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武高速公路沿线隧址区围岩含有大量的泥岩,在开挖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泥岩弃渣,如何处理堆放这些渣料将是本工程面临的难题之一。另外,该高速公路位于甘肃省陇南山岭重丘区,修筑路基的填料取土较为困难,代价很高。因此,若能将隧道弃泥岩渣成功作为路基填料将不仅解决弃渣场地的选取问题,而且将大大降低路基填料的成本。本文采用现场试验的手段对泥岩弃渣填筑路基的施工工艺开展研究,通过工后沉降监测表明所采用的施工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黑山Smokovac-Matesevo高速公路项目采用欧洲标准,该项目多数隧道位于复理石中,其隧道围岩分级采用Bieniawski的RMR法围岩分级法。复理石地层特点是薄层状、岩性种类多,性质变化大等。为了进行复理石隧道围岩的准确分级,因而对该项目复理石地层隧道的RMR法分级的岩石特征参数取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云南省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公路网情况,搜集了51条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设计资料,通过统计研究弃渣场数量与线路里程、桥隧比、地形地貌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云南山区公路弃渣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建高速公路双向4车道平均每2. 01 km设置1座弃渣场;新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上,平均每1. 59 km设置1座弃渣场;改扩建高速公路上,平均每25. 78 km设置1座弃渣场。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高速公路桥梁占比、隧道占比与弃渣场数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改扩建高速公路桥梁占比、隧道占比与弃渣场数量呈正比,即桥梁占比、隧道占比越大,则弃渣场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隧道弃渣作为筑路材料,应用范围很广。本文在对现有弃渣利用的基础上,归纳了隧道弃渣综合利用技术,首次明确提出了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筛分流程,并将其应用在整个忻阜高速公路全线的建设中,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路堤填土工程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立堂  周爱国 《公路》2002,(3):28-32
路堤填筑是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路堤填土工程适宜性研究尤为重要,基于高速公路路堤填土工程性质的分析,提出了填土工程适宜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分析了其可行性和难点,以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某试验段为例,进行了工程适宜性评价。这将对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综合物探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M3标段勘察设计过程中,在白垩系复理石建造的软质岩地层中,运用综合物探方法,进行隧道选址和隧道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评价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隧道弃渣填料的压实特性以确保路基填筑质量和稳定性,结合青海扎碾公路利用隧道弃渣进行路基填筑的施工情况,在室内试验确定隧道弃渣的级配情况以及不同土石比与密度、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和CBR的关系;在室外进行不同松铺层厚的碾压试验,并对压实度和孔隙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隧道弃渣进行路基填筑的最佳土石比为3∶7,但土石比为2∶8也能满足路基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成武高速公路沿线隧址区含有大量的泥岩弃渣,将其利用作为路基填料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工程成本。为了明确成武路沿线泥岩弃渣作为路基填料的适用性,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分别针对2种工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路基沉降量较小,成武路沿线泥质软岩弃渣作为路基填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成贵高铁高山田隧道出口1号弃渣场,运用FLAC3D强度折减法及运用理正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强度折减法比用理正软件分析弃渣场稳定性更合理、全面;该弃渣场短期、长期稳定性均满足要求;挡墙可以确保弃渣场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隧道弃渣中超大粒径块石作为土石混合填充料易引起路基结构稳定性问题,采用试验检测和有限元模型分析法获得了不同粒径块石间距和布设方式下土石混合料的稳定性评价模型,通过引入压实度有效值和安全评价系数来进行路基结构的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块石间距为20 cm,小于夯锤直径时,土石混合料的压实效果较差,当间距达到35 cm以上,具备了较好的压实质量,压实效果值稳定在1左右。且加入超大粒径块石后填土混合料土压力略大于未加入块石的土石混合料,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超大粒径块石布置在路基边坡坡底处时安全系数最大,路基最为稳定,其次为路基坡腰处,而布置在路基边坡坡顶和边坡滑移带外小于未填充超大粒径块石的路基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1.
以某高速公路高填路基处治为工程背景,对置换14m的填石层为填土层且不加格栅、置换14m的填石层为填土层并加4层格栅、原14m填石换为8m填土加6m填石且不加格栅、原14m填石换为8m填土加6m填石且加4层格栅处治高填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土石倒装填筑技术的工程应用可行性,并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分析了其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针对道路工程建设中产生大量隧道弃渣但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依托太行山高速西阜石家庄段,分析了隧道弃渣的岩性,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其物理力学性能,论证了其作为级配碎石基层集料的可行性;以细集料石灰岩掺配隧道弃渣片麻岩构成级配碎石混合料并研究相关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石灰岩细集料替代隧道弃渣细集料可显著提高混合料的强度,同时替换0~3mm和3~5mm石灰岩的隧道弃渣级配碎石混合料CBR值可达377. 2%,无侧限抗压强度达1. 2MPa。  相似文献   

