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山区修建隧道时往往会遇到偏压地形,导致衬砌结构受力不均匀。在衬砌结构由部分到闭合时,会因不对称围岩压力而产生裂缝。文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施工过程中衬砌结构的内力、安全系数及裂缝发展规律。计算表明,采用CD法开挖时洞周变形较小,裂缝较大。得出当衬砌结构还未闭合时,单元安全系数较低,且会产生一定的裂缝;当衬砌结构达到完整闭合,受力均匀,相同位置处的衬砌单元安全系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某钻爆法双层隧道项目为例,采用同济曙光、midas Civil结构设计软件对隧道二次衬砌进行建模分析。通过研究车道板、车辆荷载及围岩级别对衬砌结构的影响,得到主要结论:车道板及车辆荷载作用对双层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不可忽略;对于围岩级别较差或浅埋隧道,车道板可有效控制衬砌边墙的变形,并大幅减小衬砌结构内力峰值;对于围岩级别较好或深埋隧道,车道板无法改善衬砌结构内力,甚至导致内力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3.
隧道二次衬砌是工程永久性承载结构的一部分,对提高隧道使用寿命和外观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二次衬砌钢筋用量上,目前国内设计和欧洲存在着一定差别。论文以在建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成钢筋用量差别的原因,并系统介绍了欧洲规范中二次衬砌是否采用素混凝土的判断方法,然后按照不同衬砌厚度和混凝土强度进行了设计比选。通过分析计算,提出适当增强混凝土厚度和混凝土设计强度,能够有效减少二次衬砌钢筋用量,这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某双连拱隧道洞口段为例,基于ADINA软件对其开挖所产生围岩变形进行数值分析,并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变形情况进行现场监测,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步开挖方式能有效控制双连拱软岩隧道围岩的稳定性,监测结果也验证分步开挖方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11)
针对隧道中先浇筑主洞衬砌结构后进行横洞开挖的施工工序中横洞施工对主洞衬砌结构形变破坏的影响,以某软岩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隧道衬砌应力监测、初支结构形变监测以及横洞施工时主洞衬砌结构形变破坏的监测,对深埋软岩隧道横洞施工对主洞衬砌结构形变破坏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隧道交叉段围岩形变量较大,围岩形变速率较大,最大水平收敛位移达到537mm。最大拱顶下沉值达到346.1mm,围岩形变速率平均值达到9.93mm/d;依托工程隧道衬砌为主要受力结构,受力随着时间呈逐渐增大趋势。局部位置处形成应力集中区,应力值达到1.13 MPa和1.03 MPa。衬砌混凝土在左拱脚与右拱腰位置处呈现受压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为0.889 MPa。拱顶呈受拉状态,最大拉应力值为6.45 MPa。深埋软岩隧道中的横洞施工对主洞衬砌结构的形变破损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影响范围达到140m。在此软岩隧道中不宜采用先浇筑主洞衬砌结构后对横洞进行爆破开挖的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6.
朱汉华  秦顺飞 《公路》2001,(8):130-131
结构浙江省连体隧道设计与施工经验和实验效果,对连体隧道结构优化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改进后的连体隧道可更好的满足结构受力要求与长久运营需要。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年来环保要求的提高,在富水隧道工程中提出了"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治水理念,该理念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山岭富水地段隧道设计中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对全断面承压情况下抗水压衬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3种不同隧道衬砌结构形式的受力特征,在"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下,设计了0.3 MPa外水压作用下深埋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形式,采用SK1形衬砌控制超前注浆加固区折减系数不大于0.6,对于外水压大于0.3 MPa工况,采用相应增大衬砌截面厚度设计,衬砌根据富水段水压进行分段设计。  相似文献   

8.
贾文武 《隧道建设》2005,25(6):42-44
比较分析了用于隧道衬砌的全液压模板台车和简易衬砌台车的施工方法、设备配置、洞内布置、劳动力配置、工序循环时间等情况,最后对两者不同的使用条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衬砌施工与维护技术的种类,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分析了斜井衬砌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运用。工程施工运用表明,斜井衬砌施工技术满足了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需要,在施工中运用具有良好的效果,类似隧道衬砌与维护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米仓山特长公路隧道为背景,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硬岩隧道施工中各工序的实际耗时,并与施工组织中的计划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施工过程中造成时间浪费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探究解决延误的方法,得到了后续施工时的合理施工循环时间和有效工序接替秩序。  相似文献   

