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斗轮取料机作业中,通过手柄频繁调节回转速度以稳定物料流量,会带来流量不匀、效率低、超载多的问题。采用PID控制技术设计取料机回转自动调速控制方法,斗轮功率作为自变量,以回转速度作为因变量,设计边界调速程序,可以实现物料流量持续稳定的维持在目标范围内,有效控制超载、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小型舰船目前仍采用木制或钢制跳板上下舰船,鉴于其操作难度大、安全系数低,因而设计了一种适合中小型舰船使用的舰船舷梯,它随着码头与舰船高度差的变化,舷梯踏步可自动调节成水平,护栏自动调节成竖直,能适应舰船靠泊时大风浪及涨落潮环境.该设备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3.
《舰船科学技术》2015,(11):64-68
动力吸振器由于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经济性好而得到了广泛研究,传统动力吸振器受自身结构限制,工作频带狭窄,对于变频激振,减振性能会大幅降低,严重制约了吸振器的使用范围。磁流变弹性体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其刚度可通过外加磁场控制。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动力吸振器可通过调节外加磁场控制自身刚度,进而拓宽吸振器工作频带,提高其减振性能,这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并研究了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变刚度动力吸振器,通过仿真及实验证明,其明显拓宽了吸振器的减振频带,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船舶在海上驳运水泥、粘土粉等粉粒体物料时,如沿用一般船舶停靠码头时采用的传统装卸货装置(船上起货机或岸壁起重机等)就难于见效。这是因为这些装卸机械存在下列缺点: (1) 作业不安全。海上风浪大,船舶摇摆厉害。这些机械通常不设升沉补偿机构,因而难以适应海上装卸作业的要求; (2) 由于不能连续进行装卸货,而只能间歇地工作,故作业时间长,效率低。  相似文献   

5.
牵引车作为散杂货码头水平运输的主要装卸搬运机械,不仅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制动性、通过性、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和燃料经济性,同时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可修复性和零部件的通用性。目前国内散杂货码头水平牵引车仍以Q2 0为主,而Q2 0功率小,负载低,显然已不能适应港口装卸效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港口门座式起重机智能化发展要求,使门机旋转制动系统能够满足机上本地操作和远程自动化操作要求,同时解决传统旋转制动系统对机械结构冲击大、驻车力矩不可控等问题,综合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技术等研发旋转机构智能制动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推动器、手动打开手轮、左制动臂、右制动臂、均退装置、左制动瓦块、右制动瓦块、拉杆、三角板、调节电机、弹簧组件、传感器、位置开关等组成。通过加装PLC、传感器、直流电机等,旋转制动系统可自由切换远程或本地工作模式,并实现对旋转驻车力矩的实时在线监测和自动补偿功能;通过设计新型机械缓冲结构,实现旋转机构柔性制动。在多个港口的测试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适应港口复杂的作业工况,故障率低,可靠性高,可满足自动化门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船舶动力定位采用一种控制系统驱动装在船上的侧推器和尾部推进器或者几个全回转的推进器,使船定位在海平面的要求位置上,船受到风,浪及流等海洋环境力的作用时会漂移离原位置,传统的控制方法是采用PID反馈控制。顾和李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它具有许多优越性;(1)一个可随意调节的目标函数以适合不同的需求-定位精度高或节约定位能量,(2)前馈控制产自适应不同的环境力数以适合不同的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数学模型存在响应性能低的缺点,为此提出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的数学模型研究。对舰船上层建筑结构的刚度、质量分布与阻尼进行计算,为动力响应数学模型的构建做准备,以上述准备条件为基础对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放大系数进行求解,以得到的动力放大系数为依据采用数学公式对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值进行计算,并对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实现了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数学模型的构建。通过实验得到,构建的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数学模型响应时间比传统模型快了271 ms,动力放大系数比传统模型增加了0.41,充分说明构建的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数学模型具备更好的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
