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格构是一种结合深层加固和浅层防护为一体的边坡支护技术,能达到护坡和美化环境的目的,传统格构有方形、菱形、人字形和弧形等4种类型,对于旅游公路边坡,千篇一律的格构造型不能适应风景区各异的景观风格,达不到理想的景观效果.从景观型格构规划设计的功能性原则、环境协调原则和景区视觉需求原则出发,在保证护坡效果的前提下,提出从格构的构型上、出露部分的修饰上及景观植物的搭配上等3种景观化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锚杆格构梁作为道路高边坡加固防护的一种新型技术方案,将锚杆和格构梁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形成其独特的结构受力特点。文中结合一条道路(河道)高边坡加固工程,对锚杆格构梁加固高边坡进行设计,并对采用该方法加固支护前后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3.
根据弹性地基梁的计算理论,分析在锚固力作用下,预应力锚杆格构梁的合理计算模式及其竖梁与横梁的受力情况,从而确定格构梁的合理结构型式和间距。  相似文献   

4.
埋入式抗滑桩同时受到滑坡推力和桩前岩土抗力的作用,分析其分布形式主要有矩形、三角形、抛物线形和梯形。当桩间土具备成拱条件时,桩间土会以土拱形式受力,土拱受到滑坡推力作用后,其本身沿滑动面也存在下滑力和抗滑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锚固技术的不断发展,锚索格构梁在边坡支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阜平县某高边坡加固工程为例,介绍了锚索格构梁技术在边坡加固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强震作用下边坡锚固系统的抗震作用及破坏特征,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分别输入汶川波、EL-Centro波、正弦波作为地震激励,监测坡体加速度、锚杆和格构梁的应变,研究加固滑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差异以及不同位置锚杆和格构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坡脚剪切松弛区的形成导致坡脚首先进入塑性区,坡脚锚杆的承载能力受到影响,坡脚处的横梁出现拉弯变形;由于潜在滑面的存在,坡体上部土体易发生张拉破坏,坡顶首层锚杆受拉作用增强,中上部的格构梁和锚杆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坡顶的首层横向格构梁发生拉弯变形;与横梁相比,竖梁的弯应变较小,各层的应变差值不大,与锚杆的协调性较好;建议在拟静力法设计的基础上,在锚固滑坡坡脚密集地打入短锚杆或土钉以平衡坡脚滑面处出现的不协调往复运动;加长设计坡顶的第1层锚杆,以抑制坡顶滑面处的拉张裂缝;同时在坡体顶面垂直地打入短锚杆、微型桩或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护坡,且在格构梁设计时应多考虑横梁的拉弯变形。  相似文献   

7.
王军 《华东公路》2009,(2):61-63
以邵阳境内某二级公路左侧边坡为例,针对节理岩质边坡加固方案,提出了正交锚杆和格构梁组合体系,并结合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程序,计算了不同锚杆长度比时,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数值。结果分析表明,正交锚杆长度比在1:2附近时,可显著的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这与锚固锚固原理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抗滑桩设计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针对抗滑桩加固边坡设计中抗滑桩内力计算、合理桩长的选择这两个问题,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直接计算抗滑桩所受的滑坡推力、桩身内力、滑面形式,优化锚索的锚固力,使锚索与抗滑桩协调作用。研究不同桩长的抗滑桩加固效果,发现沉埋桩不仅可使边坡达到足够的稳定性,而且沉埋桩所受的滑坡推力降低、桩身内力比全长桩更为合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沉埋桩可更为有效地加固边坡,这为抗滑桩设计中选择合理桩长的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给体外预应力门槛梁锚固块设计提供参考,以某4×30m预应力连续箱梁桥加固项目为背景,对该类锚固块配筋以及锚后构造措施进行设计研究。考虑该桥构造特点及其它受限因素,设计高660mm、长2 500mm的门槛梁锚固块,结合美国ACI 318规范,运用摩擦抗剪理论及《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进行锚固块配筋;在配筋设计基础上对锚后增加矩形加强块,利用有限元法分析矩形加强块尺寸对锚后箱梁受力的影响,以优化矩形加强块的尺寸。研究结果表明:该锚固块配筋保证了锚固块受力满足要求,但体外预应力对锚后箱梁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确定采用高150mm、长500mm的矩形加强块,可减小体外预应力产生的45.5%的拉应力。实践表明,桥梁体外预应力张拉后,锚固块与原箱梁并未发现裂缝,锚固块的配筋与锚后构造措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以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作为粘结介质的粘结式锚具对CFRP绞线的锚固性能,采用了两种锚固形式(整束锚固和分散锚固),共计16个试件进行了拔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FRP绞线在锚固区内的锚固形式对锚固性能影响显著,在相同锚固长度下,分散锚固形式较整束锚固形式具有更高的锚固效率;对于分散锚固形式,其锚固性能随着边丝张开角度的增大进一步提高,当边丝张开角度为5°时,绞线由于较大剪切效应而发生承载力较低的折断破坏,因此,分散锚固形式的边丝张开角宜为3°~5°。  相似文献   

11.
