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由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协办,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410、国内统一刊号:CN43-1388/U),创刊于1978年,其前身是《电力牵引快报》,已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读者群主要面向从事变流技术、电传动与控制自动化领域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行业涉及交通(包括铁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等)、电力、冶炼、矿业开采、军工等。  相似文献   

2.
《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由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协办,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业技术类科  相似文献   

3.
《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由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协办,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业技术类科  相似文献   

4.
《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由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协办,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业技术类科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气化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地面带电自动过分相技术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其实早在1978年西安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就已经开始了该项技术的研究,经过近30年的努力,逐步使该技术转化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贴近现场需求、达到工程实用要求的技术装备。该技术涉及牵引变电、接触网、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远动通讯、铁道信号、电力电子、自动控制、高压电器、铁道运输等诸多专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下面就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做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铁道行业标准《铁道机车动车电子装置》的实施与发展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株洲412001)陈翰芹1我国机车电子标准的由来和现状铁道行业标准TB1394《铁道机车动车电子装置》(以下称“机车电子标准”或“电子标准”)自1981年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铁道机车...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对象:轨道电力牵引技术领域铁道干线电力机车、动车组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整车、零部件、专用材料的研究、制造及运用单位的决策者、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师生。  相似文献   

8.
致读者     
新年伊始,《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以新的姿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刊由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主办、新增清华大学电力电子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协办,凝聚智慧,激扬文字,为电力电子和变流技术的发展、进步共同构建包容、深厚、自由、清新的创新论坛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各铁路局,各专业运输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现发布<机车车辆用电力变流器我和试验方法>等21项铁道待业标准.<铁路桥梁钢支座>(TB/T1856-2006)、<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综合检修作业车技术条件>(TB/T 2180-2006)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其他标准自2006年11月1日起实施.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铁道行业标准的使用情况迄今为止 ,由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归口的铁道牵引电气设备及系统标准共计 68项 ,其中国家标准6项铁道行业标准 62项。不适应的情况主要是国内铁道标准制、修订跟不上技术和形势的发展 ,标准管理落后、标准周期太长 ,致使标准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目前 ,约有 2 5项标准涉及电力机车性能、试验和验收等方面 ,根据归口范围划分“电力机车、内电机车及电动车组的电机、电器、电子、电测仪表”类应该由株洲所归口 ,但该 2 5项标准目前没有。2 铁道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比分析株洲所归口的“牵引电气设备与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联邦德国电力牵引历史的简短回顾德国自1835年建成第一条铁路线——纽伦堡至符尔特(Nunberg-Furth),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由于廉价的水力发电及褐煤火力发电,以及人们对高速运输的兴趣,使电气化铁道在德国得以迅速发展。在本世纪初的十年中,德国和瑞士的设计家们成功地设计出了单相换向器电动机,并且使用在15kV,16(2)/3 Hz的单相交流系统中。从此以后,15kV,16(2)/3Hz系统、单相换向器牵引电动机电力机车一直作为联邦德国电力铁道的供电系统及主型电力机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电力电子与电力牵引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电力电子与电气牵引协同发展的内在联系,指出电力电子的发展推动了电气牵引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同时电气牵引的更高应用要求也推动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具体阐述了IGBT以及基于碳化硅(SiC)材料的新一代功率器件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铁道技术监督》2006,34(9):42-42
各铁路局,各专业运输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现发布《机车车辆用电力变流器我和试验方法》等21项铁道待业标准。《铁路桥梁钢支座》(TB/T1856-2006)、《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综合检修作业车技术条件》(TB/T2180-2006)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其他标准自2006年11月1日起实施。标准名称、编号如下:1.TB/T2437-2006机车车辆用电力变流器特性和试验方法代替TB/T2437-19932.TB/T3133-2006机车车辆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RAMS)3.TB/T1382-2006机车、动车用柴油机零部件活塞环代替TB/T1382-19934.TB/T1429-2006机车、…  相似文献   

14.
问与答     
DJ2 型和 AC40 0 0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在我国交流传动技术发展中有何不同作用和意义 ?   AC40 0 0 (原型车 )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它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国在轨道牵引领域的现代化进程中 ,导入了全新的交流传动技术 ,预示了交流传动系统从此登上历史的舞台 ,并引发了牵引技术的革命。DJ2 型交流传动高速客运电力机车“奥星”号的研制成功 ,标志着交流传动系统已进入快速发展、不断成熟并将广泛应用的新局面 ,为“十年转换”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并从此进入战略转换阶段——从技术开发向技术应用转化。与 AC40 0 0相…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结合列车运行方程与电力机车的多组电气方程,以现有国产韶山系列运行电力机车为主,充分考虑电力机车的操作,运行特点,电力供电系统网压波动等因素,完成并实现了适合于各种国产现有运行交直型电力机车的通用牵引运行仿真,为更加合理地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电力牵引负荷在电力系统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分析与计算、电化铁道运输组织和研究分析电力机车动态牵引运行过程等提供了较可靠的的基础。最后结合实  相似文献   

16.
电传动机车是当代铁道牵引动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电力机车,电传动内燃机车,电传动燃气轮机车以及其它以电机为动力炮动轮对的各型机车。十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在电传动机车的研制和生产方面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跃进时代,我国大功率电传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已批量投入生产。去年年底改制成功的韶山2型4800瓩(约6530马力)的大功率可控硅电力机车广泛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铁道部机车车辆工业电技术情报网委托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主持的“内燃电力机车牵引电机发展、电子装置和牵引电机可靠性技术讨论会”于1981年10月22日到30日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召开。有关机车车辆工厂、内燃机务段、电力机务段、研究所、学校、铁路局、湖南省铁道学会、国防科大、株洲市科委等单位的代表和部局领导同志共60人參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各种报告、文章及资料共34份,有15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与会期间,代表们认真听取了部局领导同志的指示,围绕着会议主题广泛地交流经验、互通情报,并就今后两、三年的工作通过深入讨论之后提出一系列叮供部局安排工作时作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简要回顾了我国电力机车上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从引燃管到交直交机上的历程,反映了电力电子技术对电力牵引发展的影响,对电力机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8,(3):F0002-F0002
经国家计委批复,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中心)始建于1996年10月。中心依托浙江大学相关学科,以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群、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和国内外有关高校、院所为上游单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轨道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铁路从1958年第一台电力机车——韶山型1号机车研制成功,形成第一代机型,至今已发展成以SS4、SS6、SS8、SS9为代表的第三代产品,使电力机车进入了交直传动的相控元级调压时代,中国从此跻身于交直传动机车的世界先进水平。现对轨道电力牵引动力由交直传动到交流传动的转型,轨道电力牵引动力交流传动的研发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轨道电力牵引的发展前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