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浩 《隧道建设》2016,36(5):614-618
连续皮带机出渣系统具有输送能力强、运量大、安全、环保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TBM隧道施工,但在严寒地区存在冬季施工故障率高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难题,保障TBM正常施工,在辽西北供水工程中通过安装保温棚,对整条皮带机进行保温; 在皮带机两端接渣、出渣特殊位置铺设保温被,加强其保温能力; 在保温棚内部尤其是关键部位安装暖风机,进行加温供暖等方面的研究。解决了严寒地区冬季洞外皮带机防冻领域的技术难题,保证了TBM的顺利施工,取得了在严寒地区的皮带机冬季施工经验,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合作北隧道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高海拔、高寒湿润气候。为了解决好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隧道保温问题,隧道采用FLK防冻保温板隔热法进行保温,有效防止洞内路面结冰,提高运营安全,装饰隧道美观。在施工中获得了在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保温的基本经验和一些施工关键技术。该工程的成功建设,为我国西部修建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铁路隧道保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严寒地区公路隧道工程需采用保温措施,而特殊的自然环境又决定了隧道保温工程在选材及施工方面与普通工程不同。文章论述了保温体系的构造、选材及施工要点,为隧道保温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刚 《隧道建设》2013,33(12):1041-1047
在城市地铁隧道建设中,采用盾构法施工不可避免地面临始发施工场地受限、始发时间位于冬季、始发区段地表有重要建(构)筑物等施工难题。通过施工实例介绍施工期间面临以上综合施工难题时,采用盾构分体始发、对盾构刀盘开口率进行改进、增加保温棉及伴热带等冬季保温措施、选取合理的施工参数及精细化管理等针对性措施,成功完成了冬季下穿平瓦房区的分体始发施工,有效控制了房屋的沉降,确保了古旧平瓦房区房屋及居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8月7日下午,随着开挖直径9.05 m的"初心号"盾构抵达黄河东岸的接收井,华电银川"东热西送"集中供热项目的咽喉工程——穿黄隧道,在2次穿越黄河大堤、连续掘进1 838 m后贯通。该隧道是国内首条穿越黄河的供热专用隧道。银川"东热西送"集中供热项目是贯彻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替代银川市城区近200台燃煤锅炉,实现市区冬季无煤化供热,有效缓解冬季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6.
严寒地区隧道衬砌因季节变化,在冻胀作用下极易破坏。东北某铁路隧道在确保运营和列车安全通行的条件下,对隧道衬砌进行了补强处理和保温处治,以避免隧道衬砌冻胀破坏。通过研究隧道病害特点及区域适应性,提出了已损二次衬砌加强和增设防寒保温措施的处治方案,采用脚手架快速施工技术、波纹板滑道安装技术、波纹板固定安全措施、波纹板+自发泡聚氨酯表层处理技术,有效保证了在列车通行条件下,对隧道衬砌的补强保温施工。隧道运营效果表明:处治施工方法和工艺合理、措施得当,补强保温技术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香德2级公路德钦隧道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海拔约3400m,冬季寒冷,冰冻时间长,建设时须进行保温防冻设计。从保温防冻工程措施、保温材料设置方式、保温材料比选等方面介绍德钦隧道的保温防冻设计,其对于类似寒区隧道的保温防冻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解决寒冷气候条件下隧道消防系统保温问题,文章基于陕北地区充足的环保太阳能资源,以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府村川隧道为依托,开展太阳能热水系统用于隧道消防保温研究。通过工程两个周期运行效果监测,对太阳能热水保温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明确太阳能热水保温系统经济效益情况,与传统电伴热系统进行了能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热水保温系统能够满足冬季气候条件下消防保温要求;太阳能热水保温系统能耗约为电伴热能耗的15%。  相似文献   

9.
