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何跃川  汪宇  肖薄  李奇 《隧道建设》2019,39(10):1647-1656
为解决传统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总承包进度管理无法快速处理信息、无法进行偏差预警、事后管理为主等问题,以青岛地铁8号线过海隧道段为工程背景,对施工总承包进度管控工作要点、影响因素以及BIM与工程数据整合应用的技术路线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探讨将BIM与工程数据应用于进度管理的系统架构、实现流程、模型要求、数据相互关系、管理要点等,并基于BIM技术发展现状自主研发GIS+BIM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进度管控。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施工现场进度情况实时掌握、进度偏差及时预警、进度报表快速查询等,解决总承包进度管理真实性、及时性与可实施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阐述BIM技术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理念和BIM技术在地下结构物设计于施工中的发展趋势。针对公路隧道、城市地铁专业,结合甘肃渭武虎家崖隧道及上海地铁车站整体模型建力及其在后续施工中的应用等方面分析研究BIM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前景,探索BIM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实现隧道及地铁车站设计从二维向三维转型;研究BIM技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隧道工程施工进度智能控制管理水平,文章以大道梁隧道工程为例,已在建立类似工程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计划技术、BP神经网络、灰色预测、PDCA等方法建立隧道施工过程进度管理模型,并以BIM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支持,辅助管理人员实时监测,对进度进行控制.研究表明:将构建的施工进度BIM智能控制模型应用到西阜高速大道梁...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进度、质量、安全等多维度信息,传统管理模式下难满足多维度信息的管理要求。针对隧道施工过程在传统管理控制模式下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数字化施工集成管理方法,构建了基于BIM的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11标为应用对象,通过系统的实施效果反映出集成管理的效果,进而充分体现了基于BIM的地铁施工过程集成管理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BIM是建筑工程信息化进程中的风向标,也将是未来行业创新和发展的方向。随着城市进程化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逐步完善。因此,该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到地下工程中。而模型作为BIM技术应用的载体,则更需要进一步深化与研究。为了进一步推进BIM技术应用到地下工程的建设中,本文基于施工单位以实际地铁车站建模为例,通过Revit在地铁车站建模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就提高建模精度、建模效率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了地铁车站标准化建模方法,为今后项目在地下铁车站的建模中起到了辅助性的作用,同时也为BIM技术进一步应用到地下铁车站的建设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地铁机电安装施工问题和将BIM技术进行实际应用,以青岛地铁13号线机电安装项目为依托,详细介绍了BIM技术在设计深化、工厂化预制加工和模块化安装的应用过程,形成设计、BIM模型深化、工厂化加工、模块化安装的施工组织模式;解决了因模型与现场不符而引起的BIM模型应用困难,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出了BIM技术与工厂化加工的联动方法,解决了施工现场加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地铁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依托国道108线禹门口黄河公路项目,基于美国Bentley公司及其BIM平台,运用Micro Station、Power Civil、Navigator等系列软件,解决斜拉桥施工过程动态可视化、数据化、智能化管理问题。从三维交底、碰撞检查、限额领料、进度管理、安全质量管理、施工过程资料管理等方面入手,分析禹门口黄河公路斜拉桥工程特征、软硬件配置要求、三维BIM模型系统构建等BIM实施客观条件,探索斜拉桥施工过程中如何运用BIM解决技术问题与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经济发展中,地铁车站成为缓解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其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直接影响着地铁车站的应用价值。BIM技术在地铁车站设备运维机制中的渗透,是为保障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性。因此,本文结合BIM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维修形状,对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借此延长地铁车站机电设备使用寿命,为我国地铁车站的可靠运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智能照明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并结合重庆市地铁6号线的设计和实施,本文对地铁车站内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构成、系统功能和网络与接口技术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进行各种模式控制,减轻维护负担,适合在地铁车站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路耀邦  卓越  司景钊  张建设 《隧道建设》2020,40(10):1516-1524
针对铁路隧道BIM技术施工应用现状,为深入研究铁路隧道在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的BIM应用,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例,综合运用BIM、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研发项目BIM施工管理平台。基于此平台深入开展进度动态管控、多维算量、风险管控、质量监控等BIM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1)进度管理及工程量多算对比的BIM应用实现了隧道进度信息的查看、分析及预警,解决了传统算量不精准的难题; 2)风险管控BIM应用形象生动展示了隧道围岩稳定状态、不良地质风险点及特征、隧道内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确保了人员安全,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 3)采用BIM+三维激光扫描、TBM掘进参数控制等方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质量,并标识问题标签,最后形成高黎贡山隧道安全质量问题库,实现了安全质量问题可追溯。  相似文献   

11.
