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在论述柳州铁路枢纽现状及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了柳州枢纽的客货交流量。根据柳州枢纽场站的规划布局及柳肇铁路引入的技术条件,提出柳肇铁路引入柳州枢纽的3个方案。经过对各方案的综合比选,建议采用柳肇铁路客货分线引入进德站方案,该方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便于运营管理。并且在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柳肇铁路引入后,对接轨站进德站和柳州枢纽客货运系统的影响,即:柳肇铁路按客货分线引入进德站,货车线按方向别外包湘桂线引入进德站湘桂车场,车站规模维持现状,仅对车站咽喉进行改造;客车按方向别外包柳南线引入进德站柳南车场,由于柳南客运专线设计时预留了柳肇线接入车站条件,故柳南车场维持原设计规模。柳南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工程,柳州站按照6台11线规模进行改扩建,故柳州站规模可以满足枢纽内客车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2.
对车站股道轨面顺坡问题的几点建议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西安分院郭满州由于车站各股道上部建筑高度不等及路基横向坡度的影响,产生了相邻股道轨面高差的顺接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以下简称《站规》第2.2.14条已有规定。但是,在车站...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站规》修订中车站正线和站线平面、纵断面的主要修订条文与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简要介绍了齐齐哈尔铁路枢纽车站布局、运输组织分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结合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规划,对枢纽内货车解编系统——三间房车站站区规划及设备改造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兴泉铁路的建设既是适应泉州临港工业快速发展,构建后方大能力运输通道的需要,也是促进闽赣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兴泉铁路为典型的复杂山区铁路,其地形条件复杂,车站类型众多。结合泉州地区枢纽既有铁路概况对兴泉铁路引入泉州地区枢纽方案进行分析,并确定关闭原漳泉肖货运通道,客车通道进泉州东,货车通道外绕进惠安南站的方案;结合兴泉铁路车站实际情况,从会让站、中间站的站位选择,以及新建车站、既有车站的布置形式2个方面对兴泉铁路车站布置进行分析,为复杂山区铁路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铁“八纵八横”网络化建设,铁路交汇处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铁路综合枢纽。而由于早期车站建设的局限性,既有车站、配套客运枢纽已无法满足现在及将来的客运需求,如何借助新建铁路建设契机,对既有车站及周边客运枢纽进行升级改造成为铁路建设的又一课题。以京沪高铁既有滁州站为例,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为最大程度减弱铁路对城市的南北向切割,以及新旧车站容量分布与城市人口分布不均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枢纽建筑单体布置分散等问题,采用一体化枢纽设计思路,提出从交通一体化、功能一体化、形象一体化3个不同维度开展一体化设计实践,成功解决了枢纽总体布局、交通接驳、城市空间联系、交通枢纽形象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是铁路设计专业性技术标准之一。原标准施行期间也是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十年,随着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碰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也积累了很多的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在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因此本次修订在吸纳近年来铁路科技进步、技术装备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整合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Ⅰ级和Ⅱ级铁路、重载铁路的线路设计标准,新标准全面涵盖了铁路线路设计的相关内容。就本次修订的依据、原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条款进行阐述,供从事铁路设计、施工、建设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和有关的设计手册,通用图中,都列举了一些车站布置图形。山区铁路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车站布置如何适应地形及节省工程尤为突出。结合已建南昆线和其他在建山区铁路工程项目设计情况,就车站布置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广州枢纽现状及规划布局,根据引入铁路线路的性质、特点以及旅客进出站流线、城市轨道交通和旅客换乘要求,在分析枢纽客运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和新建佛山西客站在枢纽中的定位、作用的基础上,论证车站站址选择与城市规划、站场站房布置与运输特征的相互关系,提出车站站场、站房合理规模和布置方案,为今后枢纽大型客站建设提出有益参考。研究结论:(1)在经济发达地区,当枢纽内铁路客运流量、流向增长过快,而枢纽的客运能力不能满足枢纽客流增长需要时,需考虑新建客运站;(2)在新建站址上,一方面应根据车流流量、流向,考虑铁路引入线路的顺直,另一方面应结合城市交通规划,考虑城市旅客的可达性;(3)车站站场规模和布置应考虑引入铁路线路的性质、特点,合理布置,减少干扰和交叉,提高车站的接发、通过能力;(4)车站站房设计数量和布局,应根据旅客进出站流线、城市轨道交通和旅客换乘要求,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10.
