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对公路基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以永江高速公路排水设计为背景,基于公路排水设计规范,介绍了路基排水设计(第一类排水设计)——排水沟、边沟、截水沟、急流槽和渗沟的设计以及路基排水设计(第二类排水设计)——路面表面、内部及边缘排水、超高段路面表面排水及中央分隔带(纵向和横向)排水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白涛 《华东公路》2016,(4):54-55
对于高速公路而言,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直接关系到路面的稳定性和路面的使用寿命。结合具体的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实例,探讨排水沟、边沟、路面表面排水、路面内部排水等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3.
《公路》1989,(11):14-17
青岛市公路管理段养护公路2748.6公里,其中国道339.6公里、省道625.9公里,县乡公路1783.1公里。全段绿化里程2484.3公里,矮林里程1741.7公里,栽植草皮里程801公里。共有公路分站85个,达到绿化、美化标准的(指分站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58个,占分站总数的68.2%。回顾几年来我段的公路标准化、美化工作的展开,有这样几点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全面养护管理,是进行公路标准化、美化工作的前提。加强全面养护管理,突击抓薄弱环节,全面提高养护质量是进行公路标准化、美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坚持全面养护管理,我们注重抓好提高路况质量这个关键环节:一是每年年初,我们重点做好整修路基边坡、疏通开挖边沟、整修路肩护肩坡工作,使90%以上的养护路段消灭了路基缺陷;二是抓了提高路面质量  相似文献   

4.
公路边缘和边沟砌石,长期以来已是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其作用有:1.巩固路基;2.有利排水,减少水害;3.保护路肩;4.美化路容;5.明确路基宽度;6.确保行车安全;7.减少清沟除草等工作量;8.有助于路政管理。由此可见,公路边缘和边沟砌石是十分必要的。自60年代起,我省公路养护部门已普遍开展了这一工作。我段主干线大部分都实现了边缘和边沟砌石,每年都有相当的投资用于这方面。这些投资所得到的效益到底如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公路边缘和边沟砌石好处甚多,为了实现公路边缘和边沟永久化这个目标,上级主管部门在年度计划安排上是优先考虑的。但事实上,由于  相似文献   

5.
通过路基病害现场开挖试验,结合水泥路面设计理论,对路基状况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了路基状况评价、等级划分和路基竣工回弹模量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路基回弹模量的降低更易导致上部路面结构损坏;以回弹模量为标准指标对路基状况进行等级划分,能客观反映路基的真实状况;采用路基土含水率上限值计算的路基竣工回弹模量更精确,可有效指导运营公路路基养护。  相似文献   

6.
公路边沟是路基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是否合理、后期养护是否到位将影响其排水基本功能。文中以海南环岛高速公路(东线段)矩形盖板边沟改造为例,对矩形盖板边沟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分段设置集水井、分段增大沟底纵坡的优化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省气候异常,雨季来得早,降雨天数多,雨量猛又大,山洪激涨,暴雨迳流冲刷着公路路基路面。闽东养路工人为了确保雨季公路畅通无阻,自年初以来就加强雨季公路的全面养护,着重搞好桥涵加固和清沟导水工作。如霞浦县公路段职工,在春节前就冒阴雨、顶严寒,对全县四条近200公里干、支公路的边沟、涵洞进行全面拓宽,挖深和疏浚工作,提高了公路抗洪能力,  相似文献   

