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道港口》2014,(4):325-330
采用FVCOM中的导堤—丁坝模块,对上挑形淹没丁坝附近的水流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已有物理模型试验观测到的自由水面线和流速分布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VCOM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能够合理描述潜堤顶部过水现象,反映潜堤附近三维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2.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解决水利水电枢纽及渠化工程中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 ,各国学者同仁研究了多种改善措施 ,它们是堤头型式、堤身开孔、丁坝、潜坝、导航堤长短、及泄水闸导流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问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水利水电枢纽及渠化工程中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各国学者同仁研究了多种改善措施,它们是从堤头型式、堤身开孔、丁坝、潜坝、导航堤长短、及泄水闸导流方式等,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4.
潮汐河段挡沙堤平面形态对水流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峰  张玮  陈恺  余珍 《水道港口》2011,32(1):33-37
以海门新江海河挖入式港池挡沙堤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建立了三角形非结构网格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挡沙堤形态对堤头流场、横流和水位变化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堤长增大,其挑流作用不断增强.应合理控制堤长.堤头形态变化可以起到优化流场、减缓横流的作用.工程区水位变化最明显为涨落急时刻,最明显区域为堤身...  相似文献   

5.
齿型构件混合堤正交丁坝水流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齿型构件混合堤正交丁坝水流力特性,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建立了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流速、水位以及构件水流力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良好。利用该数学模型对齿型构件混合堤正交丁坝水流力随流速、水深与坝长的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对齿型构件混合堤正交丁坝水流力轴线分布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局部正态模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白茆沙水道工程进行了局部冲刷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白茆沙水道工程S1丁坝、S2丁坝、S3丁坝以及南侧围堤堤头等附近易产生较严重的局部冲刷,应重点防护;2)优化方案不仅防护效果好,而且护排布置合理,能同时满足工程安全和节约投资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的长江口深水航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确定在长江口北槽采用双导堤、丁坝结合疏浚的工程措施,分期将原依靠疏浚维护的7m航道增深至12.5m。一期工程整治建设物采用了袋装砂堤心斜坡堤和半圆体混合堤等新型结构,开发了专用软体排铺设船和抛石整平船等新型作业船舶,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实施了严格的动态管理,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8.
长短桩组合式结构的防波堤创新的采用不同桩长组合形成堤身,堤的内外两侧间隔布置长桩以结构受荷为主,消浪为辅,堤的中间连续布置一排短桩以消浪减流为主,受荷为辅。结合某工程实例研究表明,长短桩组合式堤身结构消浪掩护效果好,对潮流泥沙影响小,且结构抗风浪能力强,施工工艺简单,该堤身自水底泥面至堤顶面均有连续的消浪和减流效果,技术经济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航电枢纽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复杂、恶劣等问题,依托该工程整体通航水力学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不同隔流堤布置方案下的口门区水流条件.结果表明,隔流堤堤身设置透水孔可以加强主河槽与口门区的动量交换,减小隔流堤末端两者之间的速度梯度.与未设置透空隔流堤方案相比,设置透空隔流堤后可减小下泄主流在弯道处引起的横流与回流...  相似文献   

10.
付桂 《水运工程》2021,(1):104-110
为达成长江口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的目标,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在福姜沙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福姜沙左缘丁坝、双涧沙头部潜堤、潜堤北侧丁坝及南侧丁坝.根据福姜沙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实测数据,与设计阶段数物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工程前后在河势变化、流场变化、航道维护量等方面的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12月29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南槽一期工程位于长江口南槽航道上段,上游顺接长江口深水航道分流鱼嘴南线堤,堤身沿江亚南沙南缘向下,总长约16 k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沿江亚南沙南缘向下游建设1条护滩堤,以及护底、堤身范围的灯桩基础(不含灯桩)。工程主要采用半圆形混合堤、袋装砂斜坡堤、抛石斜坡堤3种堤身结构形式,工程合同总额约为10. 2亿元。  相似文献   

