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2.
为提高智能船舶的可靠性和航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会遇距离模型的智能船舶航行行为可靠性评估方法.文章构建智能船舶航行行为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船舶安全会遇距离模型,建立智能船舶在两船互见会遇场景中的航行行为故障判断流程,研究在不同会遇场景中智能船舶航行行为可靠性指标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可靠性评估方...  相似文献   

3.
4.
<正>长江上海段圆圆沙警戒区位于上海外高桥水道的下游端,是由以下6点依次连线围成的水域:①A点31°20′30″N、121°40′57″E,②B点31°19′20″N、121°43′41″E,③圆圆沙灯船,④A54号灯浮,⑤C点31°19′43″N、121°40′22″E,⑥52号灯浮。圆  相似文献   

5.
多船会遇避碰决策研究—Ⅱ多船会遇避碰决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船会遇局面划分、判断的基础上,根据避碰规则,提出了在智能或自动避碰系统中,以“避碰重点船”方法进行避碰决策及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道港口》2014,(3):239-246
为研究双线船闸灌泄水时引航道内非恒定流水力特性,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手段,以株洲枢纽二线船闸扩建工程为依托,对各工况下引航道内非恒定流进行计算,分析其对引航道内船舶航行及停泊条件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引航道布置型式及船闸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7.
大连海事大学东[内容提要]综合分析了《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相关规定和现有的相关研究,解析了会遇态势判断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船舶间的会遇态势进行了定量划分。这种划分有助于航海人员对船舶会遇态势的判断,也可以用于船舶自动避碰系统中实现船舶会遇态势的自动判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某船闸设计为例,在考虑水位、高程、地质条件及闸首机械设备等设计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错位式双线布置和并列式双线布置两种方案,比较分析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得出错位式双线布置设计方案更为可行。在此方案的基础上,对船闸结构稳定性及强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各项稳定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且计算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最大正弯矩值和最小负弯矩值,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的结束,长江口深水航道10m水深的通道已经贯通。2009年9月深水航道三期工程也将治理完成,届时航道水深将达到12.5m,形成全长47.2nmile、底宽350~400m,设标宽  相似文献   

11.
在BIM技术运用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理念,首次提出BIM+理论进行船闸工程的建设。通过BIM技术与3D打印、三维水流数值模拟、互联网等技术的有机结合,进行船闸工程的规划分析、设计优化、施工组织及运维管理等工作,实现了基于BIM+理论的船闸工程建设新模式。工程实践表明,该模式简单高效,破解了船闸工程复杂结构建设的难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弯曲河段航运枢纽船闸上游口门区出现大范围回流漩涡、引航道存在斜向流等不良流态的工程问题,采用正态整体水工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泄水闸不同调度方式对凸岸船闸上游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船闸建在凸岸的航运枢纽,泄水闸开启远端闸门的调度方式可有效减弱口门区回流尺度及引航道斜向流强度,以保证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态物理模型研究湘江株洲航电枢纽扩建二线船闸工程对一线船闸通航条件的影响。分析工程前一线船闸通航水流条件,二线船闸建设对原有边界条件的改变,工程后一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航道的横、纵向流速等水力参数变化规律,以及口门区现有导流建筑物对新建工程的适应性等。结果表明,二线船闸建设使得一线船闸通航水流条件稍有恶化,但水流条件的改变对船舶航行条件影响不大,工程前后船舶进出一线船闸的航行条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船舶大型化对船闸节点通过能力的增长既有利也有弊,针对船舶大型化对船闸通过能力的动态定量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基于现实规则的船闸数值排档模型,结合构建的大型化船舶发展趋势序列,计算得出船舶大型化后的过闸载质量、过闸船数和闸室面积利用率等船闸通过能力关键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船舶的大型化对过闸能力的提高并非全部为有利影响,呈现总体增长,局部跌坎下降的趋势。结合标准化的大型化能有效提高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5.
推进船型标准化是提高三峡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定量研究船型标准化程度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效果,在研究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流程的基础上采用系统仿真方法构建三峡库区船舶过闸仿真模型,模拟不同船型标准化率下三峡船闸的实际通过能力。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情况;船型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时,标准船型对提升船闸运行效率的优势凸显。相比于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船型标准化率的提高对船舶过闸服务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邹开明  李俊 《水道港口》2012,33(6):510-514
结合枢纽整体水工物理模型试验、船模试验结果,针对"曲进直出"和"直进曲出"两种方案,从口门区通航条件、船舶过闸效率、枢纽湘江大桥的跨径布置、预留二线船闸的施工影响和对枢纽泄流能力的影响等方面对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船舶进出闸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最终确定船舶进出闸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锡澄运河新夏港船闸为例,提出错位式双线布置和并列式双线布置两种平面布置方案,分析说明错位式双线布置方式的创新性和优越性,给双线船闸的设计思路提供借鉴。对船闸双线闸室结构、上下游引航道建筑物的原设计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剖析,并提出优化方案。优化方案适应现场实际情况,有效改善了工程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赵家强  于广年 《水运工程》2019,(10):134-140
潮州供水枢纽东溪水闸段呈"C"形弯曲河道特点,新建船闸布置于弯道凸岸,上下游引航道中心线与河道交角较大。通过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及自航船模验证试验,提出改善水流条件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降低通航标准、优化航线、开挖与调整凸岸岸线等措施,减小了引航道中心线与河道主流流向交角,减弱了上、下游引航道及口门区存在的横向流速、回流等不利流态;有效改善了东溪船闸的通航水流条件,为"C"形弯曲河段船闸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分析赣江货物运量和船型现状入手,预测了未来各规划水平年的过闸货运量和过闸船型组合情况;采用船舶过闸排挡模拟方案,合理论证了新干船闸的平面尺度、建设规模与分期建设方案;为赣江新干船闸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结合三峡水利枢纽上游引航道,研究了船闸灌水引航道非恒定流的波动特性和改善措施,得到了三峡船闸灌水组合运转的最不利情况和减小波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