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关键部分,其中预制沉管采用较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施工作业环境复杂、组织难度大,工程消耗的人力、物力、社会资源多,建设工期长,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不可预见因素很多,工程施工方面面临很多风险,质量控制持续承压。文章讲述了在预制沉管施工中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的质量控制思路与做法。  相似文献   

2.
肖晓春 《隧道建设》2011,31(6):701-705
基于大型沉管隧道的节段式管节设计施工理念,以厄勒海峡沉管隧道管节的工厂化制作为工程背景,对沉管隧道管节预制的一种新技术--工厂化预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场地布置、工艺流程以及工厂化预制所涉及的模板工艺、混凝土浇筑及管节顶推等关键技术点进行介绍。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占地少、经济环保、施工周期短、质量可靠性高、全天候施工等优点, 能大大提高管节的制作速度与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3.
广州某沉管隧道固定干坞与移动干坞方案的经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刘 《隧道建设》2008,28(6):688
 随着我国沉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下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而沉管隧道中,固定干坞以及移动干坞方案的选择与工程造价有着莫大的关联,以广州市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工程为例,对预制管节的场地选择(固定干坞及移动干坞)在经济上进行分析比较,并综合考虑隧址周边环境、施工条件、工期等因素,确定了该隧道采用固定干坞作为管段预制场。  相似文献   

4.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工艺作为深中通道工程建设重难点之一,“预制推出式”最终接头方案以其潜水作业的依赖性较小、施工难度低、施工速度较快等特点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实际项目,设计了缩尺模型试验,模拟最终接头推出段推出过程,对顶推系统进行工程可行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缩尺模型试验,验证了千斤顶推出、横向纠偏工艺的可行性,为施工图设计参数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6):148-148
<正>近日,北方首条沉管隧道——天津市重点工程海河隧道沉管预制全面完工。天津海河隧道线路全长3 648.5 m,隧道总长1 306 m,封闭段长378 m,沉管段长255 m,水下分3节沉管施工,沉管断面为36.6 m×9.65 m,基坑最大深度为26 m,总投资达23亿  相似文献   

6.
尹海卿 《隧道建设》2014,34(1):60-66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主要介绍了:1)人工岛的设计方案、钢圆筒制作运输及振沉技术;2)沉管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如沉管隧道基础、深埋大回淤节段式沉管、沉管管节预制、沉管浮运及安装、曲线段管节等;3)各施工阶段的主要专用设备,如8锤联动大型圆筒同步振沉系统、定深平挖抓斗船(精挖)、耙头定压专用清淤船和全断面预制液压模板系统等。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众多问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7.
沉管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文武 《隧道建设》2009,29(4):397-404
沉管隧道工法为水下隧道建设的主要工法之一,其关键工序包括管节预制、浮运、沉放对接和基础处理等。近几十年来建成的大型混凝土沉管隧道工程,进一步发展并突破高水压、复杂水流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工程技术,能够跨越更深和更宽阔的河口、海峡水道。结合具代表性沉管隧道工程,包括Maas隧道、香港地铁过海隧道、Tuas电缆隧道、Oresund海峡隧道、Busan隧道和Bosphorus海峡隧道,着重讨论管节预制、管节防水、干坞系统和基础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8.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暗埋段通过预制沉管海底对接,实现桥隧转换功能,亦是岛隧工程施工控制性节点。沉管隧道暗埋段位于伶仃洋海域,外海高盐高湿高腐蚀环境、人工岛内深基坑施工、结构耐久性河抗渗标准高,对工程施工和管理都是极大的挑战。文章主要从技术角度剖析暗埋段施工时,节段差异沉降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结构和节段防渗3个方面阐述沉管隧道暗埋段施工中重难点的管控,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越 《隧道建设》2017,37(4):387-39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很多大城市集中在江河两岸或江河入海口附近,沉管隧道具有埋深浅、通行能力大、线路短、横断面形状选择灵活、管节预制质量易于控制和防水效果好等优点,使得沉管隧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1)归纳沉管隧道的主要技术,有隧道位置的选择原则与建设条件调查、几何设计、结构与防水设计、接头处理、基础处理、管节浮运沉放等;2)从隧道的精细化地质勘察、基础处理、基础垫层处理和消防技术等方面,介绍目前世界上建造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其建设标志着我国沉管隧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结合国内外沉管隧道修建情况,总结沉管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规模不断增大、环境适应性越来越强、施工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最终接头技术不断进步;4)随着沉管隧道理论设计、施工工艺和配套工程的不断发展,关键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工程的不断建设,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将推进沉管法隧道技术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文哲  杨国胜 《隧道建设》2018,38(Z2):285-291
为解决内河沉管隧道水下施工时浮运、沉放、对接等的精确控制问题,引进海上导航系统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红谷隧道工程中的沉管施工阶段。通过剖析海上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得出该系统能够在测量定位精度上满足本工程管节浮运、沉放、对接施工的要求,并结合实时监控系统,形成对内河沉管隧道浮运、沉放、对接工序的精确控制体系。通过工程实例展示该系统的控制作业流程,可为同类沉管隧道工程等提供宝贵经验和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沉管预制过程中,根据沉管隧道使用要求,在管内预留安全门、排烟口、灭火器箱等交通工程预埋设施。本文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建设为案例,分析沉管交通工程预埋设施在制作阶段和安装阶段的精度控制方法。通过对预埋设施采取尺寸控制、原材保护、安装定位控制、滑移轨道安装质量控制、钢筋笼顶推同步控制等措施,有效提高沉管交通工程预埋设施安装精度,并为类似沉管交通工程预埋设施安装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姜伟  袁勇 《中国公路学报》2020,33(2):114-124
混凝土沉管隧道在越江和跨海工程中得到了较广的应用,预制方法从传统的干坞法预制发展为工厂法预制。沉管隧道的混凝土管节在工厂化预制阶段容易因温度梯度、收缩以及约束等原因出现危害性裂缝,影响沉管结构的正常使用和长期耐久性。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水化度方法建立了混凝土材料模型,综合考虑混凝土温度变形、自收缩和徐变等时变体积变形以及热-力学边界条件;针对沉管工厂化预制的各个阶段,对配合比、入模温度、养护环境温度、模板、拆模时间、养护时间以及保温养护措施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结果基础上,以开裂风险指数为主要判断依据,得到了沉管在预制过程中裂缝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预制沉管隧道混凝土管节的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是沉管结构预制各阶段的关键裂缝控制影响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沉管结构的裂缝控制有直接影响,入模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提高养护温度来保证沉管开裂风险指数大于1.4。在冬季时,养护温度的提高使沉管有较好的保温效果,进而降低内外温差和开裂风险;但在夏季还需注意控制其内部最高温度。最后开展足尺节段温控试验,提出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的控制措施,并通过温度监测得到较高环境温度下的温度控制指标,以指导工厂化混凝土沉管预制阶段裂缝控制。  相似文献   