针对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下隧道消防管道水防冻问题,现阶段常采用电伴热技术手段。经多年工程应用可知,电伴热系统存在投入高、能耗高及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隧道消防管道水的防冻保温问题,本文基于陕北地区丰富太阳能资源的高效利用,以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府村川隧道为研究对象,创新性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对隧道消防管道进行内加热的技术原理,开展隧道消防防冻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应用研究,并对太阳能热水防冻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周期性监测。结果表明,太阳能热水系统用于隧道消防防冻方面具有可行性;通过设置合理的太阳能热水防冻系统,冬季气候条件下可保证消防管道水保持在设计温度要求范围内,能够有效提高隧道消防系统在冬季条件下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杨涛 《公路》2008,(4):221-224
香炉山隧道全长约2 400 m,为目前辽宁省在建高速公路最长隧道。根据隧道长度和远期交通量,隧道消防等级为A级。隧道消防设施采用灭火器 消火栓给水系统 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 泡沫-细水雾灭火系统。香炉山隧道冬季平均气温在-15℃,消防给水管道保温系统采用"电伴热为主,管道保温为辅"的技术措施来解决冬季保温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西北大跨径叠合梁斜拉桥砼桥面板冬季接缝施工为工程背景,为确保低温条件下现浇接缝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接缝砼冬季施工技术方案、增温保温措施和温度监测方案,接缝截面温度测点实时监测结果表明保温措施效果良好,接缝砼养护过程温度及温差均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连湾海底隧道是大连市城市快速路网中的3条跨海通道之一,是实施大连"西拓北进"城市发展战略的市政建设重点工程,工程地域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在项目前期方案研究阶段,结合海底隧道施工工法,研究了10多种路线方案,经过反复比选优化,最后提出采用钻爆隧道方案,设置地下互通解决两岸交通集散.该文结合大连市海底隧道轴线位置的选择及工程方案比选,介绍了笔者多年来在我国海底隧道方案设计中的经验和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北环路(安宁~109国道段)道路工程是兰州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九安隧道工程是该项目的重要节点工程,是甘肃省第一座上下分离式单洞三车道大跨径长隧道。隧道设计中利用新奥法设计原理和动态设计理念,根据不同围岩情况分别采用相适应的设计参数,采用了较先进的台阶法、CD法和CRD法等施工工法。通过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等辅助措施,完成了隧道工程的贯通,为北环路中段的通车提供了决定性条件。文章通过简述兰州市北环路九安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为兰州市北环路东段、西段工程中的隧道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将为以后的大跨径城市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程所处地区的环境现状,采用泡沫玻璃进行隧道保温施工,研究了其物理化学性能,并着重分析研究其耐碱性能,提出了保温系统的构造方式,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保温效果。结果表明泡沫玻璃构成的保温系统在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正在施工建设中的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工程历时近5年,近日实现隧道全线贯通。珠海连接线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拱北隧道是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长2 741 m,由海中隧道和城市地下隧道组成。按照"先分离并行,再上下重叠,最后又分离并行"的形式设置,包括海域人工岛明挖段、口岸暗挖段及陆域明挖段等不同结构形式和施工工法。其  相似文献   

16.
对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监控技术的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勇 《公路交通技术》2004,(4):84-87,109
从阐述新奥法施工的核心入手,论述了公路隧道施工监控的必要性,结合广东、福建等地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实际,分析了公路隧道施工监控在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规范公路隧道施工监控市场,制订施工监控规范,明确施工监控中各方的责、权、利,开发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市政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合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至盛  杨凤梅 《隧道建设》2015,35(12):1301-1305
按照规划,成都市一环路某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位于同一路由。简要介绍下穿隧道的地理位置、主要技术标准,以及隧道的平面、纵横断面、结构类型等。重点介绍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的位置关系、结构处理方式、设计施工要点等。为了解决2个工程分期建设造成工程浪费、施工风险大和多次影响道路交通,以及先期工程未给后续工程预留施工条件,导致后续工程无法实施等问题,经过方案比选,采用了隧道和车站空间"上下重叠",隧道底板与车站顶板"共板",隧道侧墙与车站侧墙"上下对齐",2个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合建方法,得出隧道与车站合建的设计施工方法是可行的,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五里店—山羊沟水库敞开段节点工程是开敞式TBM首次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于TBM试验段工程实践,存在初期支护较强、二次衬砌施工及工期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动态设计、动态施工"优化初期支护设计,采用"同步衬砌"方案组织二次衬砌施工,优化开敞式TBM项目工程筹划等措施,保证了开敞式TBM在试验段及后期工程的顺利掘进,并证明了重庆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采用开敞式TBM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国道213线映秀至汶川段恢复重建工程位于"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中心区域,路线沿高山峡谷地形区域内的岷江布设,震后原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为了躲避不良地质,提高与既有映汶高速共同形成的生命通道的综合抗灾能力,在总体设计时采用较多隧道工程以躲避不良地质或提高路线标高。受走廊带狭窄等多种因素制约,不得不采用新建隧道上跨既有高速公路隧道、在既有国道213隧道基础上进行分岔改建、新建隧道与既有高速公路的联络通道及新建泥石流明洞工程等多种复杂隧道结构。在介绍项目隧道工程结构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分岔改建、近距离上跨等特殊隧道结构的相互影响,解决了特殊结构段隧道设计和施工问题,为今后国内类似改建工程中隧道结构的应用提供了一些思路,同时也对隧道小净距上跨既有隧道、既有隧道分岔改建等复杂隧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叠落隧道施工会对地层产生多次扰动,较之单线隧道地层变形机制更加复杂,对变形的准确预测并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依托某地铁区间叠落式暗挖与盾构隧道工程,首先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叠落式暗挖与盾构隧道地层变形特性;根据数值分析的结果从地层超前加固、开挖方法、支护结构等方面制订了地层变形的控制措施,使地层变形在控制标准范围内;实际施工中采用给出的控制措施来控制地层变形,保证了工程施工安全,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并通过现场试验对此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暗挖隧道(上行)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明显大于盾构隧道(下行)开挖,两洞施工结束后的地表沉降最大值位于暗挖隧道拱顶上方;对本工程不同开挖顺序产生的地表变形而言,"先上后下"施工产生的地表最大沉降值及沉降影响范围均大于"先下后上"施工,工程实际中可采用"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监测数据表明将暗挖隧道作为地层变形控制重点,通过对暗挖隧道采取超前注浆,可有效控制地表变形,减小两隧道开挖的地表影响范围,说明在暗挖隧道中采用超前注浆可作为叠落式暗挖与盾构隧道修建过程中的重要安全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