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县乡公路改造及水泥路修建主要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盈忠 《公路》2006,(6):166-176
结合桃源县通乡水泥路和通村公路建设实践,分析农村公路现状、发展需求及建设特点,探讨县乡公路改造及水泥路修建的主要技术指标、路基改造要点、桥涵加固方案、路面典型设计、质量核心管理,以及农村公路建设多元主体、复合投资的合作管理机制等主要问题,为《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和交通部2006年正式启动“十一五”规划五年千亿元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性投资计划作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准备,为地方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对于农村公路建设决策、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公路成网的条件下,出行路径选择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重点。考虑到路径选择的多属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级差效益的、体现驾驶员个性化出行需求的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可行路径的综合级差效益来量化公路综合属性值,可以克服公路综合属性值在量化过程中的强主观性,同时,根据驾驶员的出行需求为其规划出行路径,能够避免单一优化目标下最优路径的车辆过度聚集所造成路网交通流失衡。模型首先参考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模型,构建公路级差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获取各个评价指标的级差效益定量化模型,以此得到规范化决策矩阵;然后针对驾驶员需求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模糊分析法确定驾驶员个性化路径选择的指标权重,求得可行路径的综合级差效益;最后根据可行路径的综合级差效益,对可行路径方案进行排序,从而选出最优路径。以重庆市黔江区公路网为例,基于级差效益的驾驶员个性化路径选择模型为两个具有不同出行需求的驾驶员规划了不同的路径,为关心成本的驾驶员1规划了路径2,为关心安全的驾驶员2规划了路径1,克服公路属性值在量化过程中的强主观性,同时,避免单一优化目标下最优路径的车辆过度聚集,可为公路信息服务和驾驶员出行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以下简称中巴公路)穿越了帕米尔高原上的世界3大高山(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沿古丝绸之路布线。为了提升中巴公路景观品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大通道,亟需开展本路观景台专项设计工作。研究以洪扎(Hunza)岩画区域为景观节点,分析其现状特点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最小程度的干扰满足最大程度的功能需求"为导向,从规划理念、功能分区、交通组织3方面进行观景台的规划研究,从广场、游步道、雕塑以及附属设施等方面进行观景台的设计研究。观景台规划设计方案已提交项目施工方,预计今年全部施工完毕。中巴公路观景台规划设计研究将为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公路乃至全球类似地区公路的观景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对公路线路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克服了过去那种单凭经验选择方案的弊病,使公路线路的设计方案比选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如何从若干套备选综合交通规划方案中,利用数学定量评价方法,选出相对最优方案这一定量评价的意义与科学性,阐述了评价的原理,构建了综合交通规划设计方案定量评价选择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李静 《中南公路工程》2006,31(2):103-105
应用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对公路线路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克服了过去那种单凭经验选择方案的弊病,使公路线路的设计方案比选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以崇明生态大道新建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前期规划设计阶段,绿色生态公路建设在道路交通工程领域的研究方法、策略和重点。详细介绍了崇明生态大道的现状、规划要求、设计目标及设计策略,从断面布置、线路走向两方面阐述了总体方案。最后总结了绿色生态公路的规划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8.
详细分析了山区公路边坡防护方案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叙述了山区边坡防护方案选择的原则。运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综合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模型,评选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经济合理的边坡防护方案,目的是通过山区边坡防护方案选择的研究来减小公路建设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推进,旅游公路已成为交通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和交通建设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旅游公路规划设计方法体系。明确旅游公路规划设计的范围和对象,探讨了旅游公路规划设计原则和内容,建设性地提出了旅游公路"五大体系"规划设计方法,并对"五大体系"规划设计方法的流程和要点进行了说明,最后介绍该方法体系在新疆旅游公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的公路路线方案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实际,针对现行公路路线CAD系统尚不足以解决公路可行性研究,路线方案选定这类多目标空间决策问题的现状,论述了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建立基于GIS的公路路线方案决策支持系统的若干问题和系统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1.
