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式出炉已数月,在“十一五”主要量化指标中,有些指标被常人看来不高或很不高,而有些指标要实现则需花重力气。这些指标的拟定,体现了“十一五”规划中,好中求快的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唐洋 《时代汽车》2006,(7):18-21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系,干了一辈子汽车; 他从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走到了大企业集团董事长的岗位; 他提出“死拼1999,决战2000,三年大变样”,如愿让一个岌岌可危的国企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 他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总书记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北京汽车工业这两年发展得很快啊”; 他对事业执着追求,永不停歇,在成功面前叉提出北京汽车工业从零做起,实现创新合作、和谐发展; 他最大的愿望是在“十一五”期间让他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这位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庆衡。[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第一辆车买,第二辆车学,第三辆车造”,这是韩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中国汽车工业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已经越过了买车和学车的阶段,正在致力于“造车”。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强调自主开发,汽车市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胶着拚杀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向何处去?是继续走开放竞争的道路,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的一部分,还是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扶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努力建成一个自成体系、自我满足的完整汽车工业?围绕中国汽车产业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业内对这一问题有各自的说法,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就此,记者采访了我国汽车界知名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张老强调.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当走第三条路.即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4.
《时代汽车》2006,(4):103-103
从近期推出的新车来看,标致206、华晨骏捷、北京现代雅绅特等期望值很高的新车,无一例外选择了适合中国消费的家庭轿车、符合消费国情的轿车的路线.节能环保不仅是目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现实状况的主题选择,更是大众消费及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根据这一趋势,日前,国家十一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也已经明确指出,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将是我国“十一五”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推广节能环保汽车亦将成为所有汽车企业产品研发和用户消费的导向。  相似文献   

5.
《时代汽车》2010,(10):71-73
9月28日.随着郭金龙市长、苗圩副部长等领导同志拉开红色帘布。“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金字招牌熠熠生辉,一个新的公司诞生了!与此同时。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并发布了北汽集团全新的Logo。这些标志性事件意味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北京汽车工业翻开了新的一页。北京汽车,站在新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10月19日.中央发布了“十一五”规划建议。“十一五”对于汽车工业而言.有一个核心的议题.那就是降低能耗开发新能源。这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规定的”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相一致。国内汽车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并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天津汽车》2005,(5):20
在“2005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会”上.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等有关专家就“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发展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讲话。专家表示,“十一五”期间.发展环保型汽车将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部分重点城市将积极发展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式出炉已数月,笔者在研究“十一五”主要量化指标时深切地感觉,有些指标不高或很不高,而有些指标要实现则需花重力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时代汽车》2006,(6):24-25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已发展到一个关键时期。专家认为:今后五年是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进入产业化并获得经济利益的关键时刻。中国汽车工业能否利用“十一五”时期在节能环保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赶超跨国公司,从规模和质量上实现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在此一搏。  相似文献   

10.
闫向军 《时代汽车》2006,(11):90-92
在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能源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合谐因素”。为此,中国“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宏伟目标。汽车工业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必然受到能源政策的巨大影响。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汽车工业与石油工业能够协调发展,石油不会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其中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划被进一步提到重要日程上。不仅如此,多数省市政府在加紧编制地方“十一五”规划的同时,也把汽车作为重点产业,专项制定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据了解,早在2001年,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十五”规划中,就有22个省市把汽车作为重点扶持产业。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湖北省机械汽车行业投资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武汉市分会、北京万特事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湖北·武汉)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国际汽车展”).将于2007年9月12日至17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为了紧密配合此次展会的宣传.致力“打造中部地区顶级车展”.本刊记者就湖北机械汽车工业“十一五”期间将如何在自主创新上力求突破等问题.特地采访了该省副省长任世茂。并形成此文,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北京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电子工业产业基地之一,曾经历过辉煌的时期。但随着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国内电子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北京虽然仍然保持着大量的电子工业存量资产,但包括家电在内的许多产品已逐渐退出了电子工业的第一方阵。近几年全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带动了北京汽车制造业也迅速形成了以北京吉普、北京现代和北汽福田为主的汽车“三大板块”的现代汽车制造产业格局。发展汽车电子产业,为北京现代制造业助力,打造北京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2010年产销量达到900万辆、汽车保有量翻番达到5500万辆、汽车化水平实现40辆/千人,燃油消耗增长不超过50%、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力争达到50%、实现整车进出口数量与价值的平衡”,《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量化指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主要依据的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15.
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创造年产千万辆的业绩奠定了我们世界汽车大国的地位.使我们可以站在更高更新的起点上去实现新的腾飞:但进入“千万辆”这个级别之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成为了汽车强国.当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由量变向质变调整转折的关键时期.蔓延全球的金融海啸给我们带来危机和机遇.这是我们加速实现由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16.
《中华汽摩配》2004,(11):22-23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工业。通过企业战略联盟方式.能使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存在的资源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活动互补性在战略联盟中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实现联合的协同效应,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的潜在利润;并且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联盟中相互学习.可以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确定了“加强自主创新,使中国由汽车生产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宏伟目标.把“自主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自主创新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大目标之一,进步强调了自主创新对于中国经济包括汽车工业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试就“自主创新”的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50年。50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在中央的重视和关心之下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央明确提出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采发展之后。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消费的拉动。我国的汽车产量开始剧增。从92年的100万、200万、300万……到去年差一点就是600万。汽车工业对整个机械工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十五”的发展,到2005年,汽车工业产值达到12000亿,占机械工业在仝行业产值41100万亿的1/4。“十一五”开局利好,我国汽车工业将大有可为。然而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19.
《中华汽摩配》2005,(11):2-2
据参加了国家制定《十一五汽车发展规划》的专家透露,我国汽车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解决三大问题: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积极发展节能和新能源的产品;加快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每周新闻     
增加国际竞争力的“规划”从2006年3月的《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到今年4月上海国际车展之前召开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下发《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终于有了一个完整而令人鼓舞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