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哲  刘庆恩  刘斌 《公路》2004,(8):197-203
建立了新的隧道工程开挖围岩位移预测和稳定性预报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现有各种位移预测模型进行了评述 ;建立了适宜的围岩位移预测模型和稳定性预报模型 ;建立了不同变形特征下相应的围岩稳定性判断准则 ,提出了不同预测模型的选取标准 ;给出了隧道围岩稳定性预报方法和长期稳定指标的计算方法 ;介绍了自编的 DPSF程序 ;据此对现场隧道工程进行了位移预测和稳定性预报 ,对预报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关角隧道开挖围岩变形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奥法的隧道设计理念中,施工中的变形监测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时掌握青藏铁路关角隧道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采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对围岩进行周边位移量和拱顶下沉量的监测,研究其围岩动态变化,预测和确认其最终稳定时间。对隧道安全施工和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虑中南地区红层工程性质的区域差异性及大跨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敏感性,对红层进行矿物及化学成分分析;基于红层的性质及大跨度隧道的特点,采用交叉中隔法(CRD)进行开挖与支护,经数值仿真及监测数据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岩溶地区双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捷  马凤山  赵海军 《隧道建设》2011,(Z1):165-169
结合广乐高速公路长基岭隧道施工工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2条隧道之间岩体中含有溶洞情况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隧道围岩分别向隧道内和溶洞内变形,且变形幅度随着溶洞尺寸的增大普遍变大;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位置和范围随着溶洞尺寸的不同出现明显的变化;隧道底部围岩由于拉应力的出现可能使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和岩体破坏,对其稳定性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所得结论可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宝合  戴亦军 《公路》2020,(2):316-319
依托正习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桃子垭隧道,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全断面法、台阶法、CD法和CRD法等4种不同开挖方法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对不同开挖方式下隧道围岩的位移变化、应力变化和应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确定CD法为桃子垭隧道的最优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6.
桃墅岭隧道围岩稳定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桃墅岭特长隧道的拱顶下沉、周边收敛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该隧道不同级别围岩的变形规律,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采用双曲线函数对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为施作二衬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型数学软件Matlab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等数学处理,找出监控量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模式化为量测曲线和数学方程,使经过数学处理后的数据能有效反映围岩发展趋势及最终位移量。根据得到的岩性参数进行水平划分,得到各水平参数并进行正交组合进而得到试验方案。通过采用数值模拟软件Midas/GTS模拟各试验方案下围岩的最终位移量,由此得到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数据库。然后通过Matlab编制的岩性参数反演程序进行反分析,得出该段岩体的等效岩性参数。最后利用Midas/GTS正演计算,得到隧道在开挖支护后围岩的应力-应变分布和最终位移值,以此来评价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张辉  李建华 《隧道建设》2007,27(A01):16-18,22
太行山隧道是以特殊性岩体V级角砾状泥灰岩(膏溶角砾岩)为主的客运专线隧道,通过对这一特殊岩体隧道的监控量测,掌握了隧道在开挖中的变形及周边位移发展机理和围岩压力的变化规律,优化施工和支护参数,并可用以指导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施工中控制隧道围岩在开挖后的变形,避免发生过大变形与破坏,为隧道二次衬砌争取时间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分析某一公路隧道的施工开挖过程,研究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根据分析结果为隧道施工选择了合理的开挖施工方法,隧道典型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采用的施工方法能够满足开挖施工的安全及进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有限元、离散元两种数值力学模型,开展开挖跨度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洞室形状影响的前提下,当围岩按连续介质假设,且开挖后仍处于弹性应力状态时,单纯增加隧道开挖跨度对围岩应力状态影响不大;但若开挖后进入弹塑性应力状态,则单纯加大开挖跨度会导致塑性区半径大幅度增加,影响围岩稳定。当围岩按非连续介质假定时,岩体失稳主要呈现节理面间剪切滑移。开挖跨度增大相当于隧道跨度与岩块的相对尺度增大,隧道关键块体失稳概率加大,对于相同产状节理岩体,关键块体出现部位相同;另一方面,跨度增大引起在隧道开挖的应力扰动区内遭遇节理的组数增加,组数越多,岩体越破碎,失稳概率越大,且失稳模式各有不同,增加了支护难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周边收敛以及围岩内部位移的变化规律,用SW-Ⅵ收敛计、三点位移计分别对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阶段进行了位移监测,并对2个阶段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测试段位移平均速率均小于基本稳定判别标准,说明隧道支护结构工作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2.
晋婉晴  陈洁金  胡敏 《公路与汽运》2021,(4):170-174,179
根据云南海巴洛隧道的开挖方法及支护方式,采用MIDAS GTS/NX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台阶法与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的施工过程,对比分析2种开挖方法下围岩位移、塑性区及隧道衬砌结构内力,并采用MATLAB编写蒙特卡洛直接抽样法程序,计算在抗压、受拉开裂条件下结构可靠度.结果表明,围岩位移变化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控量测结果较...  相似文献   

13.
某Ⅲ级围岩场地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弹塑性本构关系和D-P屈服准则,采用"地层-结构"模型,应用ANSYS程序分别对工程中的四种开挖方法(即中导洞全断面开挖、中导洞半断面法、三导洞全断面法、三导洞半断面法等)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评价了四种工法条件下的围岩位移场、围岩应力场、支护结构受力三个方面的变化规律,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以为大跨度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常吉高速公路蓖麻溪隧道作为工程实例,针对山岭公路隧道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蓖麻溪隧道现场量测获得的位移—时间曲线,利用由总位移量、位移速9率表示的判别准则来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山岭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位移判别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吉高速公路蓖麻溪隧道作为工程实例,针对山岭公路隧道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蓖麻溪隧道现场量测获得的位移-时间曲线,利用由总位移量、位移速9率表示的判别准则来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雅康高速公路大渡河特大悬索桥雅安岸锚碇隧道项目为依托,通过现场监测左右洞拱顶沉降和边墙围岩变形量,分析锚碇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其对围岩的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先行洞(左洞)受到后行洞开挖的影响,其拱顶最终沉降量由6.00 mm增加到11.50 mm,右洞的拱顶最终沉降量为8.00 mm;因左右洞中夹岩的存在,后行洞左边墙变形量大于右边墙,并使先行洞右边墙的水平变形由2.41 mm增加到3.83 mm;净距变小,埋深、断面尺寸变大使隧道的拱顶沉降增加,但对边墙围岩变形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节理裂隙岩体隧道开挖具有围岩稳定性差、施工风险高、诱发涌水突泥可能性大等特点.基于离散元理论,以青坪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裂隙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机理展开了研究,分析了隧道开挖围岩扰动效应性.为实际工程提供了较好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围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方面存在的缺陷,考虑影响围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物元模型的综合评价系统.以围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构造物元模型,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并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联度来实现对各围岩稳定性等级综合评判.以某水电站2号导流调工程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隧道围岩开挖稳定性等级综合评判实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目前围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方面存在的缺陷,考虑影响围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物元模型的综合评价系统。以围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构造物元模型,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并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联度来实现对各围岩稳定性等级综合评判。以某水电站2号导流调工程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依据新奥法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基于新奥法的隧道围岩变形动态监测方法。为了实时掌控隧道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采用各种测量仪器对围岩进行周边位移量和洞内拱顶下沉量的现场监测,研究隧道的围岩动态变化,并预测其最终的稳定时间。这将对隧道的安全施工和二次衬砌的时间安排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