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等客观因素制约,我国的收费公路筹资方式为收费还贷.从还贷的角度,在考虑公路建设方和用户双方利益的前提下,以交通均衡理论和最优化理论为基础,建立均衡状态下的基于还贷的公路收费费率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由此确定优化费率.提出了模型的算法并介绍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杨梦柔  拜亚南  王晓路  陈团结 《公路》2021,66(7):170-176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绿色公路建设的前提。为解决海南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深入分析了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关键控制因素,提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式的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结合绿色公路建设五大任务和地域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优化方法;构建了包括基础指标和特色指标的海南省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基础指标包含5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34项三级指标,特色指标包含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了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分标准和等级评定方法;运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对万洋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海南省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价体系可涵盖待评定公路的总体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万洋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定为AAAAA级绿色公路,绿色公路实现程度高。海南省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价体系对提升海南省绿色公路建设水平、推广绿色公路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可为国内其他地区绿色公路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虎门第二公路通道是广东省规划的珠江口7条过江公路通道之一.通道位置选择受珠江两岸高速公路网、工程所在区域的现状和规划、沿江港口岸线、水道通航船舶等级和密度、高压电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为了与两岸高速公路顺畅衔接、尽量减少对地方现有建筑和规划用地的破环、对沿江港口码头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经过对路线走廊、桥隧方案、桥位选择、桥跨布置的充分论证,选择与高压电缆共走廊方案,最终确定虎门第二公路通道的坭洲水道桥和大沙水道桥的桥位和桥跨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公路建设项目建设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时金 《公路》1999,(8):20-24
介绍在可行性研究开展以前,通过多目标规划理论对定范围内的范围建设项目进行甄别选择的过程和方法;对在可行性研究中,交通量预测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利用差量方案确定项目最佳开工时机的方法,阐述了目前加强公路建设项目建设时机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公路网的道路与交通特征参数指标,阐述了评价公路规划方案优劣的新模型,既多对模糊算子的二级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运用AHP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6.
区域内岩土条件的差异性影响着公路建设项目技术标准的确定和投资规模,现有的公路自然区划多以气候为指标划分,在实际公路建设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因此研究省级公路岩土区划显得十分必要。在充分考虑山东省公路网规划目标及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了山东省公路岩土区划研究框架及指标体系,利用 ArcGIS 技术平台,将山东省按其岩土条件进行区划分区,完成了“山东省1∶200万 km岩土区划图”并对各个分区的岩土工程特性进行了说明。研究成果可为山东省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运营养护等的趋利避害及材料的合理有效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山东省公路综合自然区划图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对我国其他省、区、市开展公路自然区划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袁国林 《华东公路》2001,(Z1):133-137
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对公路与环境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模糊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与公路环境景观质量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确定相关因素指标的判断矩阵,结合建立起来的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模糊评价模型,即可对相关因素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评价.根据所取的与公路环境景观质量相关的各因素的定量评价指标,则可确定公路环境景观质量的等级.该方法既可在公路的规划与建设初期,通过对路线方案的环境景观质量的评价结果的分析,作为路线方案选择的依据,又可对已建成的公路环境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并确定其环境景观质量的等级.  相似文献   

18.
公路网络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可达性是公路网规划方案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由于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等不同,国内外在可达性的定义及模型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以公路网络的可达性为研究对象,首先剖析了结点的交通需求、结点层次以及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对可达性的影响,进而对现有可达性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综合考虑结点的交通需求、结点层次以及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这三个因素,以结点间最短路线长度和最短出行时间以及结点重要度为变量的公路网络可达性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优化公路线非常复杂,而且资料的准确性也有待考量。本文通过基于GIS的三维空间公路智能选线动态规划方法设计研究,明确公路智能选线的优势,通过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案,以及场景动态的三维立体化展现,将复杂的公路选线工作,变得不再复杂化。本文通过研究基于GIS建立的三维网格,以此来了解公路所需,以需求性为本文的开展方案,再建立线性的计算,最终通过自动数据计算的自动搜索,将资料自动比选,形成基于GIS的三维空间公路智能选线动态规划的最优设计方法。为了获得一组场景,我们建议动态双向搜索策略编程。最终结果表明,具有良好多样性的全局最优选线方案,从基于GIS的三维空间公路智能选线动态规划设计方法中获得。  相似文献   

20.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并提出了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等要求,我国基于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的站城一体综合客运枢纽开发建设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某市高铁新城综合交通规划设计方案为例,重点研究枢纽内外交通一体化、交通设施布局、各种交通方式换乘与衔接、站区主要交通动线组织等,探讨高铁新城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