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勇刚 《隧道建设》2017,37(9):1193-1195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长约55 km,沉管隧道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6 704 m,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工程,沉管段长5 664 m,共33节,每节近8万t。主要工程难点:1)为“一国两制”条件下大型跨界工程,需同时满足三地要求。2)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标准高,规模大,为全桥控制性工程。3)沿线基底软土厚度0~30 m,纵向管底地质复杂且不均匀;埋深大,管顶回淤荷载大。4)沉管管顶埋于海床面以下23 m的长度达3 km,是目前世界唯一深埋沉管,节段接头受力及防水风险高。5)工程地处外海,气象水文条件复杂,工程区日均船舶超过4 000艘,航线复杂,海上安全管理难度大。6)珠江口巨型沉管安装需面临深水深槽、基槽回淤、大径流等世界级难题,风险高。7)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8)工程穿越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环保要求高。工程主要技术创新:1)精细化海上原位勘察及分析技术;2)复合地基+组合基床沉管基础技术;3)半刚性沉管结构体系技术;4)工厂化管节预制技术;5)外海巨型沉管安装技术;6)主动压接整体安装最终接头技术;7)专用装备研发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2.
陈韶章  苏宗贤  陈越 《隧道建设》2015,35(5):396-403
沉管法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专门修建水下隧道的工法,适用条件较为苛刻,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其适应性越来越强。继丹麦—瑞典的厄勒松海峡沉管隧道和韩国釜山—巨济沉管隧道修建之后,我国正在珠江口伶仃洋30万t主航道下修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借鉴了国外技术与国内施工经验,自主创新,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在地质勘察、结构分析、耐久性设计、管节预制、地基与基础处理等方面发展了一些新技术,并对这些新技术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结构组织和施工工艺在国际上均属于首创,无施工经验可寻。最终接头采用吊装的方式进行沉放对接,其吊装重量约为6 000t,是国内交通领域最大的吊装施工,为确保最终接头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项目部联合多家单位开展最终接头专项吊装技术研究,并成功研发出满足6 000t级超大型构件吊装技术,为后续同类型超大型构件吊装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港珠澳大桥沉管最终合龙对接中,钢壳混凝土结构的最终接头安装是沉管合龙的关键。创新研发的临时主动防水系统是最终接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M型止水带对该系统的作用和最终接头结构刚接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M型止水带在该工程中的应用以及优化空间,可为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日,经过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岛隧工程项目部的精密筹备,港珠澳大桥工程顺利完成第二节沉管(E2管节)的海上浮运、沉放和对接,实现了E2管节与E1管节的海底对接。E2管节长112.5 m,宽37.95 m,高11.4 m,吃水深度约为11.1 m,总重量达4.4万t,总排水量为4.7  相似文献   

6.
沉管安装涵盖基础、舾装、浮运、安装等施工,潜水作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在沉管安装施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基槽清淤、回淤监测、二次舾装、沉放对接到安装完成后舾装件拆除等都需要潜水员协助完成。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安装施工实例,浅谈沉管安装施工中的潜水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钢箱梁U形肋加工、自动组装、自动化焊接、U形肋角焊缝相控阵检测、Mini焊接技术及焊接数据管理6个方面,介绍港珠澳大桥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单元制造过程中所采用的自动化技术和装备,对正交异性板单元制造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4月1日始,由南通开发区振华重工南通基地承接的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钢结构焊接进行实战演练。这意味着,开工6年多、总投资超700亿元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将在他们手中实现贯通。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 km,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称为世纪工程。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  相似文献   

9.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内施工涉及端头钢封门拆除、压舱混凝土浇筑、Ω止水带安装、防火板安装、射流风机安装等众多风险等级较高的施工。介绍施工过程中为控制施工风险所开展的一系列HSE标准化建设,可作为今后类似工程HSE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检修道作为半隐蔽的混凝土结构,为保证精度可控、同时减少作业环境污染,放弃了现浇方案而采用预制、转运、现场安装的流水工艺,达成了精度控制双保险。检修道安装全过程测量3次,同时在精调过程中大面积使用螺栓支垫形式,将检修道整体线形偏差控制在1mm以内,为后期的排水沟、斜板及台阶安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中旨在讨论检修道安装过程中如何把控精度,避免污染,并为今后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安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隧道建设》2014,(4):317-317
<正>2014年3月24日1时40分,在珠江口的伶仃洋深海区,经过19 h的紧张作业后,港珠澳大桥第10节海底隧道沉管顺利完成浮运安装。至此,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长度已经突破1 600 m,接近全长的1/3。封航:伶仃洋主航道封航缩减6 h港珠澳大桥全长5 664 m的海底隧道,建好后是双向六车道的公路隧道。第10节沉管长180 m,质量约8×104t,吃水量比航母  相似文献   