借鉴海洋生物高效巡游的运动方式,在传统水下滑翔机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引入可扭转水翼的概念设想。水翼可根据滑翔机的不同运动姿态,自主调节水翼扭转角,使得水平方向能量输出最大,从而提高航程和续航力。分析了扭转角对滑翔机水动力性能的影响,按自定义的滑翔效率给出了最优扭转角。研究成果可为UUV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作为船舶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动力推进装置正由单一助力向着混合助力的方向转变,为更好适应这种发展现状,设计船舶动力推进装置的暂态稳定性控制系统。在同步发电机励磁体系中,设置有源动力滤波器与PI控制设备,完成船舶动力推进装置暂态稳定性控制系统的基本应用环境建模。分别从定性指标处理、定量指标处理2个方面着手,分析动力推进装置的具体控制性能,联合相关硬件设备结构,实现船舶动力推进装置暂态稳定性控制系统的顺利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电力维稳系统相比,新型控制系统可从多角度对船舶动力推进装置进行稳态调试,能够辅助船舶动力供应环境完成由单一助力向着混合助力方向转变的实际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传统船舶机务管理系统成本高、维护难、效率低的现状及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云计算和Web技术,建立基于B/S架构的机务管理系统公共数据服务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在传统机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权限管理和能源管理模块,不仅提高了机务管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易开发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船员的工作效率和船舶的适航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蛟 《港口装卸》2020,(1):60-62
为解决物料输送过程中沿线洒漏、偏载跑遍等问题,对物料源头控制技术、物料自动聚中技术、物料堵塞检测技术、物料甩带清扫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和应用,可有效提升散料码头物料控制综合治理水平和物料输送效率。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船舶动力定位控制器存在功耗和体积大等缺点,这是因为传统的船舶定位控制器一般由计算机和工控机组成。这对狭小的驾驶舱来说是一种负担,并且其不是一个整体,集成度较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ARM硬件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动力定位控制算法集成到一起,使体积小、功耗低和集成度高的船舶动力定位控制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船舶复合材料螺旋桨比传统金属合金螺旋桨刚度低,在流固耦合作用下桨叶变形会对水动力和噪声性能带来显著影响,在开展复合材料螺旋桨模型试验时需予以特殊考虑.[方法]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复合材料螺旋桨水动力与噪声性能的特殊相似关系及其换算方法.根据复合材料螺旋桨模型加工实物及其作用特点,分析可满足模型试验要求的特殊测...  相似文献   

15.
刘正锋  孙强  刘长德 《船舶力学》2016,20(5):540-548
推力能力曲线与传统的动力定位能力评估结果不同,它显示着动力定位作业控制时推进系统的推力可执行域。文章通过对动力定位系统仅在力矩平衡约束下的最大推力进行求解,计算了推力能力曲线,并结合相关算例对推力能力曲线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推力能力图线尽管对于环境载荷的估算依赖很小,但对动力定位能力仍有着很好的反映。而且在动力定位作业控制时,它不但能反映动力定位系统当前的工作状态,同时对可能出现的一些临界状态做出预判,给动力定位系统操控人员提供很好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无动力推进水下探测器的推进原理及特点,分析无轴轮缘推进的特点,提出无动力推进与无轴轮缘推进联合的水下探测器推进系统,并对探测器壳体进行设计,对无动力系统浮心调节系统设计,对重心调节系统进行优化。探测器的外观为全封闭设计,采用4个位置矢量布置的无轮缘推进装置及变浮心、重心联合推进,消除了轴系和传动装置的损失以及螺旋桨的空泡损失,该探测器完整的外形使探测器隐蔽性更强、可靠性更高,该联合推进系统使探测器具有全向运动能力,并具有高度灵活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码头堆场适应多种物料是一种发展趋势。很多散货码头和粮食码头采用露天堆放,用帆布遮盖粮堆的办法来临时存放转运的粮食。在一个常规的粮食堆场上用人工来遮盖帆布,存在劳动量大、作业时间长、效率低和漏雨水等问题,因此设计开发出一款新型遮雨装置,用于辅助遮盖帆布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动力定位能力分析是动力定位系统前期能力评估的重要环节。动力定位能力分析基于没有角度限制和推力变化率限制的推力分配,通过二分法完成动力定位能力风速包络曲线的绘制,可将其等同为一个具有限制条件的优化问题。本文采用二次规划法完成推力优化分配,结合二分法进行动力定位能力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二次规划法求解推力分配问题及极限风速曲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气垫式皮带机具有能耗低、输送效率高、运行平稳、维修费用低、能够满载启动、易于密封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日照港裕廊码头散粮系统现有30条气垫式皮带机,其中BC3、BC4、BC5、BC6皮带机为爬坡设计,倾角均为12°.当物料流量较少时,在皮带爬坡处会出现飘带现象,由于皮带凹槽深度浅,物料容易溢出,造成大量物料洒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拓宽动力吸振器的工作带宽,提高吸振器对大型设备的适用性,利用气囊承载范围宽、刚度可调节及大载荷特性,提出一种气囊式可调频动力吸振器。该吸振器通过调节气囊压力改变刚度来改变其固有频率,并且能够通过调节其节流孔大小来改善其阻尼特性,较好地拓宽吸振带宽,提高吸振效果。建立“气囊-节流孔-气囊”复刚度理论模型,并利用数值仿真探究不同节流孔开口面积、气囊气压对复刚度的影响。对该吸振器的吸振范围、吸振效果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吸振器对大型设备吸振效果显著,吸振范围可达7.6~46.1 Hz,最高可将主系统振动降低至原来的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