驶仪采集驾驶员避免追尾碰撞的换道时机、制动强度、最大加速度变化率和反应时间,构建了驾驶员制动避撞行为和换道避撞行为模型;然后建立基于制动安全距离、碰撞时间和换道安全距离的危险估计模型,实时计算行车发生追尾碰撞的危险等级并据此选取相应的主动避撞介入时机和方式;最后依据碰撞时间和结合前馈控制的线性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分别建立制动避撞策略和换道避撞策略。Matlab仿真和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避撞控制策略能通过自主换道或制动避免中低速跟车行驶时的追尾碰撞。  相似文献   

13.
<正>车型:2010款天籁J32,配置CVT无级变速器。行驶里程:57000km。故障现象:客户初期发现车辆正常行驶时充电指示灯和制动警告灯偶尔点亮,隔天在高速路正常行驶时突然出现加速无反应,并发现充电指示灯和制动警告灯再次点亮,停车熄火后不能启动,等待15min左右能正常启动,客户为此将车开到维修站检查。故障诊断:技师在维修手册EC章节的"症状表"内容中,只找到"加速不良/动力不足",没有"车辆行车加速不良及熄火故障"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戴姆勒客车及其产品品牌梅赛德斯-奔驰和Setra正在推出具有行人识别功能的主动制动辅助4(ABA4)——这是一辆公交车中首款紧急制动辅助系统,用于针对行人的自动制动。主动制动辅助3(ABA3)已经针对前方的车辆和静止障碍物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全速制动。当车辆与行人有任何潜在的碰撞时,该新的具有行人识别功能的主动制动辅助4在视觉和听觉上警告驾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AEB的介入对车辆被动安全性的影响,本文中通过志愿者实车测试,借助驾驶机器人和车载高清摄像机,完成了24组不同制动减速度和不同试验速度下驾驶员的运动姿态采集,分析了AEB制动过程中驾驶员的前倾位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制动初始速度下,驾驶员位移量随着制动减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当制动减速度较小时,制动初速度对驾驶员位移量的影响不大;当制动减速度较大时,随着制动初速度的增加,驾驶员的位移量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借助THUMS人体模型,通过仿真对比分析正撞工况下有无AEB作用驾驶员的伤害情况,得出了在现有的被动安全开发策略下,AEB的作用会加剧驾驶员的损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2001款进口奥迪A6,发动机型号是ATX,2.8L,自动变速器型号是01V。行驶12800km后出现防滑驱动控制系统警告灯(ASR)点亮,仪表挡位显示一片红,位于排挡杆旁边的脚制动指示灯闪烁。换挡杆有时不能从"P"挡位移出,但观察制动灯在踩下制动踏板时能正常点亮。防盗系统出现半夜报警器鸣叫的故障。驾驶员侧车门门灯在打开驾驶员侧车门时不能点亮。  相似文献   

17.
尧玲  杨炜  张雯 《北京汽车》2016,(6):14-17
传统的汽车避撞系统对车辆及其周边信息缺少全面的了解,存在判断依据单一的缺陷,因而对车辆安全状况的判断误差较大,达不到准确控制的效果.文中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主动避撞系统,利用车车通信、车路信息协同以及传感器组合使用,全方位获取车辆信息,通过实际车距与理论安全车距之间的比较分析,判断车辆安全状况,避免车辆发生碰撞;同时,依据制动传感器的信号,避免驾驶员与系统产生制动干涉.模型车试验表明,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主动避撞系统可以达到快速、准确、稳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故障现象:一辆2006款标致307轿车,行驶里程5万km。驾驶员发现仪表板上的ABS制动警告灯闪亮,且制动系统无制动防抱死功能,因此将车开到维修厂检修。故障检查与分析:起动发动机后,观察ABS警告灯不亮,但汽车起步后ABS警告灯常亮不熄。进行紧  相似文献   

19.
<正>故障现象:一辆雪铁龙爱丽舍轿车,行驶里程2.6万km。驾驶员发现在实施紧急制动时,后车轮制动失效,并伴有"耸车"现象,但仪表板上的ABS故障指示灯未点亮警示。  相似文献   

20.
1概述 机动车辆的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行驶的车辆减速或停车,并在驾驶员离车在情况下车辆停止不动。因此,制动系至少应该有两套独立的制动系驱动装置:行车和驻车制动装置。而驻车根据使用情况分为轮边制动和中央制动(俗称“手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