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比分析就地热再生技术对道路的路用性能及功能性的影响,对就地热再生前后沥青胶结料和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测试,对原路面和再生路面进行功能性评价。结果表明,就地热再生的加热过程不会使沥青胶结料明显老化,不会影响级配。由于再生剂的加入,沥青胶结料车辙因子下降,劲度模量下降,沥青变软,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明显提高;就地热再生后路面抗滑性能及平整度均明显优于再生前路面。  相似文献   

2.
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过程中,一部分老化沥青先从回收料表面转移到新集料上,然后再与新沥青进行相互扩散、融合,其中老化沥青转移的比例对最终的再生效果起关键影响作用。为了研究沥青路面回收料(RAP)中老化沥青的转移程度,基于红外光谱试验对转移率(RMR)进行计算分析。试验采用AC-13级配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将拌和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过筛分离出新集料和RAP,抽提出再生沥青并采用红外光谱试验测定其羰基指数(ICI),根据公式计算转移率,研究RAP加热温度、拌和时间和再生剂对转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RAP加热温度从135℃提升至160℃,转移率提高了15.5%;将拌和时间从90 s延长至180 s,转移率可提升17%;添加再生剂可使转移率得到提升,且温拌再生剂的效果优于热拌再生剂。  相似文献   

3.
就地热再生能直接在现场一次性完成路面修复,但因其材料组成和施工工艺复杂等极易出现混合料不均匀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尝试从集料入手,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截面的数字图像,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截面中所有新旧集料的细观结构;然后,采用环扇分割法将截面分成36个等面积区域,基于区域集料颗粒面积比和新集料颗粒偏离度分别提出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D和新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H;最后,通过改变RAP加热温度、RAP拌和时间、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与新旧料混合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分析均匀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环形分区结合OTSU阈值分割方法可准确识别沥青混合料截面图像中的集料信息,保留绿色通道的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灰度值的新旧集料;对试件截面均匀性的定性分析初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指标的有效性;RAP加热温度与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对D影响显著,RAP加热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对H影响显著;而且,随着RAP加热温度、新沥青混合料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的增加,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均匀性变好,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评价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采用旋转压实试验,通过对2种类型再生料的密实曲线计算所得的斜率K1和K2、压实能量指数CEI、交通密实指数TDI1和TDI2分析各旧料在不同加热温度和掺量下对再生料压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旧料加热温度升高能提升旧沥青与新沥青的融合,可增加再生料中沥青的粘度,但并非旧料加热温度越高再生料越容易压实,在100℃、120℃和140℃三种温度条件下,120℃掺加旧料的再生料更易压实;2)旧料掺量越大,再生料越难压实,但使用过程中其抗变形能力越好;3)AC-20普通沥青再生混合料更易压实,但抗变形能力明显不如AC-13改性沥青再生混合料。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山西省高速公路开发公司首次应用"就地热再生工艺"对太原市高速公路西北环路段进行路面处治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地热再生工艺"主要利用多层金属网红外辐射对加热机进行加热,通过漫反射和耐热板折射到地面,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催化和二次内循环燃烧后加热地面,再使用铣刨机刨松收集旧沥青路面材料。这种施工技术针对路面车辙、坑槽等病害,通过添加沥青再生剂混合料恢复了沥青性能,缩短了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室内试验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与拌和时间;采用马歇尔方法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测试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显示:延长拌和时间和提高拌和温度可以有效降低花白料现象,推荐SBS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为180s,新料加热温度为220℃;随着RAP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不断提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降低。根据我国自然区划推荐RAP掺量为:冬严寒区RAP的掺量不宜超过40%;冬温区不宜超过60%。  相似文献   

