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分析麻昭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获得其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对交通事故进行非路致因剔除,将事故损失程度当量为事故次数,以1Km为基本单元、采用200m移动步长对全线进行路段划分,获得5组区段划分相对应的事故次数状况,使用当量事故数—累计频率曲线法鉴别事故多发路段;选取典型事故黑点路段,从路况、道路线形和实际运行车速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处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孙平  黄建峰 《路基工程》2018,(5):227-232
针对泉南高速公路柳南段交通事故,采用累计频率法对道路黑点进行鉴别,曲线中累计频率大于95.0%路段有12处,即为事故黑点(段)。结合贝叶斯定理,建立了道路联合概率分布模型,以泉南高速公路柳南段94.1 km的184起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大雾天气时道路小半径平曲线处发生事故概率最大,约37.3%;大雨天气时12∶00~18∶00时间段发生事故概率次之,约25.7%,其中大部分事故发生在时间段12∶00~15∶00;晴天时大半径平曲线处发生事故概率最小,占事故总数约4.5%。  相似文献   

3.
事故多发路段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为了对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进行有效鉴别,采用累积频率法作为事故多发路段的鉴别方法。以广云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为例,结合累积频率法分析了该路段近三年的交通事故数据,确定了事故多发路段并对其事故成因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应用累计频率曲线法进行事故多发段判别时,加入动态步长法的思路进行了讨论,并应用实例对加入前后的判别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提高累计频率曲线法的判别精度。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分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具有很大的危害。为衡量交通事故损害程度对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影响,本文在引入“事故累计频率法”和“事故严重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分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四种不同类型的方法,并对每一类事故多发路段的危害程度及其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有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方法的分析,在累计频率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通过程序以一定的步长重新划分路段单元,多次搜索事故多发路段位置,并进行精简合并处理。结果表明可以有效的减少事故多发路段鉴别遗漏,并准确定位。数据分析表明了事故多发路段的死亡人数和事故数量远高于正常路段,因此通过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治可有效的增加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长深高速公路G25青州至临沭段道路状况特点,对2014~2017年交通事故进行深度调查、分类统计;基于累计频率法鉴别出事故多发路段;并使用SPSS软件分析了事故受伤、死亡人数、财产损失与天气、交通方式、事故形态致因确定了显著相关性。同时也为更有针对性地管理所研究道路交通安全和整治违法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道路事故多发点的鉴别精度,对大广(大庆—广州)高速公路江西泰赣(泰和—南康)段近5年的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归纳,利用累计频率曲线法对不同单位取样长度下道路事故多发点进行鉴别,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鉴别精度随单位取样长度的减小而提高;根据临界事故密度及道路设计速度确定了单位取样长度的取值范围,并提出了推荐范围。  相似文献   

9.
对识别视距和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最不利车道横净距进行分析后,利用视距简化公式推算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所需圆曲线最小半径。通过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驶出车辆的行驶规律和高速公路出口交通事故机理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减速换道视距”的新概念,分析了减速换道的原理和数值推算过程,确定减速换道视距一般值为300 m、最小值为150 m。根据横净距及简化公式计算得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左转曲线和右转曲线减速换道视距所需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给出了高速公路出口圆曲线最小半径建议值。研究结果可供技术探讨和研究参考,以期有助于分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的视距需求和交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线形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华仕  许有俊 《公路》2007,(4):184-192
由于公路隧道线形多是按铁路模式和直线定线法理念进行设计的,通车后交通事故黑点多,行车事故率高,究其原因是隧道平、纵线形为长直线,连续长大纵坡,隧道尽头又为小半径曲线所致。本文在“运行速度”理念指导下,应用高速公路协调理论,采用曲线定线法和立体空间连续曲线手法,加强通风、通视,增长视距,布设公路隧道线形。  相似文献   

11.
以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为依托,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运用公路安全性评价标准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潜在因素进行评价标准,以满足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安全设计的要求,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2.
为判别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参数对交通事故的影响,提取了美国I-10号州际高速公路的实时交通流数据和交通事故数据,建立了实时交通流状态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泊松分布预测模型,并对模型中显著变量进行了弹性分析。结果表明:泊松分布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平均交通量、平均占有率、大车比例和速度标准差4个参数显著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并且与之呈正相关关系;交通量是诱导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最突出的因素,交通量增长1%,可导致交通事故增长7.96%。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场车辆行驶试验,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确定了汾(阳)-离(石)高速公路车辆行驶轨迹及其动态行驶特性;基于美国最新的互动式公路安全设计模型(IHSDM)方法,预测了该路段交通事故并与实际交通事故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高速公路的事故频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段交通事故的原因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哈大高速公路运营以来的交通事故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就哈大路特残断面形式对事故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半幅高速公路是造成哈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根据交通事故资料,建立了半幅高速公路的事故率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高速公路现状运行速度进行实测与协调性分析、收集并分析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结合既有高速公路几何线形进行全面的安全性检验与评价,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保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高总体设计的安全品质。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V/C比与事故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交通量与相应路段的通行能力的比值(V/C比)是反映此路段交通状况的变量,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较为密切,V/C比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可作为事故预测和预防的一个指标。本文对东北某高速公路1994年到1999年的交通量和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值回归,得到高速公路基本路段V/C比与交通事故率的U形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7.
山岭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学钧  黎国泰 《公路》1994,(4):12-15
就山岭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中的总体布局设计,线形指标的运用及先进的“曲线法”定线方法等问题,结合太原-旧关高速公路工程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的观点,方法对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进行跟踪调查,基于高速公路隧道内事故情况,阐述了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与交通事故的关联性,分析了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减机理,并结合工程实践,比较了多种改善隧道路面抗滑性能措施的优缺点,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多重因素作用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综合考虑道路线形(圆曲线半径、转角、纵坡)、交通组成(自然交通量、折算交通量、货车率)及路面技术状况指标(PCI、RQI、RDI、SRI)三类因素,对某高速公路2018年—2022年的交通事故进行建模训练,并分析各因素对诱发交通事故的贡献。结果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预测交通事故,可行性强、准确率高(91.6%);相较于线形指标而言,交通组成与路况指标对交通事故影响较大;各因素对诱发交通事故的贡献排序为自然交通量>SRI>折算交通量>RDI>货车率。  相似文献   

20.
姚志安 《公路工程》2010,35(3):156-158
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项目为背景,介绍了高速公路几种软基常用的最终沉降量推算方法,如双曲线法,对数曲线法,以及三点法。并通过工程实践对上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对几种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