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排查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应当根据历史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事故多发的原因、事故特征及分布特点等,确定与道路相关的重点调查内容,并对暴露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本文介绍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制定的《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及严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规范(试行)》中的相关调查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管满泉  李强伟  何毅  张丹锋 《公路》2012,(8):164-171
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占道路长度的比例非常少,但集中了较大部分的道路交通事故,严重降低了道路的服务质量,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运用合理的鉴别方法排查事故多发点(段),分析事故多发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是提高道路安全性既科学又有效的办法。当量总事故率法是建立于事故率法和当量总事故次数法的基础上,集两者之优点的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道路长度、交通量及交通事故的危险程度,有针对性地鉴别事故多发点(段),并确定哪些事故多发点(段)需要优先整治。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国内外事故多发点(段)的定义,详细介绍了事故多发点(段)现有的鉴别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鉴别方法优劣进行了综述,从而提出了对交通事故多发点(段)鉴别有实际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干旱荒漠区单调、枯燥道路环境特点,夏季高温炎热,春夏交替季节浮尘天气及沙尘暴较多的气候特点,以及项目建成后,运营期交通组成中重型车多、长途客货车辆多的交通特点,为保障公路行车安全和降低交通事故,开展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工作,将安全的理念和技术措施融入设计,事先预防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通过对公路技术指标、结构物、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评价,发现和甄别公路事故多发(点)段,利用国内外成熟的公路安全研究成果,对公路安全性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改善措施和建议,切断事故链,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出行需求,提升公路安全水平,降低事故率及事故严重程度,减少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李志中  刘兵  王晓安 《公路》2011,(11):122-125
针对目前山区公路危险路段(点)的鉴别方法较少的情况,在分析山区公路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之间的关系及现有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当量事故数鉴别指数非定长分段法,对山区公路危险路段(点)进行鉴别.最后选取云南省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进行了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鉴别方法合理有效,为道路安全审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健全完善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长效机制,规范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工作,有效防范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全国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党委的统一部署,以预防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风险防控,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源头隐患排查治理,创新加强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和宣传提示,严查严处重点车辆重点交通违法。同时,深化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推动相关行业和企业落实整改,努力维护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相似文献   

7.
城郊公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亟需进行安全改善.事故多发段鉴别是进行交通安全改善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分析了城郊公路事故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事故四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事故多发段.对上海市某城郊公路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市区与郊区过渡段是城郊公路安全问题最为严重的路段.  相似文献   

8.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事故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分析了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以及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提出了对事故多发段进行改造的原则和防治交通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成因分析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对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改进的核密度聚类分析方法,即采取"优化窗宽的核密度聚类方法"进行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成因的分析。同时,实践性地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城市的部分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产生了有关交通事故多发点各影响因素的聚类图层,进而将各图层进行叠置分析,最终得到两大主要的综合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窗宽的核密度聚类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道路事故多发点成因进行分析,为日益严峻的交通安全问题研究做出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隧道是高速公路上的特殊路段,属交通事故多发段,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道路通行能力将降低。对隧道运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不全面,将导致无法有效降低运营风险,加剧隧道事故危害。文中以张涿(张家口—涿州)高速公路东马各庄隧道为例,借助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建立公路隧道及交通事故模型,通过隧道运营安全因素分析,从交通流、交通量、持续时间等方面分析隧道内交通事故对隧道通行能力的影响,以更大程度实现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11.
鉴别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模糊评价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裴玉龙  戴彤宇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6):121-125,138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鉴别是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当被鉴别路段或交叉口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相差较大时,采用原有的鉴别方法就难以保证鉴别精度,而又鉴于交通安全概念的模糊性、评价者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评价结果常以口语化词汇表达的特点,提出了鉴别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模糊评价方法。经过分析比较,模糊评价方法采用的指标是亿车公里死亡率、万车死亡率、万车当量总事故次数及事故严重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层模糊数学评价模型,以哈尔滨市区内部分道路路段及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多发点作为应用示例进行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基于南通境内G204、G328、S335等干线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对交通事故相关形态、和基础原因,总结了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问题,探寻公路安全生命防护中干线公路的安全设施设计与运营阶段安全特点,各种因素对交通安全影响;以此为基础,对G204如皋段典型交叉口和路段采取"人本交通"导向下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技术进行优化,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干线公路类似路段的优化处置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城郊结合部长直宽路段交通安全改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郊结合部的长直宽路段常常成为事故多发段,从此类路段的道路特征、交通特征和沿线环境分析入手,得出其交通事故主要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措施,并以商丘市北海路北关-梁园公墓事故多发段为实例作应用。  相似文献   

14.
山区二级公路交通事故多发,交通安全隐患严重,为了提高山区二级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有必要对山区二级公路交通安全工程治理技术及效果进行研究。文中以重庆南涪(南岸一涪陵)二级公路为例,从分类治理和事故多发点治理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路段的工程治理措施和对策;提出了基于假设检验的交通安全改善评价方法,以交通事故四指标和交通事故致死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南涪公路安保实施路段进行了安保工程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5.
潘晓东  陈聪  林涛  宋永朝 《公路工程》2009,34(6):144-148
公路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点,交叉口视认性不足是造成事故多发点的主要原因。根据增强驾驶员视觉醒目性的原理,探讨在驾驶员视觉上提高交叉口可识别性的措施,提出了视认性增强的人行横道预告标示的规格,通过依托工程检验,改善了交叉口的视认性和行车安全,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京台高速长清段长大纵坡路段公路运营安全,减少事故发生,运用累计频率法对事故多发点进行鉴别并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事故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线形以及车辆超速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长大纵坡综合安全设施设置提供基础数据,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也可运用于其他相似路段。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入口黑洞效应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文中从交通事故主动预防出发,分析隧道驾驶员的安全感需求,并以秦岭一号隧道为例对隧道进口方向感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驾驶员安全感需求,结合逆反射技术,针对隧道入口接近段、入口段的由反光环、反光条、猫眼道钉等组成的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视线诱导系统,以满足隧道入口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湖南省先后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无牌无证车辆、整治严重超载违章、整治客运车辆及驾驶员、排查事故多发点段和打击交通肇事犯罪等一系列全省性的统一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六个方面的工作比往年大有改观。 一、重特大交通事故上升势头得到遏制。据统计,1-6月,全省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含轻微事故)15865起,造成1466人死亡,1382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46.25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新疆吐——和高速公路中的两段事故多发段作为依托,对这两段道路近几年的交通事故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深层次剖析出干旱荒漠区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超速驾驶、疲劳驾驶、违章驾驶等,并针对事故发生原因建议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以期降低干旱荒漠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平原区公路衔接点是近年来出现在平原区公路的交通事故多发点之一。在调查几百公里平原区公路的基础上,对平原区公路衔接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公路衔接点由平原区改扩建公路而形成,兼有路段和交叉口的双重特点,有交叉型和过渡型两种形式。以实际调研中遇到的两个典型路段为例,针对该种路段的特性,对其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其安全性的措施和建议。交叉型公路衔接点可以采用信号控制和非信号控制两种方案,过渡型公路衔接点可以采用多种工程方法改善其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