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最终接头是沉管隧道施工的关键工序,而最终接头测控技术是最终接头精确对接和沉管隧道顺利贯通的保障。文章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例,通过对龙口姿态测量、最终接头浮态标定及安装测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实现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毫米级对接精度。  相似文献   

2.
结合甬江隧道变形观测的实践,论述了沉管隧道变形观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观测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提出了影响观测精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提高沉管隧道变形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以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为依托,分析影响隧道线形的主要因素,研究线形控制方法,将导向系统、相邻管节相对偏差及贯通测量结合端钢壳及端面间距数据分析,对沉管线形进行预估并给出施工建议,确保隧道线形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沉管隧道最终贯通.  相似文献   

4.
沉管隧道贯通测量精度要求极高,为确保贯通测量方法的可靠性,隧道贯通之前,在管节沉放后,利用测量塔顶端的GPS接收机进行快速静态观测,确定测量塔顶端坐标;利用激光投点仪将测量塔顶端坐标穿过人孔井传递到管节内部连接点上,确定连接点坐标;使用全站仪管内贯通测量方法,测出连接点坐标;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连接点坐标,验证贯通测量方...  相似文献   

5.
沉管隧道具有埋深浅、断面大等优势。香港沙中线隧道横跨维多利亚湾,连接九龙和香港岛,由11节沉管组成。文章针对沙中线隧道建设中遇到的异形沉管的安装难题,在研究异形管节坐标系建立、姿态监测系统建立校准、RTK GPS校准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沉管安装对接监控系统,指导了异形沉管E1、E10和E11的安装对接。此外,给出了沉管安装后轴线偏差快速测量方法——铅锤激光仪投点法。与传统的全站仪贯通测量法相比,此安装对接监控系统完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具有明显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沉管管节干舷值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沉管隧道的施工经验对某沉管隧道大型柔性管节的预制精度进行了推荐,并给出了预制精度方案下干舷值的变化范围,可为今后沉管隧道管节预制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深中通道钢壳沉管隧道工程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针对该工程所在区域的海底环境,参考陆地隧道临时用电系统的框架,结合船电和陆电相关规范,设计一套海底钢壳沉管临时用电系统,探讨其采购与布置方面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该系统由沉管配电系统、临时照明系统、压载水系统、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系统和施工用电系统组成。工程实践结果显示,该临时用电系统运行稳定,施工现场反馈良好。该临时用电系统的实用性较强,不仅适合在海底钢壳沉管隧道工程中使用,而且可应用于其他类似工程中。  相似文献   

8.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是沉管隧道建设的难点,从大约20年前开始,随着日本国内大量沉管隧道的建设,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相关技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通过在日本的调研,系统介绍了日本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的新工法以及相关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沉管隧道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主要结合国内外沉管隧道的典型工程实例,论述了沉管隧道的发展历史和设计方法的新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进步演变。并籍此指出沉管隧道在21世纪跨江跨海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林巍 《中国港湾建设》2014,(2):11-16,44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压舱水系统是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在建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项目的工程实践,结合方案制定阶段国内的调研成果,对压舱水系统的总体布置、结构设计、设备选型、制作、安装以及操作等进行综合论述。工程已进行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沉管管节预制是沉管隧道工程的重要环节。文章介绍4种不同混凝土管节预制方式及工程应用实例,结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重点对干坞法和工厂法进行了深入比选研究,最后对港珠澳大桥管节预制实施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某沉管隧道的管节舾装作为沉管预制和沉管出坞、浮运的连接环节,是沉管出坞、浮运、安装的前期工作,在整个沉管安装项目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导向杆、导向托架的安装精度对沉管的浮运、安装影响重大,故需在其安装过程中进行细致的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3.
沉管隧道接头的剪力键是沉管隧道接头中的重要构件,分析剪力键的受力及影响参数对沉管隧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如意坊沉管隧道工程为例,采用Mazars损伤模型描述混凝土的损伤和刚度衰减,建立考虑剪力键材料损伤的沉管隧道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差异沉降情况下沉管隧道接头剪力键的受力性能。同时,以剪力键的应力分布作为剪力键受力和安全性的评价指标,讨论剪力键的长度、端角形式和高度等设计参数变化对剪力键应力分布的影响,给出考虑剪力键损伤情况下相关设计参数的建议值,为沉管隧道工程接头剪力键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是沉管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保证。文章首先介绍沉管隧道基础处理的主要方法,对先铺法和后填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介绍。针对广州打捞局在香港沙中线海底沉管隧道基础整平中采用的水下整平架,提出了GPS RTK+倾斜仪和压力传感器两种高程监测的方法。在监测设备安装和初值标定完成后,进行水下碎石整平实验。文章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GPS RTK与压力传感器的内符合精度、高度计与测量杆两种外符合精度等方面进行比较,验证了高程监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海底隧道总长为5664 m,共分33节,标准管节长180 m,宽37.95 m,高11.4 m,单节重约7.4万t,最大沉放水深46 m,是我国第一条外海建设的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工程,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工程.鉴于沉管预制120 a的质量标准要求,结合工程建设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介绍韩国釜山—巨济岛连接线沉管隧道基础工程,采用平台式深水铺设整平船铺设整平的施工技术,为沉管隧道基础整平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深中通道项目经验,介绍了沉管隧道管节端钢壳的结构,阐述了不同类型端钢壳的施工工艺流程,提出了端钢壳制造和安装的精度控制方法,为沉管隧道制造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超大型沉管在外海风浪流作用下的稳定定位,对沉管安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工况,选择确定适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系泊锚系,并结合施工研究优化了的外海条件下超大型沉管的快速锚泊定位技术。保障了复杂海洋条件下超大型沉管系泊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港珠澳大桥是一条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跨海通道,其中的沉管隧道段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难的海底隧道工程。面对厘米级预报精度的苛刻要求,隧道深基槽回淤预警预报系统针对工程附近海域的水动力和泥沙环境,提出了"等效潮差"理论,极大程度地简化了计算过程,达到了能够快速反应的目的。采用本研究创立的公式,利用逐日动力参数,达到了计算时间精确到天、基槽泥沙淤积厚度预报精度到厘米级的要求,成功进行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E15~E33管节的基槽泥沙淤积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20.
结合湘潭湘江四大桥高塔柱索道管精密定位测量实践,分析了索道管定位方法,总结了三维极坐标法放样高塔柱索道管的原理、精度和数据处理等问题,证明是可行的,能确保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