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我国公路沥青路面防滑研究和实践,讨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根据沥青路面抗滑应具备的条件,分析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途径,提出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评价沥青路面抗滑表层抗滑效果及其抗滑性能衰减情况,结合室内试验已有研究成果,以集料体积(质量)分维数为自变量,路面抗滑性能长期评定指标(摆值、构造深度)为因变量,建立两者的关系模型,并结合分形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进行分形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分形评价方法的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行车安全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提高沥青路面雨天抗滑性能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文中根据国内外研究状况,设计了一种大孔隙环保沥青混合料ESM-13;对沥青路面抗滑指标进行研究,对环保安全型沥青路面进行室内抗滑试验,并对采集到的抗滑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工况下SMA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强于ESM混合料,但ESM混合料在雨天工况具有很好的抗滑性能和排水能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集料、级配、沥青、车辆等因素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并且对室内模拟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的试验手段、方法,以及研究抗滑性能衰减规律模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5.
作为未来道路交通荷载的主流形式,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与路面抗滑性能存在着直接关系,而且随着时间变化,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了明确国内外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研究现状,对胎-路接触力学模型和路面附着特性、动摩擦因数的计算方法、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抗滑性能评价指标和衰变模型以及抗滑性能在无人驾驶车辆安全性中的应用等热点问题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总结,对比分析了现有沥青路面与橡胶轮胎的接触力学模型,探讨了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归纳了现有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及衰变模型,最后论述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路表分形理论的Persson迟滞摩擦理论更适用于沥青路面动摩擦因数的计算要求,计入了橡胶对表面粗糙度的有关尺度变形响应及滑动摩擦的温度依存性;考虑路表峰值附着系数时变性的摩擦因数-滑移率(μ-s)曲线附着系数估算方法更能反映路面实际附着特性;当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研究在胎-路相互作用机理、评价指标、衰变模型等方面研究不足,需要从时变性、统一性及车辆抗滑需求感应参数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推行基于时间效应的抗滑评价指标是沥青路面抗滑层设计与抗滑性能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中国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内服役水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钱朝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165-167,M0018
从轮胎与沥青路面间接触机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评价方法和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减规律三个方面,对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对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影响较大,路表宏观纹理和微观纹理共同作用影响路面的抗滑性能,以优质石料作骨料的骨架嵌挤型沥青混合料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沥青路面材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本文对沥青混合料开展加速磨耗试验,采用摆值和构造深度对其抗滑性能进行评价,对沥青混合料加速加载抗滑衰变的影响及沥青路面抗滑衰变拟合进行分析,从所得结果可知,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结合道路养护维修的超薄磨耗层技术工程实例,从降低交通噪音和路面抗滑性能方面对低噪声抗滑超薄磨耗层应用进行研究。针对北京市城市交通道路在道路降噪和抗滑方面的需求,结合预防性养护的路面功能,铺筑低噪声抗滑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试验段,实现沥青路面降噪与抗滑性能的有效提升。通过采用过程通过法对现场路面噪声测试,并针对其功能层提出了超薄磨耗层与下卧层层间处置技术。通过现场检测结果表明,低噪声抗滑超薄磨耗层沥青路面与普通橡胶沥青路面相比,路面抗滑性能提高25%,噪声降低(1~4) d B;与普通沥青路面相比,噪声降低(3~9) d B,降噪抗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特性,该文分析了汽车行驶时轮胎-路面作用状态及抗滑机理,开发了能充分模拟行车对路面作用的加速加载试验机,同时以此设备为手段,研究了几组典型级配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规律,提出了沥青混合料抗滑指标衰减非线性指数模型,模型参数能较好地反映沥青路面抗滑水平的衰减特性。  相似文献   

10.
在沥青路面的各个性能当中,路面抗滑性能与交通安全关系最为密切,路面抗滑性能为交通事故安全提供必要制动力,大大提高行车的舒适性。本文通过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出路面抗滑性能与路面粗糙程度、干湿状态、面层材料特性、油石比及后期养护关系密切,并提出选择合适的表层材料、增加表面构造深度、采用新型抗滑路面结构以及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沥青路面表层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1.
