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国内外反射裂缝疲劳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反射裂缝不同情况下产生机理的不同及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合沥青材料特性,提出反射裂缝疲劳分析的切实可行且能较好反映其特性的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最后提出反射裂缝疲劳形成寿命和疲劳扩展寿命预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体外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变形与裂缝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体外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变形和裂缝的规律,比较多种现行混凝土规范变形和裂缝公式的计算结果,得出适合体外预应力配筋混凝土箱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平均裂缝间距、最大裂缝宽度和跨中挠度等相关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具有较好吻合性。  相似文献   

3.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飞 《公路》1994,(5):7-11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长期存在的病害,裂缝产生后逐渐扩大,最终导致路面破坏。裂缝的形式可分为五大类,即:板中部横向裂缝,胀缝边缘裂缝,龟背状裂缝,板中部纵向裂缝和其他裂缝,各种裂缝有其各自的生成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预防措施,在施工中付诸实施,取得显著效果。对已经产生的裂缝,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补救。  相似文献   

4.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后期易因水化热的温升产生裂缝,而老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又对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混凝土桥墩的裂缝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老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会加剧裂缝的产生并改变裂缝的形成位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调查连续曲线箱梁桥的裂缝分布,分析裂缝成因。结合桥梁加固前后的静载试验,对梁体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应变和裂缝等力学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既有梁体病害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维修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梁体施加体外预应力、底板粘贴钢板和封闭裂缝等加固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连续曲线箱梁桥的受力性能,并使其加固后承载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现浇综合管廊混凝土易产生一些裂缝,其中一些裂缝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治。结合综合管廊施工中出现的裂缝进行分析,首先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成因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预防裂缝的产生。可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裂缝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之一,对裂缝的防治成效,将影响道路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分析其成因,提出有效防治措施,保证道路的使用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分析了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并从几方面提出防治和减少路面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异向性岩体之断裂力学性质,以异向性线弹性理论配合材料基本解(Green’s Function)、边界积分方程式及裂缝尖端模式为理论基础,借以Fortran语言撰写成BEM分析程序,其可成功的分析等向性及异向性材料之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等相关问题。为检验数值分析结果之可靠度,并与异向性岩石实验之结果进行比对,其分析之比较结果非常吻合,且可成功地求得混合模态载重下多裂缝尖端之应力强度因子。并藉最大张应力理论求解初始开裂角度进而模拟裂缝传播路径,发现其裂缝传播路径亦受材料异向性程度不同及裂缝的几何形式而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水化热高、收缩量大、容易开裂等特点,在低温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产生裂缝较难避免。以冬季低温施工产生大体积混凝土桥台裂缝的实际工程为对象,对其桥台裂缝性状进行描述,并结合施工、养护等资料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且提出低温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SCB试验由于其试块来源广泛,试验装置简单,成为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有效方法,并在欧美国家推广应用。为研究扩展有限元法对SCB试验裂缝扩展分析的有效性,建立三维扩展有限元模型求解不同深度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蠕变试验和SCB试验得到材料的基本参数,采用Abaqus平台建立不同深度裂缝的二维扩展有限元模型,对裂缝扩展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实际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扩展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是研究SCB试验裂缝扩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大量应用,但因其抗拉强度低,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控制不力,容易产生裂缝。现先论述一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接着,着重针对某全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期间出现的裂缝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其内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桥梁裂缝问题是公路工程质量的通病之一,从裂缝产生的原因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裂缝的维修与加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目前广东省内外常见的水泥路面裂缝(轻度裂缝)快速修补材料的调查与分析,分别对其技术、经济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了适合于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水泥路面裂缝快速修补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正常使用状态下"白加黑"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的受力性能,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路面结构模型,根据不同车轮作用位置,分成不同工况考虑温度与车辆的耦合作用,分析降温前后最大应变变化情况及出现的位置,发现降温变化对沥青加铺层结构的不利影响,并探讨较易出现裂缝的位置及裂缝的形式。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尤其是降温过程会大幅增加加铺层底张拉应变,加速其裂缝的产生;张拉裂缝与剪切裂缝可能出现在距水泥路面接缝1/2车轮范围内的区域,其中接缝区域较易出现剪切型裂缝,剪切裂缝一般为上宽下窄,张拉裂缝为下宽上窄。进行"白加黑"路面沥青加铺层裂缝的防治,要重点防治接缝区域的剪切裂缝和距接缝1/2车轮范围内的张拉裂缝。  相似文献   

15.
借助ABAQUS有限元计算平台,应用断裂力学理论,综合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沥青层模量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影响程度最大,增大沥青层模量将显著增加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基层-土基层间粘结状况对反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仅次于沥青层模量;半刚性基层及土基模量对反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影响最小。因此,在采用高模量沥青层增加沥青路面结构抗永久变形能力同时,应注意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抗反射裂缝能力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裂缝作为混凝土结构的常见缺陷,当其宽度超过允许范围后,容易造成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剥落,抗渗透能力下降或丧失,严重的会导致结构失效。严格科学的分析裂缝成因,根据裂缝宽度、深度及所在位置,评估裂缝对结构的影响,区别一般裂缝与结构裂缝,及时采取修补或加固,以利于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清水混凝土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混凝土,其抗拉能力较差、脆性较大的本质使得构件容易产生裂缝。以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主体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为例,分析在清水混凝土工程中易于产生裂缝的常见原因,以及修补方案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刚性基层预裂缝技术减少反射裂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水泥稳定基层在我国高等级路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水泥稳定类材料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在交通荷载和温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这种裂缝很容易扩展到沥青混凝土面层而形成反射裂缝.水泥稳定基层产生收缩裂缝是难以避免的,与间距大、数量少而宽的裂缝相比,间距小、数量多的细裂缝引起反射裂缝的可能性要小很多.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基层预裂缝技术.即在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摊铺后养护1~3 d之后,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使其产生网状细裂缝.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宽或长的裂缝形成,产生理想的裂缝模型.与宽裂缝相比,网状细裂缝产生的应力集中程度要小很多.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理想的裂缝模型,并对基层单宽裂缝和网状细裂缝模型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模拟分析表明,基层预裂缝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少反射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水泥稳定基层在我国高等级路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水泥稳定类材料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在交通荷载和温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这种裂缝很容易扩展到沥青面层而形成反射裂缝.水泥稳定基层产生收缩裂缝是难以避免的,与间距大、数量少而宽的裂缝相比,问距小、数量多的细裂缝引起反射裂缝的可能性要小很多,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基层预裂缝技术.在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摊铺后养护1~3 d期间内,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使其产生网状细裂缝,其主要目标是避免宽或长的裂缝的形成,产生理想的裂缝模型.与宽裂缝相比,网状细裂缝产生的应力集中程度要小很多.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理想的裂缝模型,并对基层单宽裂缝和网状细裂缝模型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对比分析,模拟分析表明基层预裂缝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少反射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时各国规范对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纷繁复杂及对闭口箱型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仍无章可循的局面,基于不同的裂缝宽度计算理论,对比分析了各国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关于开口截面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参数;结合实际工程的典型钢筋混凝土箱梁桥,分别按各国混凝土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预测其裂缝宽度,并与箱梁桥的裂缝实测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