12.
李艳  吴福林 《中国水运》2014,(9):294-295
拟建如东县刘埠一级渔港工程位于辐射沙脊南翼的小洋港南岸,该岸段处于黄沙洋水道与烂沙洋水道交汇处,水沙流条件较为复杂且进港航道所依赖的近岸潮沟活动频繁。航道的选线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及建成后的维护费用。本项研究在充分认识该渔港所在海域的水沙条件的基础上,论证了进港航道选线的合理性,优化口门区平面布置。研究表明,掘苴新闸下港道东南汊港道长期存在,属工程区岸段最主要的大型潮沟,这一潮沟在1997年以来近有向岸发育曲流的趋势,潮沟规模变化不大,潮沟两侧滩面较低,归槽水量充足,是较为可靠的通航依托。同时为隔断北汊港道,稳定东南港汊流路,宜在渔港口门区布置顺槽沟延伸约1.4km的导流堤,隔断港道直接向北的路径,保持南港汊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丁坝绕流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国外已开始对丁坝绕流问题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然而由于丁坝绕流系三维流动,至七十年代仍未能从理论上或实验上得到确定坝后回流尺寸的关系式。因此在解决治河工程中的丁坝问题时,常常借助于模型试验。近十年来,丁坝绕流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对坝后回流域长度、宽度的认识,对丁坝绕流机理的探讨,对丁坝上、下游平面流场的理论探讨,丁坝局部水头损失,丁坝作用下河床演变规律,丁坝绕流的数值模拟。本文综述了丁坝绕流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尚有待改进之处及近期应着重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总结采用爆炸处理软基的防波堤、护岸已建工程的常见堤身断面形式,结合工程实例,对堤身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这两种失稳形式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保证堤身稳定的措施,认为确保堤身落底达到设计高程和完整形成堤侧水下平台是防止堤身产生失稳破坏的关键,合理的施工方法与施工过程控制是堤身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正>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整治建筑物工程,位于长江口南港北槽段水域,工程主要由分流鱼嘴、潜堤3.2公里、南导堤20公里、北导堤12.72公里和总长9.17公里的6座丁坝等组成。一期工程结束后,长江口通航水深可达8.5m,便于集装箱船舶进港,促进上海国际经济、贸易、商业大都市的建设,带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水力插板透水丁坝群减小坝头局部冲刷的最佳设计参数和布置方案。文章在双丁坝布置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第二、三个丁坝的间距,第三个丁坝的挑角、透水率、长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各单因素与第三个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回归方程。再从每组单因素试验结果中选择最佳试验水平,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表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个单因素对第三个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影响为:丁坝长度>丁坝间距>丁坝透水率>丁坝挑角。水力插板透水丁坝群减小坝头局部冲刷的最佳设计参数和布置方案:第一个丁坝长度,第二个丁坝长度,第三个丁坝长度与河宽的比值分别为0.25、0.21、0.21;第一个、第二个丁坝透水率为30%,第三个丁坝透水率为20%;第一、二个丁坝间距与第一个丁坝长度的比值为3,第二、三个丁坝间距与第二个丁坝长度的比值为2;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丁坝挑角为60°。  相似文献   

17.
对东江清溪河段水毁路基河段的保护进行了丁坝护岸工程设计,并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对其效果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以确定工程设计方案的挑流和护岸效果,以及是否对通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小米滩丁坝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该坝周围的水流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探求水毁原因。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丁坝坝根出现水毁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河道地形对水流产生挑流作用从而影响坝根处流速,并提出丁坝选址时尽量避免水流冲刷区,采取坝根加固、将坝根嵌入岸坡等相应的坝根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潜丁坝工程是航道整治工程中较为典型的整治建筑物类型之一。本文通过水槽概化模型,对纵剖面面积基本相同、坝顶呈阶梯状变化的不同断面结构型式的潜丁坝的水力特性和冲淤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阶梯状潜丁坝和平坡丁坝对断面水流结构和周边河床局部冲刷变形的影响,以及不同潜丁坝在改善流速分布和流态方面的差别,特别是潜丁坝坝后的冲淤变化,对潜丁坝纵断面结构型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对潜丁坝在航道整治工程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袁晨晨 《中国水运》2014,(11):300-302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在原泥面设置人工建筑物做到裁弯取直或者疏水节流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文中主要详谈航道整治工程中用到的潜堤和丁坝建筑物工程.那么潜堤和丁坝的整体稳定性往往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针对整治建筑物天然泥面沉降位移监测是了解整治建筑物状态的重要手段,是确保整治建筑物发挥其整治功能的保障措施.如何在整治建筑物工程中有效的长期的获得准确的沉降位移观测数据对于工程有这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