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表变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建波  焦苍  范鹏 《隧道建设》2006,26(1):18-20,24
 地铁隧道施工扰动地层,必然造成相应的地层变形。通过对天津地铁1期工程营口道车站中软岩、富水地层中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并对地表位移的现场监测和分析,得到了浅埋暗挖法修建隧道地表运动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地层变形的技术措施,在天津地铁1期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建新 《路基工程》2010,(3):114-116
以深圳丰盛町地下阳光街隧道暗挖工程D区为例,采用FLAC-3D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地下街隧道暗挖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开挖过程中周围地表沉降、地下街顶板下沉、底板隆起以及开挖对隧道下部地铁隧道拱顶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叠落隧道施工会对地层产生多次扰动,较之单线隧道地层变形机制更加复杂,对变形的准确预测并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依托某地铁区间叠落式暗挖与盾构隧道工程,首先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叠落式暗挖与盾构隧道地层变形特性;根据数值分析的结果从地层超前加固、开挖方法、支护结构等方面制订了地层变形的控制措施,使地层变形在控制标准范围内;实际施工中采用给出的控制措施来控制地层变形,保证了工程施工安全,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并通过现场试验对此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暗挖隧道(上行)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明显大于盾构隧道(下行)开挖,两洞施工结束后的地表沉降最大值位于暗挖隧道拱顶上方;对本工程不同开挖顺序产生的地表变形而言,"先上后下"施工产生的地表最大沉降值及沉降影响范围均大于"先下后上"施工,工程实际中可采用"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监测数据表明将暗挖隧道作为地层变形控制重点,通过对暗挖隧道采取超前注浆,可有效控制地表变形,减小两隧道开挖的地表影响范围,说明在暗挖隧道中采用超前注浆可作为叠落式暗挖与盾构隧道修建过程中的重要安全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昝永奇 《隧道建设》2017,37(Z1):99-106
深圳求水山隧道下穿机荷高速公路收费站,地面车流量大,隧道超浅埋并穿越回填土富水地层,结构松软,施工沉降难以控制,施工不当会引起隧道变形坍塌和路面沉陷,危及地面行车安全。为找出控制沉降的关键步序,运用FLAC3D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沉降分析,先确定超浅埋隧道在下穿富水软土地层条件下产生变形的原因,再对隧道施工各工序的时间和步距数据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优化后隧道施工工法(双侧壁导坑微台阶工法)及拱脚加固、掌子面封闭、地下水处治、开挖及支护工序卡控、监控量测等控制变形技术措施,成功解决变形沉降难题,将拱顶下沉控制在45.6 mm左右,地面沉降控制在184 mm左右,化解了工程安全风险,确保了隧道施工和地面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地区窑沟黄土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该隧道围岩变形的监控量测,了解隧道开挖过程中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的规律:拱部沉降的量值远大于净空收敛的量值,进而明确黄土隧道大变形的控制应以拱部沉降为主。运用有限元分析确定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控制隧道大变形的途径:初期支护的及时跟进能显著降低黄土隧道围岩的变形;桩处理隧道黄土地基可以有效地降低围岩变形;系统锚杆的施作对围岩变形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许俊伟 《隧道建设》2018,38(6):1029-1036
为解决富水淤泥质地层和粉质黏土层中大跨径矩形暗挖隧道密贴下穿雨水箱涵施工难题,提出采用水平旋喷桩和全断面帷幕注浆结合的技术加固隧道及周边土层,以提高地层刚度。隧道采用分步开挖法,分上下、左中右6步开挖,超前支护采用小导管注浆方案,并分段进行临时支撑拆除和二次衬砌施工,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和箱涵变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通过水平旋喷桩和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改良土体,施工过程中的箱涵变形在可控范围内,且整个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变形较小(6.8 mm),说明施工采用的超前加固和开挖支护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降低类似地质条件下暗挖隧道的施工风险,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富水软弱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以杭州紫之隧道北口浅埋暗挖段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下水渗流作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横向和纵向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的拟合值均大于文献中对黏土的建议值;2)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孔压下降范围逐渐扩大,地下水渗流是沉降槽宽度增加的主要原因;3)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隧道外侧起拱线处、与水平方向成45°+φ/2的斜线之间区域(φ为隧道上覆土层平均内摩擦角)。  相似文献   

