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填土路堤下涵洞受力特性与减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填土涵洞出现的工程病害和设计难题,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和大型工程试验检测,对高填土涵洞的结构与填土和地基间的变形规律、涵洞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减荷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结论对高填土涵洞的设计、施工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填方涵洞广泛应用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高填方涵洞上覆填土荷载较大,且其受力特性复杂,严重影响了涵洞的使用性能。本文针对桩承式加筋减载涵洞新技术,建立了桩承式加筋减载涵洞数值模型,分析了该技术的作用效果。最后,对该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通过土拱效应和张拉膜效应,可使大部分路堤荷载传递至桩顶,并沿桩身传递至下卧持力层。涵顶加筋减载效果显著提高,涵顶土压力减小。同时,涵洞侧墙弯矩和剪力减小,涵底沉降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填黄土明洞加筋减载的荷载传递规律,采用颗粒流软件模拟高填黄土明洞加筋减载,通过分析洞顶竖向应力、颗粒竖向位移、颗粒间的接触力、格栅的竖向变形和孔隙率等细观参数的变化,从微观角度揭示土工格栅加筋减载明洞减载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土工格栅刚度和层数对洞顶减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土工格栅的竖向变形和颗粒竖向位移变化形式基本保持一致,格栅的变形依赖于洞顶内外土柱的沉降差; 2)在格栅所能承受的最大变形范围内,内外土柱负的沉降差越大,格栅的拉膜效应越显著,减载效果越好; 3)格栅的刚度和层数对其减载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应根据实际填土高度和填土性质选择适宜刚度和层数的格栅进行减载。 相似文献
5.
6.
7.
群桩承载性状的数值计算,是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为研究桩-土相互作用,采用一种既简单又符合土体成层、非均质实际情况的有限层计算模型。该文论述的计算模型不仅能满足工程实际的弹性计算要求,还研究了桩周土体的非线性特性。同时,还综合应用弹性理论法和荷载传递法的优点模拟桩的承载性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其力学模型进行计算。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有限层方法计算超长群桩基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上海沿海区域软土地基桥梁基础普遍采用打入桩基础,介绍了桩基与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利用ANSYS软件对桩基承台进行分析,并将有限元计算与相关规范的简化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11.
介绍实验室模拟交通荷载的实验设备研制和模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地基在静荷载和循坏荷载两种荷载作用下的不同的固结沉降特性。并检验了试验设备的实用性。为进一步开展室内试验研究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14.
PHC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加固方法,其与传统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桩与桩间土共同直接承担全部的上部荷载。以荣乌高速公路PHC预应力管桩基础为例,分别对管桩单桩承载力及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研究,对比后得出以下结论:PHC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远远高于单桩的承载力,计算所得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单桩承载力的1.5倍左右;PHC预应力管桩单桩的桩顶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桩体达到抗压极限承载力时,卸载完成后桩体出现的破坏变形使桩顶及桩底位置无法恢复到加载之前的位置;PHC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量为桩体复合地基加固区的沉降量和下卧层的沉降量之和,可采用分层总和法对上述两种沉降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5.
软土地基上桥台后填土工后沉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在分析软土地基上桥后填土受力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有限元简化计算模型,并采用可模拟超填的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就桥后填筑EPS、粉煤灰、粉细砂和砂砾情况下路堤填土工后沉降问题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轻质回填材料(如EPS和粉煤灰)可有效减少路桥过渡处差异沉降;同时还可降低桥台前后区域因软土塑性剪切区贯通而发生滑动失稳破坏的可能。此外,填料的强度对于路堤自身的压缩变形起控制作用,因此采用轻质填料的同时不应降低填料的变形模量。 相似文献
16.
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承载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方法(FLAC3D)建立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数值计算模型,对刚性桩和亚刚性桩的工作机理、垫层效应、传力特性、应力特征及复合地基部分参数对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能够较好地发挥了桩和桩间土的承载潜能,其形成的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填涵洞垂直土压力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前人所做的工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涵洞顶垂直土压力分布规律,发现若在涵顶一定范围的填土中形成土拱效应,即能实现涵项垂直土压力的减载。不论涵顶填土是否形成土拱效应,其垂直土压力都不是均匀分布的,可供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Mdias-Gts软件建立三维桩-网复合地基模型,对影响桩-网复合地基性状的因素(包括桩体刚度、桩间距、褥垫层厚度、褥垫层弹模、土工格栅层数),分别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从沉降和桩土应力比两方面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桩-网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程度,从而对桩-网复合地基性状作出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横向地基刚度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选取了典型的3个横断面,利用Plaxis2d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地基—沉管隧道—回填荷载的二维数值模型,研究了软弱地基、硬岩及软硬不均匀地基条件下沉管隧道沉降规律及横向地基刚度分布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管底地基刚度分布与两侧回填大小、施工工序密切相关,基底的软硬程度对沉降特征、管底接触应力及横向地基刚度分布模式影响很大,并且在沉管下沉、两侧锁定的工况条件下,基底的软硬程度对结构脱空位置有很大地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