根据部《关于车站和铁路局确报系统升级工作的通知》(运调技术〔2008〕3407号)要求,为保证新《铁路货车统计规则》2009年1月1日的实施,郑州铁路局信息技术处下发了“郑信所开电〔2008〕64号”对我铁路局确报升级有关工作进行安排。要求确报系统:一是要适应新《统规》;二是完善确报系统功能;三是提高确报数据质量;四是提高确报的应用水平,总体满足铁路运输生产日趋发展的需要。按照车站确报应用的不同要求进行升级:(1)对郑州东、许昌等25个使用车站系统1.0大站版的车站,  相似文献   

11.
结合地铁工程设计实际,对《地铁设计规范》中限界、线路、路基、轨道的部分条文,如:圆曲线内外侧的加宽计算,缓和曲线地段限界及加宽计算,区间最小线间距的确定, 曲线地段线间距的加宽,机械化养路平台的设置,曲线地段路基加宽的界定,路基支档结构物的设置,欠超高的取值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的编制背景、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并对几个重要技术环节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
铁道车辆减速顶是一种不需要外部能源、能自动控制车辆溜放速度的液压设备,在国内外编组站已得到广泛应用。TB/T2460—2009《铁道车辆减速顶》由TB/T2460—1993《减速顶通用技术条件》、TB/T2774—1997《减速顶测试方法》整合修订而成,并将TB/T2664—1995《减速顶安装、运用、维修》的安装部分纳入其中。介绍修订的原因和主要修订内容,解读TB/T2460—2009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铁路客运专线天窗设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骥翼 《中国铁路》2006,(10):24-27
根据设备和运营特点,世界各国制定维修天窗的设置形式、时间及维修计划不同。我国铁路营业线天窗按用途分为施工天窗和维修天窗,分别采用垂直和V型形式。既有铁路施工天窗的设置根据建设项目开工、线路设备大中修周期、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安排等因素确定;电气化线路维修天窗主要由接触网检修时间决定。根据近年我国有关单位开展的客运专线天窗设置的研究成果,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影响客运专线天窗设置的主要因素,提出不同标准线路综合维修天窗的分类设置方案,既要适应技术设备特点,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5.
管天保 《中国铁路》2000,(1):19-20,24
总结了京沪线提速是市场需求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动力,采用适用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是可行和有效的,产学研相结合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市场是检验企业技术创新是否成功的标尺等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修订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介绍新的《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的编制原则、特点、主要修订和新增加的内容,论述提高特殊路基工程质量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广深线"新时速"列车的引进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新时速”摆式列国在广深既有线进行提速的背景和过程,说明市场竞争是广深铁路技术创新的直接动力,是采用低成本适当技术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范例,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修订原则及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1999年颁发的<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已不能完全适应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其中某些条款还限制一些先进技术的推广,为此对其进行修订.就新修订的<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主要技术特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工程测量中采用先进技术.研究结论:以新建铁路工程测量"三网合一"的测量理念,对新修订的<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新增加的工程控制网体系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GPS-RTK中线测量、地形测量、航测法测绘路基横断面,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在山区进行三等高程控制测量等测量新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工程项目各阶段实行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铁路》2002,(3):11-16
分析了“八五”、“九五”以来我国铁路在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及面临的形势;阐述了《铁路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纲要》的编制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支撑条件;指出到“十五”末期,我国铁路主要技术装备要接近20世纪末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