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久平  高明永 《公路》2022,(7):117-121
抗滑桩由于主要受滑坡推力作用,其受力方向一般来说是确定的。因此,基于这种单向受力的特点,抗滑桩一般采用矩形截面比较多。特别是当滑坡推力比较大、抗滑桩尺寸比较大时,矩形截面的经济技术优势将更加突出,相关规范一般也要求抗滑桩截面型式采用矩形截面,只有当滑坡主滑方向难以确定时才采用圆形截面。虽然矩形抗滑桩在受力特点和经济技术方面较圆形截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成孔采用人工结合机械开挖的方式,安全施工要求高,施工进度慢,所以圆形抗滑桩在许多地区也广泛应用。根据抗滑桩不同受力状态,从受力特点、计算简便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结构设计分析研究,并提出圆形抗滑桩经济、安全、合理的截面配筋方式,供同类项目抗滑桩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秦亮  赵立新  杨涛 《隧道建设》2019,39(Z2):366-371
为了能够更加安全、快速、高效地完成矩形抗滑桩成桩,提高进度,降低成本,结合目前国内外抗滑桩传统施工方法,对抗滑桩施工方法、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矩形抗滑桩井口采用钢护筒护口、导向,井内采用“小钻头周边取土+大钻头中部取土+矩形修边器修边+钢筋笼整体调装+导管法灌筑”方式实现快速成孔、成桩,并研发配套的机械化施工工装、工法及工艺。经对比分析,该施工方法较传统施工方法作业工效更高,成本更低,并降低了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3.
抗滑桩是大型滑坡加固中常用的一种支护结构。它通常采用人工开挖大截面矩形桩形式,但该桩的缺陷较为明显,工作周期长,在雨季由于地层渗流作用,大开挖扰动和施工人员的人员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但是,圆形截面抗滑桩由于采用机械转孔,具有高效成孔和低扰动的优点,并且在孔径的选择方面具有较多的选择。针对大截面矩形抗滑桩而言,圆形截面桩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然而,现在并没有详细的针对圆形截面抗滑桩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及空间结构相关设计规范。本研究通过试验手段,对比研究了圆形和矩形截面抗滑桩的受力及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兴建,工程建设项目采用抗滑桩处治的地段也日渐增加,传统的矩形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周期长,安全隐患大。本文充分剖析了传统抗滑桩的优缺点,在传统矩形抗滑桩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基于机械施工的矩形抗滑桩设计方案,并设计应用于云南某高速公路弃土场加固案例。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加快和机械化施工的广泛应用,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中,圆形抗滑桩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圆形抗滑桩施工周期短,作业安全,尤其是在地下水丰富地段,不需要采用人工挖孔,减少了护壁、排水等工序。本文以某路基工程为例,在达到相同工程处治效果的情况下,就圆形抗滑桩和传统矩形抗滑桩从受力特性、工程量、施工安全、工期、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矩形桩受力更优,圆形桩施工安全性更高;桩长19m以下,圆形桩造价低于矩形桩;单根相同长度的抗滑桩,圆形桩工期约是矩形桩的1/5。  相似文献   

6.
抗滑桩处置滑坡多选择人工开挖矩形截面桩,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西部某高速公路煤系地层滑坡的治理设计,探讨采用旋挖成孔的圆形抗滑桩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抗滑桩处置滑坡多选择人工开挖桩矩形截面桩,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西部某高速公路煤系地层滑坡的治理设计,论述采用旋挖成孔的圆形抗滑桩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两根矩形截面抗滑桩的水平静载试验,确定了场地昔格达土层作为抗滑桩锚固地层时的m值为100 MN/m4左右,与硬塑、坚硬粘性土或中密中粗砂承受水平力的性质相当。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抗滑桩不同施工参数对土质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某人工加固土质边坡工程,采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对抗滑桩不同截面尺寸、锚固深度和桩间距对边坡位移、安全系数、最大弯矩和剪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抗滑桩截面尺寸可降低边坡变形,减小边坡受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适宜的抗滑桩锚固深度和间距可使边坡变形最小、受力最合理、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锚杆抗滑桩体系的群桩、群锚效应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锚杆抗滑桩系统的群桩效应、群锚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虽然锚杆抗滑桩体系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体系近年来在工程中大量应用,但其设计计算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工程应用。将桩-锚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抗滑桩的群桩效应和锚杆或预应力锚索群锚效应的论文至今很少见到,国外对于群桩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圆形截面桩上,对于矩形截面桩的研究成果则不多见。对于群锚效应问题,也存在理论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的情况,为了避免群锚效应的发生,只能给出一些建议性的措施,因此,加强对锚索抗滑桩系统的群桩效应、群锚效应的研究,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K97+300~+500段开挖顺层边坡引发的滑坡,对滑坡的发展过程、变形破坏特征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产生滑坡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鉴于边坡岩体顺层,且第1级边坡局部有薄层炭质页岩的易滑软弱夹层,在前缘开挖临空后易产生顺层滑坡,边坡施工开挖后一直处于蠕动变形状态,若采用矩形抗滑桩需人工挖孔,施工安全风险大,还面临竣工通车的工期压力,因此采用旋挖钻机成孔的双排预应力圆截面抗滑桩+钢花管注浆+锚杆框架植草护坡+浆砌片石护面墙+排水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下过街通道在城市重要路段进行明挖顺作施工将严重影响地面交通和地下管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法是解决城市重要道路下施工地下通道的先进施工工艺,并已在众多项目中得到应用。该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大截面矩形顶管的设计及施工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下滑力分布模式不同对抗滑桩内力和位移的影响,基于桩体平衡微分方程和差分解法编制的抗滑桩计算程序,分析了下滑力分别为三角形、矩形、梯形分布模式下对抗滑桩的受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三角形分布引起的桩体位移和内力远小于矩形分布的情形,梯形分布则介于三角形与矩形分布之间。  相似文献   

