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风景道是交通、景观和游憩等多种功能有机结合的特殊道路。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旅游风景道的交通设计、景观设计和游憩设计三大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总结,为旅游风景道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提供理论支撑,探索出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旅游风景道设计方法体系,为我国旅游风景道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简述地域文化背景下景观设计的原则、景观设计目标,并将其融入到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各元素中,并阐述了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隧道洞口、互通区等方面的应用,从而增强高速公路景观的美学艺术和文化意义,介绍了尧栾西高速公路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的具体实践,以期为同类项目的景观设计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旅游景区周边公路景观设计元素为切入点,从重要性、景观设计原则、塑造方法等角度对旅游景区公路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其公路景观设计的塑造方法,为这一类别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交通与旅游融合已成为交通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抓手,旅游风景道正是交旅融合的重要产物。本文通过对国内旅游风景道的发展历程梳理,提出我国现阶段旅游风景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借鉴美国的旅游风景道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风景道管理体系构建和推进策略,以期为全国旅游风景道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城市道路时更加重视提高生态质量、营造人文环境。道路景观设计不再是单纯的绿化景观设计,而是需要重视城市地域文化的内涵。对乌鲁木齐市会展大道的景观布设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该项目的人文景观设计、绿地景观设计等来研究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道路景观布局设计中的重要性,为其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融合地域文化的公路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保护和充分开发利用公路沿线文化资源,营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公路景观环境,探讨了融合地域文化的公路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首先简述了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公路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及融合地域文化的公路景观设计需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而从沿线文化资源调查分析、路线、公路构造物造型、绿化、服务区、造景等方面分析了融合地域文化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并由此总结出地域文化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若干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城市的形象可能会日渐趋同,失去个性魅力。桥梁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标榜地域文化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从地域文化与桥梁景观的内涵分析入手,探讨了地域文化与桥梁景观设计的关系,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桥梁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传承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域旅游背景下长株潭地区风景道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果  钟静玲 《公路》2021,66(12):288-295
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旅游模式要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而以跨区域的风景道串联周边风景资源形成覆盖全域的旅游空间结构,有利于风景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开放式的全域型旅游景区.以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长株潭地区为例,展开风景道开发潜力评价,将长株潭地区风景道划分为"骨架型"、"连接型"和"辅助型"三个等级,对长株潭地区风景资源整合和全域旅游发展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公路景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公路建设特点,阐述了对公路景观设计的认识和对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并以沪陕高速公路商州段公路为实例,从考虑旅游文化资源设计、沿线绿化设计、服务区设计等方面简述了该公路融入地域文化后的景观营造重点和景观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1,(8)
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现代高速公路服务区不仅是承载出行功能、充当公路驿站的交通设施,其本身可通过一系列创新拓展、转型升级,提升其旅游功能,成为旅游业态链的一环。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景观设计可调动其周边旅游和景观资源对服务区进行功能拓展。以广西桂林至阳朔高速公路某服务区为例,在尊重场地、绿色环保、生态与文化并行的理念指导下对其进行景观设计。用软件分析划分不同开发程度片区,倡导慢行交通旅游,运用水循环自然净化服务区污水,基于当地文化划分景观故事片区等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以景观触动交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期为交旅融合背景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河南叶县西护城河整治工程为例,提出了城市河道集泄洪、生态和景观功能为一体的设计构想,充分体现"绿地·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强调河道工程建设与环境美化协调统一原则,并详细介绍了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元素。  相似文献   

12.
