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上安全应急搜救工作是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上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后一道牢固防线。水上安全应急搜救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山西水上安全应急搜救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家对应急搜救工作的要求,着力在"一案三制"(预案、机制、体制和法制)以及对水上安全应急预案体系、水上应急搜救管理体系、水上搜救应急物资库布局及主要应急物资配置,水上应急搜救技术,应急搜救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山西省的水上安全应急搜救工作更加法制、科学、规范、先进和可操作,以此,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险情和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我国内河航运发达,水上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然而,内河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从内河水上应急搜救现状入手,分析水上搜救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推动我国内河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的必要陛,并提出推进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水上联合搜救机制亟待健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上应急搜救演习作为检验应急反应、组织协调和现场指挥能力,提高水上搜救能力和水平,促进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港航部门和航运企业的重视。几年来,我国先后在珠江、黄海、长江口、渤海、南海、东海水域进行了六次大规模水上联合搜救演习。国务院《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颁布实施,使海上搜救行动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实践表明,适时组织应急搜救演习,对有效提高危机应对能力,避免和减少人命财产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水上应急搜救演习作为检验应急反应、组织协调和现场指挥能力,提高水上搜救能力和水平,促进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港航部门和航运企业的重视。几年来,我国先后在珠江、黄海、长江口、渤海、南海、东海水域进行了六次大规模水上联合搜救演习。国务院《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颁布实施,使海上搜救行动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实践表明,适时组织应急搜救演习,对有效提高危机应对能力,避免和减少人命财产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搜救应急管理的业务流程,提出了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和展现层的水上搜救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结合湖北省水上搜救应急管理系统“数据中心、两级搜救平台、三大应用系统”的建设情况,介绍了系统建设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7月6日上午,2011深圳大运会海上综合应急救援演习在深圳西部海域成功举行,全面检验了大运期间水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深圳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应急办主任李一康、深圳海事局局长张建斌、广东省搜救中心副主任章云龙以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广东海上搜救中心、香港海上救助协调中心等单位的50多位代表到现场进行了观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崇明水域近4年来水上险情分析及搜救站点现状的研究,分析当前崇明水域搜救站点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搜救站点布局规划以及加强应急力量建设的建议,以提高崇明水上搜救应急响应速度及应急处置水平。  相似文献   

7.
祝忠武 《中国水运》2009,(11):30-31
近年来,常州市水上搜救中心认真落实搜救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强化搜救基础性工作建设,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水上险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水上搜救中心办公室数据统计,2006年常州市水上搜救中心实施水上救助12起,救助遇险人员31人、救助成功率达93.7%;2007年组织协调搜救行动22起、救助遇险人员105人,救助成功率96.3﹪;2008年实施水上救助49起,救助遇险人员231人、救助成功率达96.7%。虽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长江常州段水上搜救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邓敏 《珠江水运》2010,(7):28-29
<正> 编织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新网络打造水上搜救应急反应新格局构建水上溢油应急反应新平台我国首个由地级市政府批准颁发的水上安全监管总体规划——《佛山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反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在广东佛山市正式颁布实施,该《规划》重点构筑三大安全体系:一是以加强船舶动态管理为主的水上安全监控体系、二是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主的水上搜救应急  相似文献   

9.
正一、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职能及构成(一)职能划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职责包括对水上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组织协调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工作,承担重大险情的救助和船舶溢油的控制清除任务,并代表国家履行国际海上公约,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承担国际搜救义务。主要涉及安全监管、航海保障、搜寻救助、溢油应急、抢险打捞等五大职能。安全监管:水面巡逻、护航、船舶及水上设施查验;违法(章)和肇事逃逸船舶追查;非法进入我国水域外籍  相似文献   

10.
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评估可以有效检验预案的适用性和正确性。本文基于海上搜救应急特点,结合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评估的目的、依据,通过经验借鉴,明确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评估方法,并以《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评估为例,为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水上搜救是一项专业要求高,涉及面广的工作,面对突发事件如何迅速、有序、高效组织救援行动,救助遇险船员、控制船舶事故险情,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船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以便增强我们对水上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2.
马艳玲  米伟  侯丽娜 《中国海事》2014,(9):F0003-F0003
8月26日,“2014年天津市海上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演习”成功举行。该演习是天津市开展的规模最太的一次海上搜救演习,由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主办,东疆海上搜救分中心承办,参演单位达14家。演习包括客船应急疏散、海空联合搜救、伤员转运和应急医疗救助、船舶消防、溢油应急处置和应急堵漏6个科目。  相似文献   

13.
刘派  周旻 《中国海事》2006,(8):79-79
7月24日上午,黑龙江海事局、牡丹江海事局与牡丹江市安全、公安、消防等部门在著名风景区牡丹江镜泊湖上联合举行水上搜救演习。此次水上搜救演习,不仅完善了景区水上应急事件处置预案,提高了抗御重大事故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各有关单位的水上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了水上搜救指挥能力和抢险技能。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河源市政府批准成立河源市水上搜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下设办公室挂河源局,择日挂牌运作。中心的成立,将完善"两防一救"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地开展水上搜救组织协调,提升水上搜救应急能力,有力地保障水上人命安全。据悉,在广东局领导的重视和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的指导下,河源局  相似文献   

15.
应对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对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把法律从纸上的条文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水上搜救管理,提高处置水上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和减少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水域污染。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10日,汕头广澳处举办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业务大讲堂。执法大队陈友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汕头海事局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预案》进行解读,介绍了社会各种救助力量在水上交通突发事件中的责任和义务,及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工作原则,结合辖区实际对局属海事局(处)在水上交  相似文献   

17.
文中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对洋山港及附近水域的水上通航安全进行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洋山港及附近水域应急力量的配布方案,提出关于应急力量配布的建议,以期洋山港及附近水域的搜救应急更为迅速,成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水上安全管理与应急搜救能力,弥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技术的不足,研发了基于"北斗+物联网+AIS技术"的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可普遍适用于内河和湖泊小型船舶的安全监管,实现了小型船舶的动态监管、应急搜救和超速超区域报警,为建设水上安全监管体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准备、锻炼应急队伍、磨合机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家及各省海上搜救中心先后举办了一系列海上搜救演练活动,同时还与周边邻国密切协作,举办国际性、地区性的海上搜救演练。但是,海上搜救应急演练评估还存在评估指标不系统、没有行业或地域特点等问题,没有更好地发挥演练的作用。本文以海上搜救应急桌面演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级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及演练全过程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各类应急演练评估的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三级指标的评估标准内容。为各级海上搜救应急演练评估指标提供指导,最终提高海上搜救应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上旅游、海洋经济等涉海、涉水活动日益增多,水上搜救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愈来愈密切。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水上搜救工作发展、增强水上搜救整体能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便于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贯彻落实好《通知》的各项要求,本刊特邀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公室主任、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李国平对《通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