12.
沉管隧道预制管段拼装结构易引发路面反射裂缝,海底隧道封闭、潮湿的施工环境条件易导致基面潮湿、施工困难、路面湿滑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通过对路面使用环境气候、交通等条件的综合分析,借鉴类似工程实践经验,提出3 cm温拌改性沥青AC10铺装调平层+6 cm温拌改性沥青SMA16铺装下层+4 cm温拌阻燃改性沥青SMA13铺装上层的铺装方案,并制定沉管隧道管节接头、节段接头及路缘等区域的细化处治方案。从隧道路面设计验算及实施检测结果来看,沉管隧道路面结构设计方案与细部方案是科学、合理、可行的,可以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沉管隧道施工技术虽然已在国际国内成功应用,但是风险管理经验还不够充足,尤其是沉管外海安装施工风险管理知识匮乏,施工过程中风险事故频发,每一起事故都会造成施工成本倍增、工期延后,影响整个交通设施的正常通行营运,给社会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实现沉管隧道外海安装施工的风险可控,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团队结合工程工况开展风险管理研究,并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保障了复杂海洋条件下沉管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采用工厂法全断面浇筑工艺,每个预制节段混凝土方量约3 400m3,采用自防水混凝土结构,主体结构抗渗等级不小于P12。在超大断面混凝土浇筑的条件下,要实现沉管120a的使用寿命,就要求沉管具有良好的工作性,以及高抗裂、低渗透和耐久性。自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成为预制沉管成败的关键。文章结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工程实践,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浇筑质量控制、养护质量控制等4大关键技术,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港珠澳大桥工程中6 km的沉管隧道由33节沉管在海底次第对接而成,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其沉管隧道为世界首次在槽深30m左右位置安装长度超过3 km的沉管。在第10节沉管隧道安装时,水下40 m处的流速远远大于水下10 m处。这个深槽中的海流不符合一般规律,其现象叫紊流。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为港珠澳大桥沉管浮运安装而配备的船机设备的大型化、专业化、技术复杂化等特点,在管理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通过标准化管理手段并结合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等风险管理手段,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源分析法(LEC)应用于风险评估过程中,有效避免沉管安装过程船机设备故障风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港珠澳大桥沉管浮运安装的4年间,未有一次因船机设备故障造成沉管安装的影响,为其他类似高风险大型化船机设备施工的船机保障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潜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范畴,具有其本质的特殊性,专业性强,不能以普通的安全管理手段来管理潜水作业项目。任何一个潜水风险伴随的后果是潜水员患减压病,甚至死亡。潜水作业安全管理是基于工程项目管理基础上,结合潜水作业特点制订专业性、针对性的管理方式。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安装潜水作业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介绍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工程概况及其特点。钢结构制造阶段引入智能化的板单元组装和焊接示范生产线,在国内率先实现"车间化"桥梁钢结构总拼装和防腐涂装作业。采用大型龙门吊转运、大型浮吊吊装、精细化桥位连接技术等,可确保钢结构制造的质量、进度及安全。施工过程控制及检验结果证明,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项目管理模式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218-218
历时16个月的精心准备,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节沉管日前正式开始预制。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总长5 664 m,采用沉管方式建设,共有33节沉管,每个沉管由8个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22.5 m,宽37.95 m,高11.4 m,管壁最厚达1.5 m,重逾9 000 t,采用两孔一管廊截面形式,最大水  相似文献   

20.
港珠澳大桥为特长跨海大桥,项目对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同时,项目主体由特长隧道和特长桥梁连接组成,因此供电系统涉及的机电设备种类繁多,能耗巨大。如何在高可靠性与节约投资、节能之间寻求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供电系统的方案选取和关键参数的计算选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供电系统可靠性、分布式供电、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珠港澳大桥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本供电系统关键参数的计算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