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当前集装箱码头人工拆装锁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自行走机械手臂代替人工进行拆装锁作业的方案,设计了一套包括集装箱旋锁自动传输装置和安装于机械手上的旋锁自动拆装装置的机器人全自动拆装锁系统。该系统安装在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中转平台上,运行时只需1人进行监护和辅助操作,可明显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在船舶上装卸堆高4层以上的集装箱时,操作人员必须登上集装箱箱顶,自上而下逐层敲击锁柄进行开闭锁。按规定,登高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连接到安全带系杆上。目前在用的一种集装箱登高作业安全带系杆结构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价格昂贵,故障率高,其零件的强度和安全性达不到实际使  相似文献   

3.
自动化码头岸桥中转平台是集装箱锁扭拆装的重要区域。以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分离式双小车岸桥中转平台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结构布置与工作流程,根据实际作业情况给出了中转平台拆装锁扭流程规划、中转平台安全设施分布与安全管理规则措施。实践表明,该方案可保证人员安全,提高平台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刘洋  张卫  庄鑫传 《港口科技》2012,(10):27-28,49
目前国际上集装箱码头的集装箱装锁及拆锁工艺均采用人工操作。为提高效率,确保安全,研究一种可对集装箱固定旋锁自动加装或者拆卸的专用装置。该装置适用于目前国际上集装箱加固流行使用的各种自动及半自动旋锁。该装置的应用将有助于大量减少现场工作人员的数量,提高码头上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麦建伟 《上海港科技》2003,(1):16-16,31
在船舶上装卸集装箱时,必须要对集装箱栓固件进行装拆,特别是要对集装箱连接转锁开启或关闭。目前,国内外港口均由操作人员使用专用转锁敲杆敲击转锁柄进行开闭锁。由于受专用敲杆长度和重量的限制,最多只能敲击3~4层高的集装箱转锁,堆高4层以上的集装箱,操作人员必须登上集装箱箱顶,由上而下逐层敲击开闭锁。操作人员站在高达10~20米高的集装箱箱顶边缘往下敲击转锁,非常危险;  相似文献   

6.
拆装集装箱扭锁是专业化集装箱码头装卸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业环节之一。采用单小车岸桥的自动化集装箱装卸工艺系统中通常采用固定式集中拆装集装箱扭锁工艺方案,存在交通组织复杂、安全性及车流周转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依托广州港南沙自动化码头提出了一种新型移动式集中拆装集装箱扭锁工艺方案,从平面布局和作业流程上对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方案利用设备智能调度和电子锁闭技术实现拆装扭锁作业过程中的人-车隔离分流,具备交通组织简单、车流周转效率高的优点,可为类似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拆装扭锁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全球集装箱运输的飞速发展,现代集装箱码头及堆场的作业越来越繁忙。作为主力机种之一的集装箱龙门式起重机的作业量直线上升,作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恶劣,司机在连续的单一、枯燥的作业中容易疲劳,造成装卸作业事故率上升。特别是司机在接卸外集卡的进场箱时,虽然有专门的人员在道口检查外集卡的集装箱锁销是否打开,但由于很多集卡车况较差,锁销打开不到位的情况比较多,  相似文献   