14.
蒋富强  王子茂 《隧道建设》2019,39(Z2):379-384
传统混凝土滑动模板施工工艺主要应用于圆形筒仓结构及圆形竖井结构。针对矩形竖井的衬砌结构施工,为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实体质量、观感质量、结构的防水要求及施工进度需求,减少因混凝土分层施工造成的施工缝增多,进而造成模板接缝间错台增加及接缝处理不规范产生渗漏水风险,通过以往圆形滑动模板施工经验及方案论证,根据矩形竖井衬砌结构及其截面的几何特性,从滑动模板技术在矩形竖井衬砌中的设计及应用等方面对滑模系统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矩形滑动模板工艺施工与常规组合模板施工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节约工期、加快工程施工进度,保证混凝土的实体质量及观感质量,提高竖井施工质量,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刘耿仁  田建雄 《公路》2021,(5):93-100
针对某顺层边坡滑动变形造成锚索抗滑桩失效变形案列,浅析抗滑桩变形失效原因,从滑坡体设计参数选取、下滑力验算、锚索拉力及锚固长度设计等方面复核原设计的合理性.针对抗滑桩断裂破坏,分别通过桩截面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验算抗滑桩是否满足滑动前后承载力及截面安全要求.结果 表明:按照原设计方案,考虑安全储备,抗滑桩截面抵抗弯矩...  相似文献   

16.
以某铁路工程采用三排抗滑桩治理大型岩堆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以抗滑桩截面尺寸为变量,研究了多排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发现了三排抗滑桩的弯矩分配规律和滑坡推力分配比值,并对抗滑桩顶水平位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排抗滑桩治理大型岩坡,其桩截面尺寸1.50 m×2.50 m与2.00 m×2.75 m为最优;在优化设计中,应适当增加第二排抗滑桩的锚固长度。  相似文献   

17.
王广州 《公路》2023,(4):76-81
在边坡工程中常遇突发性灾害,微型钢管桩可作为临时支护手段组合矩形抗滑桩进行边坡防护。依托于贵阳小关项目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针对K0+085~K0+200段右侧边坡变形进行稳定性分析,从微型钢管桩与矩形抗滑桩施工节点等方面展开研究,采用MIDAS软件对组合支挡的边坡区域进行模拟计算,得知防护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证实了这种组合支护方法的高效性、快捷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滑坡治理工程实例,对抗滑桩桩顶施加预应力锚索进行受力分析和经济性比较,提出在抗滑桩桩顶施加适当的预应力锚索,可有效改善抗滑桩的受力状态、减少抗滑桩截面面积和钢筋用量,进而节约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抗滑桩设计的不足,以广东省云浮市某边坡防护为原型,开展抗滑桩加固前后边坡稳定性研究,探讨抗滑桩长度、桩间距、截面尺寸及设置位置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边坡安全系数随桩长和截面尺寸的增大呈非线性关系增大,随桩间距增大呈非线性关系减小;增大桩长和截面尺寸能提高边坡安全系数,但超过其有效加固范围时对边坡安全系数的提高不明显;设桩位置对边坡的越顶破坏有较大影响,抗滑桩置于阻滑段的后半部可有效降低抗滑桩发生越顶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选取圆形与矩形两种典型截面,运用PFC2D离散元程序,建立不同桩间净距比n的抗滑桩模型,并通过离心机试验与其中一组模型进行对比,研究桩间净距比对土体颗粒移动、力链网络分布、土拱最大承载力与桩土荷载分担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矩形桩的土拱现象比圆形桩明显,且矢高较大;同一n时,圆形桩的土拱极限承载力是矩形桩的73%~84%,桩土荷载分担比是92%~97%;随n增大,土拱矢高减小,土拱极限承载力呈折线形下降,荷载分担比呈线性减小,截面形状作用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