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公路小净距隧道的起源,对小净距隧道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小净距隧道的发展归纳为模糊实践期、探索认知期、研究发展期三个阶段。在总结现代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净距隧道技术研究应遵循近接工程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在确定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临界宽度(即近接准则)的前提下,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减震措施和支护衬砌型式。强调施工方案研究是小净距隧道技术研究的根基,并专门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研究做了深入探讨。提出用“水袋原理”指导中间岩柱加固的思路,用“削峰原理”指导断面开挖顺序的拟定。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采用矿山法施工小净距隧道技术为研究目标,分析了小净距隧道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了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技术思路和施工技术措施,介绍了深圳葵坝路坝光小净距隧道工程实例。认为,小净距隧道施工应采用综合性技术和措施,提高隧道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和控制两条隧道开挖时的相互影响,合理地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保证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旗山小净距隧道为例,介绍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夹岩柱加固、锚喷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为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工程类比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小净距隧道纵向合理施工错距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文章通过对隧道数值模拟研究了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隧道衬砌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不同净距情况下,纵向施工错距对先行洞隧道力学影响机理,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横向净距为1D、1. 5D和2D时,小净距隧道纵向合理施工错距。为小净距隧道纵向合理施工错距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厦门环岛干道会展中心隧道工程为背景,探讨了隧道下穿排洪箱涵时小净距隧道设计。分析结果可为城市类似地层的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董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爆破控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姚勇  何川  晏启祥  李玉文 《公路》2005,(11):212-217
结合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的实际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小净距段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相互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爆破施工中,应对迎爆侧进行重点监控,采用合理的开挖和加固方式可有效降低爆破施工对先建隧道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为该隧道小净距段的爆破设计、施工及现场监控量测提供指导,同时,为类似小净距段隧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何海为  胡如盛 《隧道建设》2009,(Z2):163-166
结合济—广高速大潜段上某小净距隧道的修建情况,简要说明了在软弱围岩段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和关键施工技术,总结相关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一些典型双洞小净距隧道施工等多方面认识入手,总结了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各方面的经验,其中包括合理净距取舍、超前支护、开挖方法、断面形式设计、中夹岩加固、支护衬砌参数。同时对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出了比较全面的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是小净距隧道工程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对小净距隧道围岩变形、应力以及塑性区分布特点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分析了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特点,基于此对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应从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加强中夹岩墙加固措施以及减小围岩扰动等3个方面进行考虑,并对中夹岩墙合理加固参数的确定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柴喜林 《隧道建设》2009,(Z2):184-188
结合国内小净距隧道工程建设现状,以六潜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2座小净距隧道为对象,对2个具体工点不同地质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开挖方法和中夹岩墙加固等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并给出了小净距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为以后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曾剑 《华东公路》2010,(5):82-84
山区高等级公路的隧道布设受地形的制约较大,因此,小净距隧道被较多地应用。从力学理论出发,对小净距隧道在设计和施工上所需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巨创 《隧道建设》2007,27(5):54-56
城市小净距隧道在爆破施工过程中,中夹岩柱多次受到扰动,使得其力学行为十分复杂,易发生破坏和失稳。以厦门大学小间距隧道为依托,着重从保护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的原则出发,从爆破施工参数、中夹岩柱加固角度对城市渐变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完善中夹岩墙的加固方法奠定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对41座小净距隧道的双洞内侧围岩压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演化特点,分析了垂直围岩压力与单洞开挖宽度、埋深和净距的关系,讨论了双洞内侧侧压力系数与各工程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基于隧道实际滑裂面,建立了小净距隧道荷载计算模型,提出了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与实测数据及既有研究成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及普适性,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垂直围岩压力与水平压力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水平压力发展速率明显大于垂直压力,稳定时间也较短;水平压力受双洞间的相互影响比垂直压力要大,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水平方向的应力发展;侧压力系数随净距增加而增大,但随埋深、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加而减小,并普遍小于规范值;所提出的围岩压力计算式对于复杂小净距隧道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并能对施工过程中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压力进行估算;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应从合适的施工方法、合理的支护设计以及实时的监控量测3个层面考虑,具体的控制对策应结合围岩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维弹塑性数值计算方法,对小净距隧道拱顶位移、水平收敛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围岩级别、净距、开挖方法对隧道变形的影响,揭示小净距隧道洞周变形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小净距重叠盾构近距离侧穿运营隧道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确保运营隧道、成型隧道、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能有效减小施工沉降,降低施工风险。针对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市政通道配套施工项目,在施工中,采用同步注双液浆、渣土改良、成型隧道临时支撑、洞内管片注浆及试掘进段施工参数研究,在昆明火车站站—环城南路站区间实施小净距重叠盾构近距离侧穿运营隧道施工技术方案,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13日,受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双洞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鉴定验收会。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文件,通过认真的分析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小净距隧道分类方法与标准、施工综合控制措施等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图1鉴定验收会现场小净距隧道是近年来公路隧道领域关注的热点。2003年交通部针对小净距隧道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立项,并列为招标项目之一。项目由四川省交通厅…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值计算,主要模拟在建或刚建成的小净距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受施工开挖的影响还未寻找到新平衡时遭受地震动力作用。考虑施工力学与地震动力学的耦合分析,有助于对施工应力场下小净距隧道的动力响应充分研究,对小净距隧道选线及震后的加固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跨度小间距隧道对施工和结构影响较大,本文结合雷公山隧道,详细介绍了大跨度、小间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重点对断面设计、洞身衬砌设计和洞身开挖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该隧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质条件采取了有效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9.
结合武汉市重点工程东湖通道团山隧道项目小净距隧道的工程实际,进行施工工序的优化,改交叉中隔壁法(传统CRD法)为优化后的交叉中隔壁法,提出拆除临时抑拱和中隔壁以利于大型挖机掘进的施工;将摩尔-库仑等面积圆屈服准则代替传统摩尔-库仑准则,建立小净距隧道施工工序优化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不同施工工艺情况下,隧道开挖过程中岩土体受力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施工工序满足应力应变要求。研究小净距隧道施工优化方案爆破开挖安全性,进行爆破动力响应的二维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分析爆破震动作用下初衬动力反应,通过现场实测波形结果,评价按施工下部导洞前拆除临时仰拱的CRD法条件下围岩抗震动的安全性。从而顺利完成了施工,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缩短了施工工期。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类似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群进行爆破动力分析,得到钻爆施工过程中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产生的地震波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程度,提出新建隧道爆破施工的控制速度参考值,并对小净距隧道群爆破施工开挖顺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