柳治国  谭捍华  张家新 《公路工程》2008,33(3):14-17,42
分析了镇胜高速公路k158+980~k159+160左侧顺层岩质边坡发生滑坡的原因。采用综合φ值法,通过反算,确定了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参数,为滑坡剩余下滑力的计算提供了合理的数据。计算结果发现,抗滑桩桩身配筋在滑坡推力采用矩形分布的情况下偏于安全。结合锚索砼框架,坡体中部得到加固,同时分担了一部分剩余下滑力,减轻了抗滑桩的荷载,提高了边坡的抗滑安全性。最终治理效果表明:采用抗滑桩支挡与锚索加固的综合治理方案,是治理顺层岩质滑坡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杂填土边坡在堆积之后不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很容易产生地质灾害。预应力锚索作为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护手段,在边坡加固边坡取的较好效果。以预应力锚索的锚固倾角为控制对象,借助二维有限元软件,对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的杂填土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埋藏较深、高地下水位、降雨入渗以及地震情况四种工况下,伴随着锚固倾角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先是增大,然后开始减小。综合分析考虑多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当预应力锚索锚固倾角在26°左右时,加固后的边坡安全系数相对较大,加固效果相对较好,为后期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小东江电站左岸边坡体的稳定性状况,以边坡体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对该边坡体的滑坡成因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计算分析,边坡体可能产生蠕滑失稳,须进行加固治理.经综合比较分析,加固方式采用格构式加固体系更加合理,阐述了方案设计过程及格构梁与锚索(杆)的布置.加固的效果表明,分析计算及加固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采用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桥墩、桥塔和拱桥拱肋的研究、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从试验测定、理论分析和恢复力模型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内外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研究的进展。分析表明:反复荷载作用下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桥墩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以圆形肢杆为主,且受荷模式为单向循环加载,试验对象和参数范围均有限,而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桥墩拟动力试验及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桥梁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动力试验的报道很少,研究对象单一且工况有限;同时,不同研究者建立的滞回性能理论分析模型,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桥墩的受力性能与破坏过程,但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不足或不合理之处,而由于某些杆件或节点进行了简化处理,现有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模型的合理性尚待检验。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强非线性条件下滞回性能分析理论与模型、损伤演化规律与破坏准则及恢复力模型和抗震设计方法是进行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最后,展望了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研究的前景及发展方向,为深入研究地震作用下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桥墩、桥塔及拱桥拱肋的工作性能,合理评估该类结构构件的地震损伤演化规律,进而制定其合理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小东江电站左岸边坡体的稳定性状况,以边坡体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对该边坡体的滑坡成因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计算分析,边坡体可能产生蠕滑失稳,须进行加固治理。经综合比较分析,加固方式采用格构式加固体系更加合理,阐述了方案设计过程及格构梁与锚索(杆)的布置。