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吉毅  黄福友  陈斌 《公路》2023,(5):252-259
交通运输业作为全社会碳排放大户,开展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科学实施减排策略,对推动交通运输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交通运输自身发展水平视角出发,在考虑人口、经济、运载工具的基础上,新增道路等级、运输结构等因素,重构了扩展的STIRPAT模型,并采用岭回归法消除各影响因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以西南某省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交通碳排放的实际贡献率,并对短期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运行“堵转畅”、运输结构“公转水(铁)”、运载工具“油转电”等主要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业是碳排放的大户,识别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利于采取合理措施降低行业碳排放。采用自上而下的基于能源消耗的计算方法,对我国交通运输业1991—2011年的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能源强度每增长1个单位将导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上升1.429 165个单位,交通运输换算周转量每增长1个单位将导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上升0.985 885个单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交通能源强度,减少单位周转量的碳排放,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测度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可帮助交通行业应对产能优化和节能减排的双重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旨在环境约束视角下,构建一个普适性的产能利用(CU)评价框架,并用于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测度研究。将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量和CO2排放量纳入产能利用评价框架,采用改进的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差分法,测度2011~2017年中国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研究结果表明:①2011~2017年间中国交通运输业平均CU值为0.026 0,并以2014年为临界点,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这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确实存在产能利用不足的问题,且2015~2017年非常严重;②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水平区域差异化显著,研究期内与中国其他地区的CU水平相比,西南地区产能利用不足问题最严重;③与原始差分法的测度结果进行对比,所提出的改进方法更具合理性和先进性;④推动交通技术创新发展和合理规划交通资源是产能利用水平提升的关键途径。该研究为制定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提升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监测体系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有利于实现中国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水平整体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主要探讨网络购物的发展对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具体影响。首先采用马尔科夫链法预测无网购影响下居民购物出行分担结构;之后构建以出行者特征和购物方式服务水平为特征变量的巢式Logit模型,预测网购影响下居民出行分担结构;紧接着建立基于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自下而上法的碳排放测算模型。最后以J市居民出行数据为基础,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和测算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网络购物的发展对于城市交通,特别是机动车购物出行碳排放有较明显的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交通已成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现有道路交通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道路机动车辆出行导致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鲜有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系统性碳排放研究。通过识别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勘测设计、工程施工和交通组织三个主要环节中的各类碳排放源,构建“从下到上”的高速公路改扩建碳排放测算方法,并从路面材料、施工工艺、交通组织和能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化改扩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业是CO_2排放的重要来源。为测度中部六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情况,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将换算周转量作为期望产出、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构建Super-SBM-ML指数模型,测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值,并对其演变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2007—2016年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平均值为0.97,处于无效率状态,各省差距较大;ML指数上升4.99%,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处于下降趋势,技术进步率处于上升趋势,交通运输业技术进步明显,各省有所差异;各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缺乏联动性,尚未形成全局性的"高效率省带动周边省高效发展"的良性互动;未来应加强区域联动,重点关注以技术进步驱动交通运输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在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总量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CO_2的大量排放无疑与当今世界提倡的低碳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环境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基于此,从碳排放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计算这一方面着手,同时考虑到大众化、普遍化的影响,结合app程序应用进行了这一方面的研究。旨在从环境角度出发,根据现有碳足迹的概念,为用户提供一个计算碳排放量的方式,并提供一套低碳出行的方案。应用碳交易模式,尽可能地减小交通系统的碳排放总量。从居民角度出发构建低碳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8.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显著标志。在我国交通运输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尤其是我国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要转变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综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σ收敛性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测算-收敛性检验-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框架,对2001至2015年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考察期内,我国交通运输业TFP年均增长率为4.0%,累积增长率为78.6%,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源泉;(2)我国区域间交通运输业TFP增长呈现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空间格局;(3)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表现出要素投入(主要为资本)和TFP增长双重驱动的特点,但相比要素投入,TFP增长的贡献率较低;(4)我国三大区域间交通运输业TFP并未表现出σ收敛特征;(5)要素质量和产业结构两类因素对我国交通运输业TFP具有正向作用,相关因素的趋势性变化致使我国交通运输业TFP呈现出发散格局。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11)