曹平  白秀琴  谢磊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1):86-88,93
简述了抗滑性能不足对沥青路面行午安全的影响。在分析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公路建设、养护、公路管理与服务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抗滑性的沥青路面安全行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提高和合理评价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方法,通过分析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探讨现行规范列出的抗滑性能检测方法, 提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优化措施,并指出基于测试结果代表性的抗滑性能检测方法的设计方向;指出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因其突出优点应优先选择,并总结了其检测方法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对提高测试结果精度和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透水沥青路面表面抗飞散性能提升技术,采用自制的环氧树脂作为黏结材料,制备一种环氧树脂砂浆,对透水沥青路面表面进行补强.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分析环氧树脂砂浆对排水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抗滑性能、抗飞散性能以及高温老化和冻融循环后的抗飞散性能,并进行实体工程应用以及效果评价.结果 表明:环氧树脂砂浆用于透水沥青混合料试件表面后,可以在确保渗水性能以及抗滑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排水沥青路面抗飞散能力.在经历高温老化和冻融循环后,透水沥青路面表面抗飞散性提升技术仍然可以提高排水沥青路面抗飞散性能.透水沥青路面实体工程采用2 kg/m2 (0.2 g/cm2)的环氧树脂砂浆用量,应用效果表明环氧树脂砂浆可以提高透水沥青路面抵抗飞散病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具有阻燃作用的隧道沥青路面专用养护剂进行了研究,对该养护剂的阻燃性和在防止或减缓沥青老化方面的功能进行评价,着重考察其对隧道沥青路面不透水性和抗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用养护剂能有效提高沥青的氧指数,且在几乎不降低抗滑性能的前提下提高隧道沥青路面的不透水性。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分析不同玄武岩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以贵州安顺地区的玄武岩和石灰岩为研究对象,进行AC-16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利用加速加载试验仪对不同玄武岩掺量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抗滑试验,分析不同水流量和荷载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玄武岩试样的摆值下降程度比纯石灰岩方案的小。此外,采用国际摩阻指数IFI评价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变规律,5种方案在前3小时内均可以满足抗滑性能要求,且方案一和纯玄武岩方案的抗滑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三组的抗滑性能,说明合理的玄武岩掺量能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南非小型加速加载试验仪进行不同类型沥青路面表面性能衰减模拟试验,对比分析温拌剂、阻燃剂和基层类型对沥青路面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拌阻燃沥青路面表面抗滑性能和吸声系数随加载次数增加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但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降噪性能;温拌剂和阻燃剂的添加不会影响沥青路面表面性能;基层类型不会影响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但对降噪性能的衰变有一定影响,加载初期半刚性基层路面的降噪性能稍优于刚性基层路面。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场试验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路面抗滑性能机理,总结综述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结合重庆山区多雨特殊地理气候条件,通过重庆地区4条高速公路6年间的横向力系数测试数据,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提出了保持高速公路良好抗滑性能的建议,研究成果可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参考。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路面抗滑性能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而集料品质是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集料的耐磨光性能直接决定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和抗滑终值。因此,集料磨光值的表征和评价对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抗滑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明确粗、细集料对沥青路面长期抗滑性能的影响,引入了3种新的试验方法:①使用Wehner/Schulze (W/S)加速磨光试验对不同种类粗、细集料的磨光值进行评价;②使用自主研发的轮式加速磨光机对9组试样进行加速磨光试验;③使用W/S试验仪抗滑测试机体在速度为60 km·h-1和水膜覆盖条件下测量试件磨光后的动摩擦因数。结果表明:①集料矿物成分是决定磨光值的重要因素,且磨光值越高沥青路面的长期抗滑性能越好;②密级配沥青路面细集料对路面长期抗滑性能的影响比粗集料更大;③W/S加速磨光试验不仅较Polished Stone Value (PSV)试验结果精度更高,还能评价细集料的抗磨光值;④不同抗滑检测设备与试验方法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轮式加速磨光试验能对试件的全磨耗周期行为进行表征,W/S抗滑检测则可在高速动态旋转和水膜覆盖条件下进行检测(且不受人为操作影响和可重复性高),二者的工况模拟和工作原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未来工程应用中,应尽量提高细集料的磨光值,以进一步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同时,如需精确地表征集料磨光值差异性与路面抗滑性能之间的关系,建议使用W/S试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砂岩加工工艺、砂岩抗滑耐磨指标以及试验路的铺筑等方面进行试验分析,研究砂岩用于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可行性.研究认为:砂岩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通过调整加工设备,可以得到较好的颗粒形状;砂岩的各项抗滑耐磨指标满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要求;水界路砂岩试验路段的指标能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高既有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通过对抛丸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的应用实例进行跟踪检测,重点分析和评价了其对路面抗滑性能的改善程度及对路面表层混合料的影响,并简要阐述了抛丸工艺与传统雾封层养护措施相结合的适用条件,为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特别是抗滑性能改善维修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