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控制测量的实施方法、测量控制点布设、观测及计算的技术要求,同时还介绍了隧道施工测量、贯通测量的实施程序和有关的注意事项,为隧道工程的顺利贯通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大坂山隧道经过8年多的运营,出现了较严重的病害,如衬砌开裂、严重渗漏水、混凝土冻害和劣化等,在对隧道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对隧道病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整治设计,整治后的隧道套拱段滴水不漏,且隧道结构得到了有效加固,非套拱段只有3处渗漏水;同时在隧道整治时增设套拱背后混凝土温度观测系统,对衬砌混凝土温度进行长期观测,为掌握衬砌混凝土冻害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茅坪山隧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的研究,对茅坪山隧道进行了水文地质分区,有利于茅坪山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及涌突水的预防;在施工过程、隧道贯通后进行水文地质持续性观测,有助于辅助坑道“临时工程发挥永久作用”及岩溶水动力分带的再确认;在运营期间进行水文自动化远程观测,为隧道运营风险预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31省道诸暨王家湖至五泄段改建工程横山岗隧道下穿杭金衢高速公路施工实践,介绍大断面双线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监控量测、路面沉降观测,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刚 《公路交通科技》2013,(10):254-256
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施工时,利用监控量测获得隧道净空变化观测值,可以很好的了解隧道围岩体内的应力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围岩的稳定性、支护的合理性以及确定二衬的施做时间等。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为玉希莫勒盖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研判隧道围岩稳定性情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崇遵高速公路夏家庙隧道左线K122 375~K122 435段填充溶洞坍方情况,并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方案调研对比及后期观测,效果较好,为今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文良 《公路交通技术》2006,(6):115-119,135
针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计算中缺乏必要的洞口气象基础参数,建立气象站对其洞口气象参数进行周期1年的连续现场观测,分析隧道洞口端各气象参数变化规律,为多竖井深埋隧道通风防灾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隧道涌水是影响隧道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在建隧道涌水特点及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本文依托在建白云驿公路隧道工程,研究隧道涌水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和成因机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涌水对围岩位移的影响;结合现场涌水量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两类数据,针对隧道建设过程中的涌水问题,提出"以排为主,排堵结合"的处治方案;结合隧道的涌水特征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注浆设计,通过注浆处治前后隧道涌水量的对比,评价了双液注浆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施工中的涌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东公路交通》2021,47(1):53-58
常用的涌水量监测方法存在数据误差较大的问题,沉降观测技术适应性也较差。以云茂高速公路TJ6标南寨隧道为依托,开展了隧道涌水量监测与沉降观测技术研究。依据泰斯公式与雅各布近似公式之间的误差关系,用非稳定流解析法对工程涌水量实行监测;依据工作基准点与拱顶(地表)沉降点之间的相对高程,通过全站仪三角高程法观测施工现场的拱顶与地表沉降情况,实现隧道沉降情况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监测施工隧道的涌水情况。观测施工隧道拱顶与地表沉降时,观测结果既能充分反映土体与围岩的变化趋势,还能反映由于施工因素影响导致的异常变化,误差较小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将部分可控源与天然源相结合的一种大地电磁测深系统,EH4能进行连续观测,获取丰富的地电信息,可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完成隧道地质勘察任务。以西南某高速公路深埋长隧道施工为例,介绍EH4的原理,说明EH4在划分地质构造、查明地下不良地质体的应用效果,为隧道设计及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在盾构法预制拼装隧道内做超前探水预报的技术难题,系统开展地球物理场理论研究,论证各种方法的优劣,并针对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开展实验,改进超前探水预报探测方法,为超前预报人员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CFC法的观测方式进行改进,避开了隧道内金属机具等产生的电磁干扰,对盾构机刀盘前方围岩含水情况进行综合预报.  相似文献   

12.
杜志刚 《隧道建设》2014,34(12):1191-1195
在隧道内进行轨道网CPII作业时,由于受到场地狭小、观测视线距离隧道衬砌近和气流定向运动等因素影响,水平角易受到折光影响而产生系统误差。引用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黎子坪隧道轨道控制网CPII测量的实例,通过仪器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原始数据,分析长大隧道轨道控制网CPII水平角测量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和分布规律,探索减弱系统误差的措施,并提出“正反W型”观测方式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特大涌水病害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泉三高速公路三阳隧道特大涌水情况,分析了隧道涌水的原因,提出采取“堵排结合.以堵为主”的治理措施,并对其治理涌水病害的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施工后1年多的地质观测.隧道未出现新的变形及病害,说明治理措施得当,可为隧道涌水病害治理提供相关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兰秦快速路忠和至水阜段傅家窑隧道浅埋段的施工实践,通过接触法、无接触法监控量测手段,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大断面黄土隧道浅埋段在不同施工条件下的收敛、变形情况,总结了在施工大断面黄土隧道时应注意的施工要点。并详细介绍无接触量测技术观测组成,观测方法及要点。  相似文献   