13.
泥质软岩土石混合料弃渣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利用泥质软岩土石混合料弃渣作为路基填料,在土样基本工程性质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开展了膨胀率试验及大型固结试验,通过对现场不同路基填筑工艺的试验和数值计算模拟可知,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浸水4昼夜后土样的膨胀率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试样属于中压缩性土,最佳含水率时的试样压缩模量是饱和含水率的1.2倍;泥质软岩土石混合料弃渣填筑路基的松铺厚度宜控制在40 cm左右,填料粒径不大于260 mm,按照试验推荐工艺可以达到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1.5m以下路堤的压实度标准.  相似文献   

14.
梁巍  朱光仪 《公路》2002,(5):106-109
辽宁省丹东-本溪高速公路道扎子隧道从304国道路基下穿越,其中右线隧道进口段约40m为早期修建该国道时的弃渣,施工时采用坑滑钢管桩,坡面钢管注浆加固,超前长管棚,自钻式锚杆等综合处理措施后成功进洞。  相似文献   

15.
叶咸  尹淏  赵鑫  王冠群  高瑜 《中外公路》2024,(1):218-224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的安全关乎路域范围内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公路建筑物及下游环境敏感点等的保护,提出安全评估方法十分必要。该文基于云南省内1 369座弃渣场资料分析,提出弃渣场工程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概括为选址和设计因素、施工因素、区域地质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及资料完整性因素共5个一级指标,进一步提出18个次级指标。建立群决策AHP模型,通过64名技术专家,确定次级指标的权重,构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技术指标体系,提出风险等级分级标准。以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一处弃渣场实体工程为例,检验了弃渣场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证明了评价体系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权重优化需要实践大数据的支撑,该评价体系适合在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中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安徽省平原区高速公路建设情况,探讨合理路基高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合理路基填土高度评价体系,并应用该评价体系对安徽省淮北平原区进行了路基高度综合评价,并给出了合理的路基填土高度范围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京广高速公路路基某段路堤填土工程,从土源工程特性入手,分析了各土体的压实效果,建立了路堤填土工程适宜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灰色系统理论、灰关联理论为手段,分析和评价了土方路堤五种土体的工程适宜性,成果既可指导路堤填筑,又可为其它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18.
汕梅高速公路利用隧道弃渣修筑填石路堤,介绍填石路堤的基底处理、边坡面土石结合的处理、边坡码砌、碾压检测等问题。同时本还针对特殊路段路面,介绍了一般挖方岩石路段的判定和其特殊的路面结构以及隧道路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京广高速公路路基某段路堤填土工程,从土源工程特性入手,分析了各土体的压实效果,建立了路堤填土工程适宜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灰色系统理论、灰关联理论为手段,分析和评价了土方路堤五种土体的工程适宜性,成果既可指导路堤填筑,又可为其它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介绍了路基回弹模量PFWD现场快速检测法,结合贝克曼梁法及现场承载板法,对案例隧道弃渣质路基进行了现场回弹模量测试,并展开对比分析,以为同类工程检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