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建设研究——以美国蓝岭风景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憩服务设施是强化风景道游憩功能的重要方面,也是风景道对外形象推广、促进沿线社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旅行体验。强化其建设对风景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首先对与风景道密切相关的道路游憩服务设施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以蓝岭风景道(Blue Ridge Parkway,BRP)沿线游憩服务设施建设为例,从BRP现状与发展历程、BRP沿线游憩服务设施建设两方面进行了讨论,并侧重从功能、类型与特征、选址与规模、布局与间距、建筑风格等角度,对观景平台、游客中心、野炊区、旅游纪念品商店、野营区、餐饮服务设施和住宿服务设施等7种游憩服务设施类型进行了深入剖析,掌握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建设的原则和基本特征。借鉴美国蓝岭风景道先进的建设经验,以推动中国道路和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涛 《公路》2023,(12):269-275
随着公路建设的深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人们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已从基本的功能需求,提升到了审美需求,民族地域旅游公路作为交通旅游公共产品的作用日渐显现,已经从基础保障设施转化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承载属性,特别是公路中的控制性工程,如桥梁、隧道等,对行驶在公路上的驾乘人员,有着主动或者是被动的视觉冲击,提供便捷通行的同时还形成美的心理感受,欣赏沿途风景和感受民族地域文化的魅力。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如桥梁、隧道、服务区、人行天桥、沿线景观设计,从形态结构、民族文化、色彩心理学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地提出工程美学的审美途径,从自然、统筹、和谐、印象、对比、寓意、古法7个方面进行美学研究分析,为民族地域修建公路,实践“工程美学”理念,提供一些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荒漠地区承载旅游功能的高速公路为对象,分析了荒漠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旅行者的需求,提出了荒漠地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的目标、原则、重点和难点,并以巴彦浩特至银川高速公路内蒙古段为例,探讨了景观序列的构建、景观元素的运用等景观设计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城市高架路设计中的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设计是城市高架路设计中必须重视的课题。该文结合郑州市的地域文化特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各个细节对以往郑州市城市高架路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郑州市高架路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对于具有休闲、娱乐、健身、游览功能的公园品质需求越来越高。其中,植物景观占有重要作用。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北湖水库项目为例,提出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如何紧密依托当地文化资源,将地域文化特色与植物景观设计紧密结合,增强场地的人文底蕴,提升公园文化内涵,打造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的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7.
李今朝  闫长平  孔亚平 《公路》2023,(2):225-231
旅游型服务区已成为交旅融合背景下研究的热点。从旅游型服务区的主题定位出发,围绕服务区的功能布局,结合文化元素渗透的建筑与景观设计,以品牌塑造为目标,分析总结丁李湾古村庭院布局结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前庭后院”及“前宅后庭”布局模式,构建了旅游型服务区的“前景-中庭-后园”的空间创新布局结构,并将“两山”理论思想融入旅游型服务区设计。以丁李湾古村服务区为依托,对旅游型服务区进行主题定位、空间布局创新设计、文化渗透的建筑景观打造及植物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峨眉山景区公路为例,介绍了旅游公路安全设施的设计,阐述了在旅游公路的安全设施设计中,如何打破常规的设计定势,以安全、和谐的新理念为基本原则,在保持安全设施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表现不同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及审美观,因地制宜,从基于景观美学的设计角度出发,对安全设施的色彩、外形、材质、结构等方面运用多种手法进行创新设计,并赋予安全设施以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而达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人文环境相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通往革命老区百色的公路干道--南(宁)-百(色)高速公路存在绿化植物长势不佳、功能单一、边坡绿化不足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绿化改造在满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打造"红色文化、视觉之旅"的绿化主题,并通过植物、小品、雕塑、文字、符号等元素表达革命老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二桥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七里山附近,是杭瑞国家高速公路临湘(湘鄂界)至岳阳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长3 070 m,主跨1 480 m,采用钢桁主梁,双向6车道布置,为单主跨双塔悬索桥。总体景观设计中,通过对大桥桥址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的调查与分析,从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排箫"中抽象出基本的竖向线条造型元素。在主桥比例设计中,采用比例图解法与黄金分割法确定边、中跨比。在构件造型设计中,桥塔造型采用力学图式法,以竖向线条元素为桥塔基本造型元素,创作出受力明确、韵律良好、造型新颖的塔型;引桥桥墩造型采用立面竖向刻槽设计;锚碇侧面造型采用分层线条设计;主梁采用通透的桁架梁。全桥造型元素一致,风格统一,体现了当地自然与文化特征在现代桥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