张康宁  刘志伟 《隧道建设》2019,39(9):1507-1514
为充分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可视化特点,解决北京地铁19号线施工过程管理中信息的离散性问题,保证各种施工信息随着施工逻辑有序集成,以在建的北京地铁19号线平安里站为工程背景对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进行研究。首先,确定BIM进度管理的逻辑,通过建模阐述BIM模型的划分方式以及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信息附加行为,确保模型进度跟踪的精度和有效性; 然后,通过开发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 最后,根据此方法探索BIM技术对施工过程中工序信息、材料信息、成本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方面的新手段,进而得出通过BIM技术能有效地遵从施工逻辑附加、跟踪、集成施工过程信息的结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可视化的信息传递以及信息跟踪、集成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高速公路上,跨线桥的施工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施工安全,才能确保桥的质量与安全。以高速公路跨线桥为对象,对BIM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BIM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建立了公路跨线桥全管理模型框架,分析了实时安全控制、职能安全管理、进度安全管理、质量进度安全管理、碰撞冲突安全管理、安全决策等在高速公路跨线桥中应用,通过BIM的4D施工模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分析,通过可视化检测,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消除不利安全的因素,通过将BIM技术引入到跨线桥施工安全管理中,可极大提高施工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BIM模型作为数据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实现项目数字化建设与信息化集成的重要手段,可以持续关联并更新项目进度、质量、计量等信息,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精细化管控的重要保障.以徐州市徐韩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为实例,重点研究BIM平台在施工全过程的各项应用,分析该平台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项目的 工程质量、进度,筑牢项目的 安全、环保防线,并完成自动化的中间计量工作.该平台依托BIM的信息集成化,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尺度、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管理解决方案,为项目施工管理高效化、数字化提供了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4.
徐凌  罗富荣 《隧道建设》2016,36(3):320-325
地铁车站附属工程爬坡段仰挖施工大多是在工期、进度等压力下被动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施工风险比较大。为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安全,须从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严格管控。以北京地铁7号线暗挖车站10处仰挖附属工程为依托,在对比分析地铁车站附属工程各类施工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仰挖施工的技术及管理措施,分析了仰挖施工的工程进度与地表沉降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在综合采取设计、施工及现场管控措施后,仰挖施工在安全风险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方面得到了有效控制,地表沉降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白宇  刘洁  王欣南 《公路》2023,(4):267-274
BIM具有结构化、可视化、可计算等特点,基于BIM开展施工进度计划制定、实际进度数据采集与动态控制,能够提升施工进度管控能力。公路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精细化程度低,受控因素多,造成计划数据难以发挥实际管控作用,分析目前BIM技术水平与施工进度管理特点,针对公路建设项目中的控制性工程,围绕WBS建立统一的BIM建模与进度管理数据结构,不仅实现快速灵活的进度数据可视化,而且将计划与实际进度数据集成,提出进度管控算法,最终在转体桥施工管理中实践应用,实现了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桥梁快速智能建造问题,基于BENTLEY系列软件及其平台的技术支持,架构桥梁全生命周期BIM系统解决方案。从桥梁BIM三维结构设计与力学计算、施工现场模拟、项目资料管理及施工工作包、参与各方协同工作管理、碰撞检查、4D施工进度模拟和分析、工程算量和成本管理、施工控制和施工监测、竣工图纸管理及数字化移交运营管理等方面深入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比分析不同地下水位下地铁车站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以长春地铁2号线解放大路车站为实际依托工程,建立了该地铁车站的有限元模型,并且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的施工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地铁车站中轴线上方的地表沉降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对上导洞、中导洞及1、2洞室拱顶沉降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定义3种不同地下水位工况,将不同地下水位下地铁车站的施工沉降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铁车站中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的最大误差仅为5.6%,地铁车站中轴线上方的地表沉降量呈现出阶梯式的变化趋势,随着地下水位高度的下降,拱顶沉降量的增长幅度存在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BIM技术下的投资与进度管理进行应用研究,实现了3D模型、工程造价信息与进度时间信息的关联,进行基于5D的施工进程状态模拟,将整个施工进程动态直观地展示出来,并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引入BIM技术,使项目"进度、投资""人工"运算,通过"BIM5D"方法,进行"动态"化管理,及时掌握各时期所需人员数量、用料数量与设备数量,以便对各类资源进行"科学配制"。提出的一些观点,目的是为通过BIM5D建模,将BIM技术应用于"投资与进度管理",为今后工程管理中BIM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春奎 《隧道建设》2014,34(3):264-268
长春市解放大路站为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车站,采用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施工。为合理缩短工期,方便快速施工,将导洞开挖顺序调整为先上后下,先边后中的施工顺序。为了控制地铁暗挖车站施工风险,减少和避免地层沉陷等安全事故发生,对长春地铁1号线解放大路站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地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东北地层条件下,采用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施工过程中的车站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同时从地层条件、工艺特点和工序安排等多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上下层导洞层间土注浆加固、合理确定导洞施工顺序和有效划分拆除支撑段落等控制地表沉降变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地铁车站施工中,盾构施工法运用较为广泛,其特点有安全快速、对环境影响小,以及适用范围广等等,此方法已经成为我国地下铁道修建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方法.在实际地铁车站施工中若能将盾构法和其它辅助方法结合起来,例如盾构法与矿山法联合施工,能缩短建设工期,降低造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结构的渗漏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该文着重阐述了地铁车站盾构法与矿山法联合施工的一些技术要点,并在最后简要介绍了关于地铁车站施工防渗漏控制的一些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