作为全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试点省份,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随着经济发展而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基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分别对其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和公路运输碳排放状况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准调控、汽车保有量调控、燃油经济性调控和综合调控等不同减排情景下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变化情况,为江苏省及华东地区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碳排放,对沥青路面各施工机械设备消耗的电能和燃油进行分析,根据燃油和电能的热值与碳排放因子,采用理论法构建了沥青路面施工机械碳排放测算模型。在满足益娄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料供给以及施工工期的情况下,介绍了3个不同型号组合的沥青路面施工机械设计方案。通过运用沥青路面碳排放测算模型,测算得到施工机械方案1、方案2和方案3碳排放当量分别为:21 869、23 722和29 346 t。研究表明,方案1施工机械碳排放当量为最小方案,是最适合益娄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的施工机械方案。此外,计算结果表明,在沥青路面施工碳排放总量中,沥青拌和站碳排放量所占比例大于87. 0%,是影响沥青路面碳排放的关键施工机械,为此,本文提出了3个降低沥青拌和站碳排放措施,为沥青路面低碳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开展城市道路碳排放测算与分析是服务“双碳”目标、推进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依托“重庆市广阳大道生态修复及品质提升”项目,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城市道路建设阶段的碳排放测算模型,依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新建城市道路碳排放关键输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从建设材料、施工机械燃料及电力等角度识别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碳减排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有助于实现道路建设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6):84-84
改革开放近30a来,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最快的阶段,通过需求拉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基础设施规模、运输供给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06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5.7万km,其中高速公路4.53万km;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7万km,  相似文献   

14.
公路路线设计中关于碳排放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析了营运阶段公路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公路路线设计的相关参数是影响碳排放量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公路路线设计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典型车型下车速、曲线纵坡坡度以及两者综合作用下碳排放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对应的碳排放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在城市公路网中,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车辆平均公里碳排放量(Average Kilometric Vehicle Carbon Emission, AKVC),特别是在大城市的公路网中,这些因素可能更加多样化。本研究中的因素包括登记车辆数量上每公里的交叉口数量、道路部分与总面积之间每公里的交叉口数量以及道路部分与车辆数量之间的总面积。研究发现,每公里交叉口数量是影响地区路网AKVC的唯一重要因素,其他所有因素对AKVC的影响均不显著。从研究中可以看出,由于“每公里交叉口数量”是道路网络中减少车辆碳排放量的最具影响的因素,这意味着应该控制或减少城市道路网络中的交叉口数量。  相似文献   

17.
出行时间成本的测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出行时间成本理论的假定,基于机会成本原理对出行时间成本进行了测算,针对其基本特性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据此在工资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出行时间成本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交通运输业不仅影响农业结构调整中种植业、养殖业等的规模和布局,而且还影响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第二、第三产业以及小城镇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多元化农村和小城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改善农村和小城镇道路交通,对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泡沫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拌和、运输、铺筑过程的能耗与碳排放,采用定额法和热力学平衡方程计算施工能耗;利用混合料生产过程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和计算得到的生产环节标准煤消耗量,计算施工中的碳排放及有害气体排放量.施工能耗计算结果表明,拌和时集料加热环节是泡沫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的主要节能环节,相比于热拌橡胶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20.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及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中国各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很大差异,明确中国交通运输业区域分布特征及发展情况对制定相应地区交通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文中选取社会经济、交通运输产运量及交通运输生产要素建立交通运输业发展分析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区域分布差异化的动态特征,并对31个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将31个地区分为交通发达、较发达和欠发达三类区域,同时对各类区域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