11.
公路隧道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隧道路面结构的特点及隧道内特殊气候环境对路面结构的要求,对目前国内外公路隧道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和优缺点作出了分析和总结,介绍了隧道内路面结构的施工特点,并针对目前公路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现状,提出了今后隧道路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幅员辽阔,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各地运营隧道的病害种类及其诱因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对于石膏岩地区的隧道工程而言,受人们认识程度所限,对隧道运营中的病害特征、病害成因和病害处治等方面的经验尚少。本文以某石膏岩隧道工程的病害为例,分析了石膏岩地区隧道病害特征、病害成因及其病害处治建议措施,供今后石膏岩地区隧道的病害处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对高标号承压水衬砌砼的配合比计算和选择及砼施工过程控制进行了分析,制定了高标号承压水衬砌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软岩隧道施工方法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软岩单线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手段对常规台阶法、扩大拱脚台阶法和预留核心土台阶法等典型工法的施工空间效应进行动态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软岩隧道,当采用常规台阶法施工时,加强上台阶围岩支护效果对大变形控制至关重要;在台阶法开挖过程中掌子面挤出变形明显,掌子面的稳定性不容忽视,而预留核心土在控制掌子面变形、确保掌子面稳定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扩大拱脚支护形式与标准断面相比更有利于控制隧道收敛变形和塑性区的发展。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兰渝铁路软岩单线隧道采用扩大拱脚支护形式结合预留核心土的台阶法更有利于控制变形和确保洞室稳定。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中国西部某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埋深及施工循环进尺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埋深状况下围岩应力、围岩位移、塑性区及其初支应力的状况,以及不同循环进尺对围岩应力、围岩位移等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埋深越深,对围岩和支护体系均存在不利影响,需在埋深较大的地段,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需施加钢支撑,以增加初期支护的抗压能力;大进尺施工对围岩应力的最大拉应力和洞周位移影响较大,建议施工时循环进尺选择1.5~2m为宜。  相似文献   

16.
结合连拱隧道设计经验与实施效果,对连拱隧道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进行探讨,分析不同结构形式连拱隧道的优缺点。对无导洞连拱隧道大跨度设计模型和施工工艺进行分析,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无导洞施工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为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朱建明 《公路》2022,67(1):388-392
以太阳升1号大桥和白竺3号隧道为背景,对大桥15号桩基冲击钻钻孔产生的冲击波进行现场监测,分析监测数据,得出冲击波传动速度随冲击钻钻孔深度变化的传播规律.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三维模型模拟冲击钻实际钻孔过程,研究冲击钻在冲击时程和钻孔深度变化时隧道衬砌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石膏质岩隧道衬砌结构置换施工后的受力特征,依托杜公岭隧道病害处治工程实例,在隧道病害处治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对6个不同病害现象的典型断面新置换衬砌结构的初期支护变形、初期支护钢架应力、初期支护-围岩接触压力、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接触压力等进行为期2.5年的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新置换初期支护单独承载的3~5个月时间内,初期支护的变形速率和变形量均较小,其中5个测试断面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量最大,其分别为6.8,6.4mm;新置换初期支护钢架应力较小并且在二衬浇筑后较短时间就达到稳定状态,其中64处测点(总计72处)应力小于100 MPa;边墙芯样发现石膏、硬石膏成分的断面在二次衬砌浇筑后的26个月内,其边墙或拱顶测点的初期支护-围岩接触压力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接触压力仍有明显变化,其中个别测点经过10~20个月才能达到峰值,另有个别测点在3~8个月到达峰值后受干湿交替环境影响会出现变化;综合分析认为,杜公岭隧道衬砌结构主要受到围岩中硬石膏的膨胀作用,石膏的吸水软化作用不明显,其围岩压力具有缓慢发展的特点,新置换二次衬砌承担了主要的围岩压力,新置换初期支护安全性较高;建议石膏质岩地层隧道二次衬砌不宜过早施作或者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置缓冲变形层,以充分发挥初期支护的承载力、减小二次衬砌承担的围岩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矿山法铁路隧道施工拱部常出现的衬砌背后脱空、二次衬砌厚度及强度不足等质量缺陷问题,提出矿山法隧道拱部采用装配式预制管片结构的新思路,并基于时速350 km双线铁路隧道,采用数值计算分析研究拱部装配式衬砌结构的系列设计参数。主要研究结论有: 1)提出拱部装配式衬砌环向不分块的整体预制形式,综合考虑理论计算结果、行车安全分析、机械设备运输及拼装能力、拱部衬砌承载能力等,确定拱部管片环向弦长8.6 m、纵向幅宽2 m、衬砌厚度50cm的结构尺寸及配筋设计参数; 2)提出拱部预制管片之间环缝采用螺栓连接、拱部预制管片与现浇边墙采用“L”型榫接头的接头形式及其设计参数; 3)为保证拱部管片的顺利安装,“L”型榫接头应考虑一定的施工误差,同时拱部预制管片与初期支护间应预留安装空间,后期通过管片背后纵向注浆填充密实。隧道拱部装配式衬砌技术成功应用于重庆胡家沟隧道,总体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隧道设计规范是开展设计工作的依据,将我国隧道相关设计规范与国际先进国家技术标准对标,有助于提高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通过文献调研和计算分析对比研究了中美隧道二次衬砌结构设计的异同,并且从设计准则、极限状态划分、设计使用年限、材料特性、荷载分类和组合以及结构设计方法等方面展开对比,结合工程实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DG 3370.1—2018)的设计参数更加保守、安全,能更好的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更有利于隧道二次衬砌的长期安全服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