8.
针对如何科学布置中转平台以提升作业效率的问题,总结分析国外中转平台布置方式和存在问题,对整体布置、集装箱台座、锁钮框布置、人员通道布置、中转平台硬件防护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实现锁钮检测、人员安全保障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锁站布置方式及分配策略,在分析解挂锁作业流程及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集中式锁站动态布置方法,实现锁站与岸桥作业区的空间隔离;考虑前后缓冲区的设置,提出3级缓冲区管理策略,介绍缓冲区布局形式及相应功能;针对装船挂锁及卸船解锁的作业工艺流程,提出相应锁站动态分配策略,根据锁站及缓冲区作业状态将锁站动态分配给运输车辆。与现有锁站分配及管理方法相比,该策略能够均衡各锁站及缓冲区负载,提高自动化码头装卸船作业效率,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锁站分配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装卸作业中若出现坠箱事故,则往往损失严重,如何避免坠箱是从业人员必须时刻注意的问题。造成坠箱事故的隐患主要存在于钢丝绳和吊具旋锁机构上。吊具旋锁机构比较复杂,体积小,隐藏在吊架内部,不易观察,而且工作中要受到很大的撞击力,安全隐患更大。本文针对4个品牌的吊具旋锁机构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结构设计安全方面的优劣。1吊具旋锁工作原理和联锁保护分析各种集装箱装卸机械所用吊具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开锁工艺设备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臣 《港口装卸》2000,39(5):13-14
1 现状和问题 在对集装箱船甲板上面的箱子进行卸船作业前,必须将连接上下两个集装箱角件的连接器打开(以下简称开锁)并拆除加固,才能进行卸箱作业.一般开锁工艺是:在3层高以下(含3层高)的集装箱开锁作业时,装卸工站在甲板上,利用打锁杆(一种开角件锁的工具)逐一完成开锁任务;在4层及4层高以上的集装箱开锁作业时,装卸工先要站在集装箱吊具上,随吊具起升上到箱顶,站在最高集装箱箱顶边缘,用打锁杆开锁.此时,装卸工已是站在距甲板10 m以上的高度了,箱角侧边形成一道"深井",在井侧开锁存在潜在的危险.当前大型船舶的甲板上堆码箱达6层高,某些外轮最高达7层,箱顶距甲板面至少达17.5 m,在如此高的箱顶上开锁,没有好的安全防范措施极易发生事故.装卸工在15 m(6层集装箱高度)以上的高处作业,产生恐惧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这更易引发事故.尤其是到了冬季,天气寒冷,箱子顶上时有冰雪,作业起来相当困难,况且冬季衣服穿得比较多,行动不便,脚下易打滑,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因而延长了辅助作业时间,影响了作业效率,使公司的核心班轮100%质量名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何继红 《水运工程》2018,(6):199-203
装卸工艺系统是影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总体布局、作业效率和营运成本的关键因素,是设计时需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把握自动化装卸工艺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在论述现有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艺系统应用现状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动化锁销拆装装置、岸桥远程操控、智能驾驶、新能源、自动化轮胎吊等装备技术的发展分析自动化工艺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卢卫 《港口装卸》2002,(4):37-37
在小型集装箱或转产集装箱码头生产中,常用普通货钩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但是,一些集装箱船舶装载的货箱与货箱之间,货箱与船舱之间的间隙小,采用普通货钩进行装卸作业容易将相邻的货箱吊起,或无法将吊钩放进起吊孔.为此,我们制作了一种带自锁保险的集装箱起重吊锁,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门座起重机在装卸作业中吊具脱钩,引发吊具和集装箱坠落事故的问题,对门座起重机吊具进行了防脱限位保护装置改进,使检修人员能够更及时、准确地发现锁销脱落引起的销轴松脱现象,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提高门座起重机的可靠性和整机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5.
对RAM吊具旋锁在集装箱码头两年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合理分配作业箱量推算出RAM吊具旋锁的最初探伤箱量点、旋锁使用周期(单台RAM吊具作业箱量)。  相似文献   

16.
胡锦平 《集装箱化》2011,22(3):18-20
随着集装箱运输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各方对集装箱的安全防盗性能提出更高要求.针对有关集装箱锁杆防盗功能的疑问,本文对当前市场上主流的集装箱锁杆防盗装置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武彬  张凯  张煜  杨彩云 《水运工程》2022,(6):178-183
针对考虑前后缓冲区的地面锁站布置问题,在传统固定锁站布置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锁站动态布置策略,该策略能够根据船型尺寸动态调整锁站数量和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船舶作业需求。在对自动化码头集装箱解挂锁工艺流程分析的基础上,使用AnyLogic软件构建考虑前后缓冲区的地面锁站动态布置仿真模型,以系统作业效率、设备占用率及缓冲区排队长度为衡量指标,评估锁站动态布置策略的实际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固定锁站布置方式,地面锁站动态布置方案能够均衡各锁站负载及缓冲区的平均排队长度,系统作业效率提高14.6%。锁站动态布置方案提升了锁站整体利用率,满足装卸船及水平运输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装卸作业环节中存在的人机混杂作业安全隐患和效率偏低等行业痛点,采用高效机器视觉、先进人工智能、分布式多源信息融合等智能感知技术,开展集卡防吊起、漏摘锁垫预警、轮胎吊大车行走自动纠偏与防撞、龙门吊自动抓放箱、集卡自动引导等智能装卸的关键系统研发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赋能港机装备,使港机在装卸过程中具备智能化,不但性能媲...  相似文献   

19.
樊承志 《集装箱化》2021,32(2):19-22
作为港口集装箱起重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吊具使用频繁且所处作业环境复杂,是集装箱起重机的主要故障点,其中,吊具尚未到达适宜高度便开闭锁(俗称"抢锁")是较为突出的故障,严重影响设备作业效率.本文以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南沙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以下简称"南沙三期码头")为例,分析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以下简称"轨道吊")吊具抢锁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提升设备作业稳定性,保障码头安全高效运营.  相似文献   

20.
集装箱吊具发生连锁故障,影响码头作业效率。通过分析找出生成故障的原因,对集装箱开闭锁的控制程序进行了修改。改进后的集装箱吊具故障次数减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