15.
陈秀稳 《隧道建设》2009,29(5):563-568
铁路隧道工程项目往往地处深山,地势起伏大,植被茂密,地形复杂,使得测量工作难度增大。对于长大隧道,GPS测量方法成为首选方案,然而由于地形条件限制,GPS控制点的选择与控制网的布设很难满足相应规范要求。以新建东北东部铁路荒沟隧道GPS控制测量为实例,重点介绍在困难地理环境中铁路长大隧道的GPS控制网建立、观测方案确定、过程实施与后期数据处理、成果检验分析及成果应用一完整过程,最终保证隧道高精度贯通,可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在盾构法预制拼装隧道内做超前探水预报的技术难题,系统开展地球物理场理论研究,论证各种方法的优劣,并针对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开展实验,改进超前探水预报探测方法,为超前预报人员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CFC法的观测方式进行改进,避开了隧道内金属机具等产生的电磁干扰,对盾构机刀盘前方围岩含水情况进行综合预报。  相似文献   

17.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作为灾害发生的控制因素,具有复杂的多尺度特性,而深长隧道山高洞长、传统野外地质踏勘面临艰难险阻且不能满足精度要求。通过百余例隧道突水突泥案例的统计分析与现场调研,识别概化了2类5种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即富水夹泥断裂带(富水断裂破碎带及夹泥断裂带)与充水充泥岩溶体(深部充水岩溶、表层裂隙岩溶带及充填岩溶洞穴),总结分析了不同突水突泥致灾构造的典型地质特征,提出了不同突水突泥致灾构造的判别理论方法。其中,气候湿热的碳酸盐岩地区表层裂隙岩溶带也可能诱发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针对突水突泥致灾构造的复杂和多尺度特性,从大尺度到小尺度整体剖分地质结构,结合无人机高空航测、数字摄影测量、钻孔电视等先进技术手段,探索了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的多尺度精细观测技术,提出了一套空中(Air)-地表(Outcrop)-孔中(Borehole)-隧道(Tunnel)的地质行迹与致灾构造观测方法(AOBT),并在多个隧道工程中进行应用。结果表明:空-地-孔-隧(AOBT)地质行迹与致灾构造观测技术可实现不同尺度结构面的高精度、快速测取,改进了传统地质调查方式。研究成果可为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扎营山隧道是"水盘线"的关键工程,节理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施工中为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发生采用了CT成像技术对隧道断层进行了超前预报。CT利用地震波走时资料反演地质体内部结构和反演吸收系数分布。探测结果表明隧道CT技术采用空间观测系统有效地提高了速度分析精度和构造定位精度,成功地解决了隧道断层的超前预报问题,并被后期的隧道开挖所证实。  相似文献   

19.
重庆某隧道衬砌结构施作完成后,由于对导爆索处理不当,在隧道内引起爆炸,导致衬砌结构破坏、开裂。为了对爆炸影响范围的衬砌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和处治,分别对该段衬砌结构进行雷达检测、外观质量及裂缝观测、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和隧道净空尺寸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运用有限单元法分别对破碎区和开裂区进行结构安全验算,并指出衬砌安全储备不足的区域。对爆炸影响段进行定量安全评估,从而为该段的处治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两徽高速柳林2#隧道为背景,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分析,该隧道洞身为砂砾岩呈褐红色,泥质弱胶结,围岩稳定性差,开挖易变形坍塌,鉴于现场工程实际情况,根据经验推算及理论推导,围岩加固采用2种注浆方式,包括隧道径向全断面注浆和掌子面拱顶小导管超前预注浆,经掌子面观测、地质雷达图像、监控量测数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围岩注浆后在衬砌背后及拱顶形成一定厚度的稳定保护圈,从而提高了围岩自承能力,避免了衬砌因围岩压力过大而发生变形破坏,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