8.
生态节约型公路边沟的应用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边沟是路基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分隔路田和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通过分析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从边沟的设计、形式、尺寸、横截面积和应用及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剖析了目前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生态节约型公路边沟是今后研究和应用的主流与趋势,并对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获取海南潮湿多雨气候挖方路基湿度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湿度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挖方路基适宜的路基防排水措施。本文通过预埋水分传感器的方式,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粉土质砂挖方路基受大气降雨的影响显著。未铺筑路面情况下,挖方路基的湿度波动幅度达20%,经历一年的降雨作用后,路基湿度较初始湿度增加约8%。路基湿度变化相对于降雨时间有一定的滞后性。边沟附近路基湿度变化显著。因此,海南省公路挖方路基防排水系统应特别重视路面边缘防排水设计,毛细水作用显著的路段应采用设置毛细水隔离层、地下排水渗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旧路扩宽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结合京石高速改扩建工程实例,着重对山前平原区新老高速公路路基拼接施工关键点进行了研究。主要施工措施包括边沟处理、开挖台阶、重型压路机强振补强、液压夯实机强夯、铺设高强土工格室及铺设钢塑格栅、堆载预压等,通车两年来未出现路面纵向开裂,证明了该路基拼宽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完全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可以保证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其技术措施可以为其他山前平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压实技术进行研究,从公路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意义、影响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因素和公路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技术要点3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让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对路基路面压实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推动压实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山区2级公路沥青路面交通量、气象资料、弯沉测定、钻芯试验、路面结构以及排水设施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出该路面出现早期大面积疲劳开裂破坏产生的原因为:超载严重导致基层层底实际拉应力大于设计拉应力而出现疲劳破坏;边沟未设泄水孔、土路肩,致使路基形成封闭水域而导致结构层积水;面层过薄、路面开裂导致雨水下渗并汇聚在面层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开洛高速公路开封至郑州段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综合设计,包括;排水桥梁与灌溉涵的布设,路基边沟的设置,路面的纵、横向排水,路肩及边坡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并给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公路》1958,(6)
四月间,唐山地区交通运输系统的216名代表在蓟县集会誓师,提出要在一年内实现全区道路网的跃进规划。按照这个宏伟的规划,1958年内唐山地区县县可通汽车,85%以上的乡社村道可通马车,深山野村也有驮运通过。一年内,汽车在土路上行驶时速可达40公里,在铺有路面的公路上时速可达50公里;简易公路一年四季晴雨畅通;全区公路全部绿化;通过经常性的养护,保证路面平坦、路形整齐、边沟疏通、排水畅流、路基  相似文献   

15.
本次研究重点是湿陷性黄土地区按现行《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和设计文件,一是传统排水系统圬工砌体雨水外溢造成路基土方塌陷,使排水系统失去功能;二是北方地区冬季雪天融雪剂对圬工砌体的破坏,造成砌体渗漏塌陷;采用新型钢波纹变截面水槽沿填挖段路基边缘设置边沟,收集路面雨、雪水,雨雪水再通过经计算管径的钢波纹管集中排放至沟渠或河道,解决了雨雪水外溢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破坏,同时镀锌管、槽具有防腐功能,流速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实践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银英公路是广东省省道S2 5 3线清远市境内的一段 ,1991年修建 ,利用废弃的京广铁路进行改造。由于各种原因 ,路面病害较严重。介绍了银英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情况 ,分析路基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 ,提出对路基路面的维修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国花 《时代汽车》2023,(9):196-198
公路路基路面标准是保证汽车行车安全的基本保证,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选用适当的检测技术检测路基路面,指导公路工程的建设,使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最大化的提高。文章介绍了第六师S303~奇台三分场公路为二级公路路基路面中试验检测技术中有关压实度、弯沉度和平整度的内容,对公路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的实施措施做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公路丁程的竣工验收及老路改建中,对路基、路面结构层厚度的检测是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的主要指标之一。目前,对路基、路面结构层厚度的检测大多采用刨坑量测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尚存在许多缺点:①量测不准确;②开挖困难,费时费工;③回填后坑槽处的强度不易保证;④对路面结构的破坏较大。由于上述原因,该法检测点数不易布置太多,使量测精度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9.
路基对于公路来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路基即是路面的基础,其施工质量对于公路路面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关系着整个公路的施工质量。该文首先对路基施工中质量通病的特征进行简要介绍,接着对我国路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路基通病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对于公路施工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评估广东省高速公路路基路面防排水系统安全性,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分析影响公路路基路面防排水系统的因素,提出公路路基路面防排水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路基路面防排水系统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