7.
泡沫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全新的道路材料,其有关特性尚不完全清楚.通过大量试验,分析了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铣刨料中沥青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铣刨料的含量影响着混合料的密度和空隙率;用于再生混合料的沥青黏度与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成正比关系,沥青延度与劈裂强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雪莲  胡林  黄晓明 《中外公路》2019,39(1):210-214
该文对厂拌热再生工艺及关键技术展开试验研究,分析工艺参数、配合比设计、压实规律以及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路面回收料加热温度的升高,再生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增长,RAP最佳加热区间为120~140℃;采用再生剂与RAP先拌和再与新沥青及新集料拌和的工艺顺序,可使再生混合料更密实、更均匀;混合料拌和时间延长至90s,有利于各材料间的充分融合;同等压实条件下,随着RAP掺量的增加压实度提高;RAP掺量相同条件下,适当提高油石比可以降低再生混合料的空隙率,提高压实度。  相似文献   

9.
0引言 目前,中国的公路改扩建及路面翻修工程每年都会产生数千万吨废旧沥青混合料.按照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公路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十二五"末,全国将基本实现公路路面旧料"零废弃",路面旧料回收率(含回收和就地利用)达到95%以上. 如果从尽量多用旧料(RAP料)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或者冷再生技术,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充分地激活和利用RAP料,再生后的沥青混合料性能也难以满足新拌热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如果从保证再生混合料性能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厂拌热再生技术,这也是目前最成熟可靠的技术.但是由于RAP料和新骨料的加热温度均较高以及再生剂成本高,导致目前厂拌热再生的旧料掺加比例很难超过30%[1-2].  相似文献   

10.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的再生沥青粘度,得到再生沥青的粘温曲线,由此确定再生混合料的拌和与碾压温度;通过拌和模拟试验建立了基于热传导的新集料加热温度计算公式.用于控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波加热湿旧沥青混合料的传热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微波加热湿旧沥青混合料过程中的质热传递规律,分析了微波加热再生过程中的质热传递现象,并基于Fick扩散定律和傅里叶热传导模型,建立了沥青混合料内非稳态传热传质数学模型.考察沥青混合料内部温度和湿度沿微波传播方向的变化,研究了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湿度、微波渗透深度和内热源三者间的关系;建立了传热传质耦合方程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交替显格式数值解法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温度、湿度和加热时间三者间的关系;使用了工作频率为2.45 GHz的微波系统对湿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加热试验.结果表明:在加热温度和脱水除湿方面,试验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传热传质模型的正确性,对湿旧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再生工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就地热再生施工碾压温度、材料组成与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之间的关系,是合理确定不同施工碾压温度下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保障混合料性能的重要依据。为解决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碾压温度的动态变化引起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不足问题,引入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碾压温度、再生剂用量、温拌剂用量与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水稳定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3种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构建了3种因素与指标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了空隙率与水稳定性的相关性,确定了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工艺。结果表明:碾压温度、再生剂用量分别对空隙率、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指标的极差最大,影响程度最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随碾压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则反之;相同碾压温度情况下,再生剂、温拌剂用量与空隙率指标呈负相关,而再生剂与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呈正相关,温拌剂则反之;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可采用空隙率指标作为现场施工关键控制指标,保障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再生剂、温拌剂用量变化会引起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变化,可采用动态调整再生剂以及温拌剂用量的方式来解决不同碾压温度条件下的就地热再生现场质量控制以及施工均匀性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工艺制备得到再生沥青混合料,通过测试其水稳定性、疲劳破坏特性和低温抗裂性能,研究了旧料预热温度、再生剂预热温度以及再生剂与旧料拌合时间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旧料和再生剂的预热温度可以显著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延长再生剂与旧料的拌合时间可提高再生剂与旧沥青之间的混合程度,提高转移至新集料表面的旧沥青量,使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沥青的分布更为均匀,从而增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回收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而热再生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沥青混凝土回收料(RAP:Recycled Asphalt Pavement)。本文对旧路沥青混合料的回收处理、拌和再生以及摊铺施工进行研究,提出了双烘干滚筒加热RAP的方法,可以避免回收沥青材料在加热的过程中再次老化。  相似文献   