8.
结合现场地形及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工法,基于理论公式和岩土有限元软件,针对双线平行隧道穿越河道开挖支护施工的全过程及施工参数的调整进行分析,研究隧道周围土体的变形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双线隧道开挖具有协同效应,随着两条隧道相对水平距离C的变化,地表沉降趋势由V型变为W型,进而变为两个单独的V型;越接近隧道开挖的土体,扰动越明显,伴随右线隧道的开挖和支护,两隧道中间地层变形逐渐得到控制,最大地表沉降向右偏移,符合Peck正态分布规律;分析不同施工参数下的变形规律,使地层沉降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魏纲  姚王晶  许斌  石长江  傅翼  王哲 《隧道建设》2018,38(7):1123-1130
软土地区的浅埋隧道由于土层软弱,易产生较大变形和坍塌。为解决隧道开挖时的围岩变形及开挖工法选择问题,依托紫之隧道第1标段暗挖段工程,对洞内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和仰拱隆起进行实测,对实测数据的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CRD工法在淤泥质软土中与四台阶法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测得的拱顶沉降都较大; 2)拆除隧道支撑会引起较大的拱顶沉降,其比例占总拱顶沉降的14.63%; 3)隧道在淤泥质软土中开挖时会发生椭圆化变形,二次衬砌完成后,由于隧道基底承载力不足,隧道产生了整体沉降; 4)降雨会使上部土体超载,并弱化围岩的强度,导致拱顶沉降加大; 5)土质条件与施工工法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拱顶沉降,在隧道变形要求严格的区域或淤泥质软土中,采用CRD工法开挖风险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钟燕辉  张蓓  刘强  胡亚男  董新平 《公路》2008,(11):226-228
通过对隧道围岩的实时监控,可以全面地了解围岩动态变形趋势,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必要的保障.根据具体工程中出现的围岩变形过大的情况,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对所采用的小导管注浆和增设临时仰拱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时仰拱和小导管注浆对于控制隧道围岩变形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拱顶下沉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两者共同作用可以较好地改善衬砌的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际工程中出现的围岩变形过大的情况,采用小导管注浆和增设临时仰拱的措施进行处理,并用ANAYS软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临时仰拱和小导管注浆对于控制隧道围岩变形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拱顶下沉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两者共同作用可以较好地改善衬砌的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2.
王元清 《隧道建设》2019,39(6):934-939
为研究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建筑物的变形规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并采用3D扫描对地表建筑物沉降进行监测,同时采用数字散斑技术(DIC)对建筑物模型墙体的应变进行监测,得到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墙体的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当建筑物中轴线与隧道中轴线平行,建筑物模型位于隧道正上方时,模型的各项应变随着与开挖掌子面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物模型受扭转产生的剪切应变主要受模型角点的不均匀沉降差值影响,不均匀沉降差值越大,受扭剪切应变越大; 3)建筑物模型受弯产生的拉伸应变和剪切应变主要受各角点沉降值的影响,沉降越大(即挠曲越大),产生的挠曲拉伸应变和剪切应变也越大。  相似文献   

13.
李成  李围 《公路隧道》2005,(4):14-17
针对城市双车道公路盾构隧道,设计了一种9块分管片。采用结构一荷载模式并借助于有限元法进行了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的力学分析,得到控制管片结构设计的内力和变形值,为管片结构的配筋设计和变形验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重点介绍了软土地层中浅埋暗挖交通隧道的主要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包括:洞口段施工、大管棚(小导管)超前支护、开挖方法、格栅钢架和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结构混凝土和防水等内容。并结合广东地区交通隧道工程施工实例,介绍了主要工序及技术参数。对类似工程施工和监理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深圳地铁近接隧道暗挖施工地表沉降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菁菁  宿文姬 《隧道建设》2014,34(11):1055-1061
为研究变净距近接隧道暗挖施工中开挖工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期得到最优开挖工序,以深圳地铁近接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数据反馈等多种手段,对比了4种不同开挖工序引起的地表沉降,并对围岩支护后隧道施工在纵横方向上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1)若先行隧道开挖采用上下台阶法,后行隧道采用CRD法,那么后行隧道采用上下断面法开挖优于左右断面法,且先开挖靠近先行隧道的部分要优于先开挖远离先行隧道的部分;2)随着近接隧道净距的减小,开挖工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减弱;3)加固圈对抑制变净距隧道的不均匀沉降有着明显的效果;4)采用上下断面法开挖的近接隧道,上半部分开挖是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最大地表沉降值发生在靠近后行大跨度隧道中轴线一侧。  相似文献   

16.
介绍广州地铁一号线体——体区暗挖隧道,在使用全液压衬砌模板台车进行二次衬砌C20级普通防水混凝土施工中,泵进C20级普通防水混凝土各项技术指标的选定和跟踪控制以及施工缝处理的做法,有效地防止了暗挖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后的常见通病。  相似文献   

17.
淤泥质地区预应力砼管桩计算分析及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片淤泥或淤泥质土形成的复杂软弱地基,根据广深(广州—深圳)沿江高速公路一大型预制梁场基础工程施工实例,通过管桩的承载力及贯入度计算分析,实施桩-网结构,使梁场荷载通过桩-网结构传至下卧层,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工后沉降控制要求;总结了淤泥质地区采用锤击预应力砼管桩施工及质量控制、自制简易装置反压进行静载检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将普通三轴剪切试验仪器改装成由应变控制的三轴剪切蠕变仪,对淤泥质土样进行室内三轴固结不排水蠕变试验,获得土样在不同围压和偏应力下的分别加载蠕变曲线、应力-应变等时曲线等,体现了淤泥质土显著的非线性蠕变特性。采用时间硬化蠕变模型对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回归曲线能较好拟合室内蠕变试验成果,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描述依托工程淤泥质土的蠕变特性,为数值模拟提供了蠕变参数。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一个暗挖隧道对既有车行地道沉降及土层变形的影响。对一个实际工程进行建模,分降低地下水位和电力隧道开挖两个施工步骤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降低地下水位会引起较大的车道和土层的沉降,而开挖过程对沉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王强  汪镇  高飞  李佳  纪鸿朋 《公路》2021,(6):395-403
在黄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采用CD/CRD法还是采用台阶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沉降与收敛等急剧变形和监测数据报警的情况,伴随出现拱顶掉块、边墙掉渣、掌子面挤出或崩落,甚至出现较大坍塌、冒顶等事故.如何发现变形发展的规律,掌握影响变形突变的关键因素,提前发现异常症状,为预防和过程控制做好基础工作,进而达到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