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建设》2013,(10):865-865
2013年9月13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4沉管顺利与沉管隧道对接,阿次精确完成了深水外海无掩护条件下大型沉管安装。E4沉管浮运、沉放安装、水力压接等全程施工时间仅16h,创造了世界大型沉管安装作业的最快速度。  相似文献   

2.
大型外海沉管隧道受其所在区域复杂的气候条件和作业环境的限制,与传统水运工程有很大的区别,沉管安装施工需要在水深、浪高、流急、流向旋转且无掩护的工况下完成作业,水力压接工艺作为沉放对接的关键环节,压接效果直接影响管节安装质量,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例,对水力压接工艺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沉管隧道的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沉管管节的规模越来越大,仅应用一种沉管测控方法很难满足沉管管节水下精确定位的要求。针对外海超长沉管隧道安装水深大、安装过程实时轴线控制要求高、现场条件复杂等特点,为了提高沉管安装定位精度,研发了首端相对定位系统和尾端绝对定位组合式测控系统,在工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重点介绍该组合式定位系统的原理、技术、应用等,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青海 《隧道建设》2015,35(11):1150-1156
沉管隧道基础铺设、浮运系泊、沉放对接、锁固回填等施工技术及工艺复杂,施工风险管理难度大。目前,有关外海沉管隧道浮运安装施工的风险管理文献资料很少,沉管隧道项目组织施工可借鉴的风险管理经验紧缺。为解决上述难题,首先调研了国内国外沉管隧道安装施工风险案例,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结了项目施工内容和施工特点;其次,根据项目特点比选风险评估方法,首次提出应用风险矩阵法对外海沉管隧道浮运安装施工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管理分析,并将该法应用于正在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在该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辨识出施工风险点主要集中的工序,有效地预防了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提供可借鉴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隧道建设》2014,(7):660-660
<正>近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现场内已安装的10节海底隧道沉管内部打通了近1.5 km。为确保处于深海的沉管滴水不渗,日前沉管接头内部OMEGA橡胶止水带启动安装,它将成为沉管止水的最后一道保障。沉管内部施工主要包括钢封门拆除和压舱混凝土浇筑等。海底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连接而成,钢封门拆除后让各个管节打通成为一个整体,压舱混凝土施工则是为了增加沉管质量,提高沉管的抗浮安全性,确保在汹涌变幻的洋流下保持沉管稳定。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2月10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项目深中通道隧道工程首节钢壳沉管完成浇筑,并顺利攻克沉管纵移难题,将沉管移至浅坞区进行下一步作业,为海底沉管隧道安装打下了坚实基础。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节沉管浇筑后总质量约6万t。首节沉管混凝土浇筑及纵移成功,攻克了该项目钢壳沉管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难题,标志着深中通道隧道工程钢壳混凝土沉管正式进入流水线生产。同时,E1作为连接人工岛和海底隧道的首节沉管,也为跨海通道海底安装开启了重要一步。按  相似文献   

7.
结合为港珠澳大桥沉管浮运安装而配备的船机设备的大型化、专业化、技术复杂化等特点,在管理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通过标准化管理手段并结合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等风险管理手段,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源分析法(LEC)应用于风险评估过程中,有效避免沉管安装过程船机设备故障风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港珠澳大桥沉管浮运安装的4年间,未有一次因船机设备故障造成沉管安装的影响,为其他类似高风险大型化船机设备施工的船机保障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潜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范畴,具有其本质的特殊性,专业性强,不能以普通的安全管理手段来管理潜水作业项目。任何一个潜水风险伴随的后果是潜水员患减压病,甚至死亡。潜水作业安全管理是基于工程项目管理基础上,结合潜水作业特点制订专业性、针对性的管理方式。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安装潜水作业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汾江路南延线沉管隧道位于佛山市南部,是国内第一条建于内河中上游的沉管隧道,管段浮运沉放等施工工艺与传统海上或者江河沉管隧道有较大差异。为此,在介绍管段浮运沉放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坞内准备、安装临时支承垫块、安装锚缆和锚块等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以E1管段为例,研究管段浮运沉放等关键施工技术和压砂法在管段基础处理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港珠澳大桥沉管最终接头是沉管隧道贯通的关键结构,为了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和施工质量,创新地选择了整体主动止水结构最终接头,具有快速、可逆、无潜水作业的施工特点。最终接头本体结构由外包钢壳和内部高流动性混凝土组成,为国内首创钢壳三明治复合结构,是世界沉管隧道建设史上全新的施工工法,将水下施工转变为工厂预制和管内施工,是一种有效提升质量和工效的方案。文章对最终接头本体结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内施工涉及端头钢封门拆除、压舱混凝土浇筑、Ω止水带安装、防火板安装、射流风机安装等众多风险等级较高的施工。介绍施工过程中为控制施工风险所开展的一系列HSE标准化建设,可作为今后类似工程HSE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沉管预制过程中,根据沉管隧道使用要求,在管内预留安全门、排烟口、灭火器箱等交通工程预埋设施。本文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建设为案例,分析沉管交通工程预埋设施在制作阶段和安装阶段的精度控制方法。通过对预埋设施采取尺寸控制、原材保护、安装定位控制、滑移轨道安装质量控制、钢筋笼顶推同步控制等措施,有效提高沉管交通工程预埋设施安装精度,并为类似沉管交通工程预埋设施安装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1月9日14时,在珠江新造水道大学城水域,广州国际创新城金光东隧道首节沉管顺利抵达沉放区,刷新国内隧道沉管长距离绞拉纪录。金光东隧道全长2 710 m,双向4车道,采用沉管法施工。该隧道沉管段总长460 m,宽22. 1 m,高8. 55 m。广州打捞局承担金光东隧道管段的运输浮运、沉放安装等工作。金光东隧道首节沉管(编号E6)全长77 m,质量达14 000多t,自2019年5月5日浮运至大学城寄放区以来,先后完成了基槽  相似文献   