加固的效果表明,分析计算及加固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以增大截面法加固石拱桥的锚杆抗拔影响参数为研究对象,针对加固所采用的锚杆,进行一般、整体正交2种试验方案设计,重点从锚固剂、钢筋等级、钢筋直径、锚固深度、钻孔直径等5个因素考虑,完成了锚杆拉拔系列试验。依据试验数据的极差分析及锚固系统的破坏形态,得出各影响因素对锚杆锚固力的不同影响程度。试验表明锚固剂与钢筋等级2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并且锚固剂的种类对锚固力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以此为基础详细地分析了采用树脂胶、水泥砂浆2种锚固剂时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值组合,得出树脂胶为锚固剂所获得的锚固力远大于水泥砂浆的结论。同时,此试验间接验证了锚固技术应用于增大截面加固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迟作强  邵帅  梁广山  伍毅敏 《公路》2021,66(11):359-364
为研究黏钢加固对大断面隧道拱顶衬砌脱空的加固机理,基于某大断面隧道拱顶脱空加固方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考虑结构胶固定、化学锚栓固定、结构胶与化学锚栓共同固定钢板3种工况,分别分析化学锚栓、钢板与衬砌的受力特性,探究钢板加固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加固方案.结果 表明:钢板加固是一种有效的拱顶脱空病害处治措施,可降低脱空衬砌不利拉应力,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防止衬砌掉块脱落.不同的钢板加固方案对衬砌的加固效果有所差异,当仅使用化学锚栓时,衬砌最大主应力下降22.7%;当仅使用结构胶时,最大主应力下降了41.6%;当同时使用结构胶和化学锚栓时,衬砌最大主应力下降了49.3%.在加固结构中,化学锚栓主要受环向剪力,钢板主要受环向拉力.在加载过程中,结构胶先于化学锚栓起到传递衬砌应力的作用.当存在结构胶时,化学锚栓对钢板的锚固效果有限.基于模拟结果,对现有的加固方案进行了优化,并设计了相应的施工流程,提高了化学锚栓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锚杆格构梁支护体系是利用紧贴坡面的混凝土格构梁和深入坡体的锚杆对坡面进行防护,将护坡与支撑有机结合,结构轻便灵活,施工速度快且支护效果可靠。结合挂网植草,能有效防止边坡冲刷、风化,保证边坡的稳定性。依托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五期集装箱码头竹湾边坡支护工程,详细介绍了锚杆格构梁治理边坡的重点考虑因素、设计方案和边坡绿化,评价了治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锚杆格构梁支护方案对该边坡进行加固后,边坡在正常工况和暴雨工况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均明显提高,稳定性增强,边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锚喷混凝土加固双曲拱桥植筋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锚喷混凝土加固双曲拱桥中,植筋的钢筋种类、锚固长度及粘结形式对植筋锚固强度的影响,得出合理优化的植筋参数,为加固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对试验后的锚杆破坏特征分析,总结植筋工艺各环节对锚杆锚固强度的影响。得出结论:在合理的锚固长度下,锚杆破坏在钢筋和结构胶粘结处发生时,锚固力越大,植筋粘结强度越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发挥CFRP筋高强轻质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机械夹持-黏结型复合式锚具,通过改变锚具的黏结长度、黏结介质倾角和黏结介质掺合料,以及是否设置夹片等参数,对6组锚具进行试验研究,测试CFRP筋新型锚具的极限荷载、荷载-滑移曲线、筋材应力和锚具钢套筒应力分布,分析不同参数对新型锚具锚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未设置夹片的对照组锚具进行比较,最后对3根CFRP筋材的复合式锚具锚固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锚具最终失效形式均表现为筋材破断破坏,且锚具锚固效率系数均满足规范规定的大于0.9的要求;筋材滑移量随着锚具黏结部分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合适的锚固长度宜为30~40倍筋材直径;锚具黏结部分倾角的减小会造成顶推力的减小,并造成锚具加载端与自由端滑移量差值增大;黏结介质中适度的掺砂量能够提升锚具的锚固性能,但当掺砂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将影响黏结介质本身的胶结性能,建议掺砂量不超过10%;无夹片组失效模式为筋材与胶体黏结滑移失效,锚固效率低,而新型复合式锚具由于顶推力的存在不仅能够减小锚具的整体滑移量,而且能够有效避免锚具在加载端的应力集中现象,极大改善锚具受力性能,提高锚具的锚固效率;该新型复合式锚具对多根CFRP筋材同样具有良好的锚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