13.
针对波形钢腹板PC(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传统节段悬臂浇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将波形钢腹板预制装配化施工和异步悬臂浇筑施工工艺相结合,开发一种预制装配化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节段悬臂施工方法,将传统工艺中在空中悬臂完成的节段悬臂浇筑及底板与波形钢腹板连接施工作业转变为工厂化预制,降低节段悬臂施工中高空作业工序组织难度,并通过与传统施工工艺工期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潘家林 《上海公路》2013,(1):41-43,49,13
由于沉管隧道不同于盾构隧道,因此采用常用隧道结构渗漏封堵材料封堵沉管隧道的渗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为提高沉管隧道养护施工堵漏的质量,通过外环线沉管隧道采用橡化沥青非固化防水材料试验应用,介绍了该材料的施工工序和应用效果,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中国几例典型沉管法隧道工程,详细介绍中国沉管法隧道在基槽开挖与航道疏浚、干坞建设、管节预制、管节浮运、管节系泊、管节沉放、接头处理和基础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在内河中游径流河道中修建的南昌红谷隧道和在外海修建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为例,对在江河和海洋中修建沉管隧道的关键技术创新进行总结,包括:南昌红谷隧道管节浮运与沉放、管节沉放基础差异沉降控制、水下立交接线实现过江通道与沿线路网全互通快速衔接、水下空间开发与修建避难疏散大厅等关键修建技术创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法隧道干坞建设、管节预制、管节沉放和基础处理等关键修建技术创新。结合目前中国修建沉管法隧道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从沉管隧道的拓展形式、行业领域突破、助推城市建设和江河湖海沿线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等方面展望未来沉管法隧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建设实际,分析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工业化、智能化建造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包括沉管钢壳制造、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密实度定量检测、钢壳管节长距离浮运安装等。为保障沉管隧道全过程高质量建设、降低工程建设风险、保障项目总工期,提出"标准化、工业化、装配化、智能化、精细化"建设理念,策划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智能建造体系,围绕沉管钢壳智能制造、混凝土智能浇注、智能检测、管节智慧安装及智慧工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仑头-生物岛沉管隧道管段浮运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沉管技术的发展,干坞形式的多样化,突显出了干坞与隧道的距离不再是沉管隧道干坞方案比选的决定性因素。但新的问题是如何长距离运输管段并达到经济、合理的效果。通过仑头—生物岛沉管隧道的管段浮运,探讨移动干坞法预制管段前提下,管段长距离浮运方案比选和具体实施细则,为今后大型沉管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8月12日,由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施工的南昌红谷隧道E6管段历经9 h出坞、浮运,于当日13:30顺利抵达回旋区临时系泊,这标志着国内内河规模最大最长的城市道路沉管隧道提前2个月实现了2015年第1批次6节沉管预制、浮运的目标。南昌红谷隧道江中段采用"沉管法"施工,长1 329 m,共12节管段,分2个批次在目前亚洲最大的异地巨型干坞内预制,每个  相似文献   

19.
王秋林  崔玉国  陈旺 《隧道建设》2015,35(12):1345-1350
南昌红谷隧道沉管长1 329 m,共12节管节,标准管节长114.85 m,高8.3 m,质量达2.6万t,沉管需在丰水季节浮运、沉放。为了解决沉管预制工期紧张、独立干坞设备配套需最大程度共享使用设备的问题,通过对混凝土拌合、运输、浇筑、温控技术以及沉管预制所涉及的模板体系、起吊设备等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以解决主要工序工效控制及关键部位质量控制技术。工程实践表明,红谷隧道沉管预制设备选型及配套关键技术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解决了工序衔接问题,满足施工进度要求,而且沉管质量、结构尺寸也得到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0.
张青海 《隧道建设》2015,35(11):1150-1156
沉管隧道基础铺设、浮运系泊、沉放对接、锁固回填等施工技术及工艺复杂,施工风险管理难度大。目前,有关外海沉管隧道浮运安装施工的风险管理文献资料很少,沉管隧道项目组织施工可借鉴的风险管理经验紧缺。为解决上述难题,首先调研了国内国外沉管隧道安装施工风险案例,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结了项目施工内容和施工特点;其次,根据项目特点比选风险评估方法,首次提出应用风险矩阵法对外海沉管隧道浮运安装施工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管理分析,并将该法应用于正在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在该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辨识出施工风险点主要集中的工序,有效地预防了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提供可借鉴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