14.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工艺作为深中通道工程建设重难点之一,“预制推出式”最终接头方案以其潜水作业的依赖性较小、施工难度低、施工速度较快等特点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实际项目,设计了缩尺模型试验,模拟最终接头推出段推出过程,对顶推系统进行工程可行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缩尺模型试验,验证了千斤顶推出、横向纠偏工艺的可行性,为施工图设计参数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尹海卿 《隧道建设》2014,34(1):60-66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主要介绍了:1)人工岛的设计方案、钢圆筒制作运输及振沉技术;2)沉管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如沉管隧道基础、深埋大回淤节段式沉管、沉管管节预制、沉管浮运及安装、曲线段管节等;3)各施工阶段的主要专用设备,如8锤联动大型圆筒同步振沉系统、定深平挖抓斗船(精挖)、耙头定压专用清淤船和全断面预制液压模板系统等。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众多问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6.
谢震灵  何晓波 《隧道建设》2016,36(9):1106-1113
针对红谷隧道一期管节沉放安装施工中产生的轴线偏差问题,介绍管节沉放安装工艺,总结管节沉放安装轴线偏差的影响因素和常用的纠偏方法,分析红谷隧道一期管节沉放安装施工产生轴线偏差的原因,采用横向错位法和摆尾法对一期沉放出现的轴线偏差进行纠偏,一期管节最终的轴线偏差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从钢端壳制作精度、横向水流和沉放测量精度等方面对二期管节沉放轴线控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受沉管漂浮影响,沉管浮态标定测量塔法标定的精度及稳定性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为解决沉管深水安装测量塔法高精度对接定位的难题,提出沉管坐底标定测量塔法。在完成沉管浮态下测量塔标定后,通过预先在深坞内铺设碎石基床,使沉管稳定坐落在碎石基床上;然后把仪器架设在陆地控制点再次标定沉管顶部特征点与测量塔特征点,并进行坐标转换;最后,分别将2种标定方法获取的测量塔定位参数输入定位系统进行内符合精度比对。通过沉管安装贯通测量对2种方法定位结果进行精度验证,证明采用坐底标定方法获取的测量塔定位参数精度稳定可靠,且可以有效提升沉管安装对接精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建设实际,分析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工业化、智能化建造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包括沉管钢壳制造、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密实度定量检测、钢壳管节长距离浮运安装等。为保障沉管隧道全过程高质量建设、降低工程建设风险、保障项目总工期,提出"标准化、工业化、装配化、智能化、精细化"建设理念,策划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智能建造体系,围绕沉管钢壳智能制造、混凝土智能浇注、智能检测、管节智慧安装及智慧工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沉管隧道勘察设计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软基沉管隧道勘察应采用以原位静力触探为主、钻孔及标准贯入试验为辅助的综合手段,以及室内试验应充分反应沉管隧道施工中开挖卸载、管节安装及回填防护再加载的应力路径特性,探讨了沉管隧道设计中结构与基础间的相互依赖及制约作用,分析了地基刚度作为结构与基础相互作用的介质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以在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中海底沉管隧道为例,对深厚软基的沉管隧道勘察、地基基础设计及接头止水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火电建设总公司、上海救捞局等三家单位共同承担完成的“杭州湾海底沉管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科研项目於最近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与会的国内外知名沉管隧道专家一致认为这项成果的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