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某山区2级公路沥青路面交通量、气象资料、弯沉测定、钻芯试验、路面结构以及排水设施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出该路面出现早期大面积疲劳开裂破坏产生的原因为:超载严重导致基层层底实际拉应力大于设计拉应力而出现疲劳破坏;边沟未设泄水孔、土路肩,致使路基形成封闭水域而导致结构层积水;面层过薄、路面开裂导致雨水下渗并汇聚在面层基...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宵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10-114,16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城市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同步扩展。为了解决缺水、环境、生态等一连串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日益重要,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应运而生。该文介绍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是一种成本低、实施便利、见效快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对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的调整,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道路路面的雨水先通过道路雨水收水口进入地下盲沟网路,达到雨水过滤、绿化灌溉、绿化储水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具有边缘排水、排水基层和排水垫层等单一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子系统的路基路面二维数值模型,旨在研究降雨入渗条件下,各排水子系统的排水功能与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排除面层结构内部积水方面,排水基层的效果最优;在水分消散后,排水垫层能使面层结构处于较低的含水率状态,但使得底基层含水率较高;边缘排水系统和排水基层均可缩短底基层受雨水影响的时间;各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子系统均可减少水分下渗至路基,但排水垫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该文重点研讨如何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设计适合城市快速路路面雨水收集、立交排水的标准化设施,使道路排水建设体现快速路特点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对透水水泥混凝土及路面、环保透水面砖、风积砂透水砖的材料要求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其结构组合以及应用。结合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大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透水人行道结构无组织和有组织排水结构方案及其比选,同时展示了碎石盲沟及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成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透水性混凝土在路面基层排水设施中的应用,提出了透水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实验方法,按照推荐的级配可以得到强度30 MPa,透水系数为8.5 mm/s的透水性混凝土。提出了透水性混凝土用做盲沟的施工工艺及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路面下层结构自由水是加速路面损坏重要原因。以平原微丘高速公路为工程实例,设计了公路排水系统并模拟了降雨情况下公路面层、基层结构内部含水量,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在降雨期间t=800 s时面层体积含水量为8.1%,达到饱和状态,随着时间增长雨水逐步下渗,降雨后约6 h排水基层体积含水量达到峰值为10.9%,在排水系统有效运行下雨停后一个月可排出50%自由水;对带裂缝公路进行渗水量模拟并与无裂缝公路对比分析可知二者路面排水基层含水量相差5%,说明裂缝导致雨水渗入量增大不少,易加速路面损坏。  相似文献   

8.
本从考虑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的角度出发,试探讨硬路肩、排水盲沟、路缘石、以及土路肩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从考虑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的角度出发,探讨硬路房、排水盲沟、路缘石以及土路肩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塑料盲沟材料性能测试分析与应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华  郭忠印 《公路》2004,(11):113-117
介绍了塑料盲沟材料的设计原理、主要形式和特点.选择几种不同截面构造形式的塑料盲沟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其压缩变形规律以及排水能力随作用水力梯度之间的关系.利用水力学的管流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表征塑料盲沟材料排水性能的通水能力系数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塑料盲沟材料的集水能力与排水能力进行分析,并与碎石盲沟的排水能力进行对比,深入地探讨了塑料盲沟材料各方面的排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路面排水基层的施工方法,并观察其使用效果,在上海浦东新区远东大道修建一段沥青层内部排水试验路,采用沥青稳定碎石做排水基层。使沿路面下渗的水分,进入多孔隙的排水基层而出道路结构外。本文综合国外修建路面内部排水基层施工工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探索适合上海地区路面设置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排水系统的施工工法,从而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广泛运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21,66(8):148-151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公铁两用特大桥梁,是不可移动文物,其公路桥与两侧桥台相接的引桥及分叉落地桥梁采用双曲拱桥。双曲拱桥原防排水设施为桥面设泄水管排除雨水,少部分雨水下渗通过石灰煤渣土填料后在主拱及腹拱背钻小孔排至地面。经过近50年的运营,由于桥面泄水孔数量偏少、拱上填料强度降低、渗水孔堵塞等原因,双曲拱桥桥面水损坏病害非常突出。维修改造设计时对防排水设施进行更换并增强桥面结构层,对桥面及拱圈增设排水孔和渗水孔,并在主拱圈及腹拱圈背面采用涂刷柔性防水涂料的改进方式。通过多重防排水设施的改造设计,彻底解决了南京长江大桥双曲拱桥桥面水损坏病害问题,大大延长了文物双曲拱桥的长期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3.
城市排水设施往往随着城市开发同步建设,对城市的正常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规单元级雨水排水专业规划的编制可明确排水管网、设施的布局,为排水设施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1].现以浦东新区御桥社区02单元为例,介绍雨水排水规划方案的编制思路、方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类似控规单元级雨水排水专业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该文简要介绍了港区道路路面排水的特点,从路表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三方面详细探讨了公路路面排水设施的布置形式,指出路面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降水量、路线纵坡等因素,并结合路基横断面布置、路基挖填情况等,布置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以及港区行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基本要点和排水设施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提出了路基(含边坡)、路面及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的系统组合连贯方法,最后介绍了路基路面综合排水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下穿地道排水系统是下穿地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道安全及正常通行的重要保证,该文分析了下穿地道排水系统的特点及组成、设计标准的选择,并对盲沟系统、地道雨水系统、地道排水泵站的设计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城市内涝日趋严重。造成内涝的原因虽然有多种,但与有些排水设施设计不当有关,如雨水口的间距布置不合理,不能及时收集路面雨水而造成水浸。该文以中山市为例,说明了雨水口布置间距的计算方法和合理的布置间距。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水力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了地表水通过沥青混凝土路面下渗的渗流规律、自由水在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中的流动状态和排除过程,计算了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满足排水要求的最小厚度,并对排水系统设置的场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吴彬 《公路》2006,(Z2):285-288
根据水力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了地表水通过沥青混凝土路面下渗的渗流规律、自由水在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中的流动状态和排除过程,计算了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满足排水要求的最小厚度,并对排水系统设置的场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水泥混凝土路面唧浆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唧浆病害的调查分析,结合具体工程,提出了综合处治唧浆病害的方法。实践表明,采用压浆补强、沥青嵌缝、盲沟疏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对处理以水泥稳定石屑为基层的混凝土路面板的唧浆病害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