15.
依托深圳市笋岗路的沥青路面热再生工程,测定了不同新、旧沥青掺配比例下的再生沥青粘度,建立并验证了再生沥青的复合粘温曲线;通过拌和模拟试验测定不同工况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终出料温度,分析得出废旧沥青混合料(RAP)预热及不预热2种工况下的热量传递系数,进而建立并验证了基于热传导的新集料加热温度计算式。结果表明:再生沥青的复合粘温曲线能计算确定任意RAP掺配率的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拌和温度,并具有计算简便、试验量小的优点;拌和过程中的热量传递系数与RAP的掺配率及含水量有关,随着掺配率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基于热传导的新集料加热温度计算式能方便、快速、准确地确定新集料的加热温度,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沥青路面的修复问题介绍了沥青混合料就地再生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再生工艺,分析和比较了沥青混合料就地冷再生和就地热再生工艺设备及施工工艺,对其特点及应用范围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是否确实为路面工程中节能与减碳的有效方法,研究使用美国再生材料资源中心所开发的路面环境影响试算表(PaLATE),配合国内沥青厂提供的工艺耗能信息,比较有添加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全新材料的一般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命周期排碳量与工艺耗能,从节能减碳的角度对使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效益进行评估,并以不同的性能情形进行敏感度分析。尽管大多数学术研究均认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并不劣于新料沥青混合料,但仍有文献指出实际经验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较差,由分析结果也可发现再生沥青混合料工艺的能耗量并不一定会较新料拌制的传统沥青混合料的要低。然而,因为使用旧料能够较少天然资源的使用,可减少生产天然材料的耗能与排碳量,敏感度分析表明,含30%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若可达到新料沥青混合料寿命的83.7%和79.53%以上,则可有正面的节能和减碳效益。若沥青拌合厂可有效执行废热回收等节能减碳措施,更能进一步降低拌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耗能与排碳量。  相似文献   

18.
1 修路王修路王是由英达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到国内的一种全天候多功能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养护车 ,它应用先进的现场热再生技术 ,对路面上原有的沥青混凝土进行就地再生。采用高效辐射热能加热墙将待修补路面加热 ,然后人工或液压耙耙松 ,喷洒乳化沥青 ,使原有的沥青混合料现场再生 ,再从该车沥青混合料仓输出热的沥青料 ,摊铺、找平 ,用该车配有的自行式振动压路机压实路面 ,完成修补工作 ,修补后的路面平整、密实 ,没有冷接缝 ,其结构如图 1所示。图 1 修路王示意图1.1 关键结构图 2 加热墙 4个工作区1.1.1 加热墙加热墙是以液化…  相似文献   

19.
《中外公路》2021,41(3):286-290
为研究热再生混合料相关性能和就地热再生加热工艺,该文选取级配类型为SMA-13和AC-13两种废旧沥青混合料(RAP),分别掺加90%SMA-13型RAP和85%AC-13型RAP进行热再生混合料设计。对两种热再生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破坏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渗水系数测试。结果表明:两种热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良好,低温性能也满足规范要求,但SMA-13热再生混合料低温性能改善并不明显;在水稳定性和防渗水性能方面,两种热再生混合料均能较好地达到规范要求,且SMA-13热再生混合料的防渗水性能非常好。此外,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混合料再生过程中各环节加热温度,确定两种热再生混合料中旧沥青混合料、新沥青混合料及再生剂最佳加热温度分别为165、165和145℃。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由于RAP料表面裹覆的老化沥青属于一种软弱结构,将直接影响其与水泥浆和新集料之间的接触情况,导致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较低~([1-3])。在实际工程中,水泥稳定RAP混合料普遍应用于二级及以下公路的基层或高等级公路的底基层~([4])。工程中普遍以提高水泥剂量、降低RAP料掺量的方法提高再生材料的强度,但大剂量的水泥会使再生混合料基层产生收缩裂缝,反射裂缝延伸至面层造成路面结构的整体性破坏,从而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5-7]);而减少RAP料掺量又会降低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