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焱 《水运工程》2017,(7):136-140
南北港分流口河段近期河势发生新的变化,对区域重大涉水工程的安全稳定产生较大威胁,甚至可能给区域现状河势格局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多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对比分析,得知近期下扁担沙尾部南侧淤涨下延、新新桥通道逐步萎缩、新桥沙下移南压以及下扁担沙滩面串沟发育等,给维持南北港分流口现状河势格局的新浏河沙头部护滩工程、南沙头通道限流工程、中央沙头部圈围工程以及青草沙水源地工程等自身安全稳定带来较大压力,使南北港分流口现状河势格局的稳定存在隐患。  相似文献   

2.
曾建峰 《水运工程》2021,(3):112-117
针对我国第一条30万吨级人工航道的扩建,从现状航道通航饱和度、核心港区船舶流量上升趋势、船舶大型化及靠泊需求等方面对航道扩建必要性进行阐述,通过对延长航道乘潮历时与航道通航能力的适应性分析,合理确定航道扩建规模和方案,对航道扩建后的水流条件改善、回淤、尺度模拟、船舶进槽和靠泊时机的匹配性等扩建效果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在现有航道基础上增深至-23.5 m、拓宽至440 m的扩建方案,通航效果良好,可满足到港船舶安全过槽及一潮靠泊的通航需求。  相似文献   

3.
杨宝龙  华斌 《船电技术》2010,30(1):51-53
文章介绍了以NXP的ARM7 TDMI内核控制器为核心的嵌入式通讯平台的设计,包括CAN、工业以太网、USB、RS232、RS485、UART、无线等目前流行的各种通讯方式的设计以及液晶显示、触摸屏、按键的硬件设计,给出了比较完整的方案设计和硬件连接,同时对于所采用的操作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为消除枢纽大坝对鱼类造成的不利影响,改善流域鱼类的栖息环境,恢复鱼类资源多样性及稳定性,需要科学设计过鱼设施、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隔板式鱼道作为普遍选用的过鱼设施形式,具有节能、结构稳定、占地少、连续过鱼等优点,但由于其结构复杂,设计难度较大。结合国外鱼道设计研究成果和国内类似工程实际经验,以株洲枢纽鱼道为背景,详述隔板式鱼道的设计要点,具体包括鱼道运行水位、设计水流速度、槽身尺寸等重要参数的设计,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鱼雷壳体快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壳体是鱼雷的主体结构,而壳体设计涉及问题众多,且需要反复修改,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出将鱼雷外形曲线、最小壁厚、环肋、补强孔、凸台等问题综合解决的新方法,实现鱼雷壳体的快速设计,为智能化鱼雷设计提供实践基础。并在UG软件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以典型实例实现了算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船舶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航海进入数字化时代,通信导航、自动化电子设备在船舶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大量电子设备的应用给船舶供电和散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文通过对电子设备散热领域现状的分析,指出传统散热方式的局限性,介绍近几年出现发展应用的几种主要的电子设备散热新技术;分析热分析软件在电子设备散热领域的作用,对几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辅助热分析软件从其应用范围、技术特点等方面做阐述,并对软件的应用进行对比,同时结合电气元件的特点,对其在船舶中的布局进行优化研究,为电子设备热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斌  朱汉华 《船舶工程》2020,42(11):64-70
针对安装误差导致的轴颈倾斜角、主轴转速、艉轴工作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船舶艉轴承润滑性能影响的问题,以某散货船为研究对象,基于Reynolds边界条件,运用有限差分法对Reynolds方程进行求解,通过数值分析软件MATLAB进行编程,获得不同工况下艉轴承的润滑模型。进而对多种参数影响下的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轴颈倾斜角的情况下,轴颈倾角逐步增大,油膜压力峰值与轴颈倾角呈现正相关关系,最小油膜厚度减小速度先快后慢;主机在不同工况下,油膜压力峰值与主轴转速呈现负相关关系,最小油膜厚度与主轴转速则呈现出一种近似正比的关系;当艉轴工作环境温度变化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大油膜压力逐渐增大,最小油膜厚度变化趋势则相反,逐渐向减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We present the observations from a pair of field experiments at the New England shelfbreak front in June and August of 2002, each consisting of 14 cross-frontal surveys using the Lamont Pumping SeaSoar. Measurements of the front's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opt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made at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The front, based on water-column hydrographic distributions, was found within a few km of the 200 m isobath during both cruises. We present here composite sections, based on averages of individual sections shifted in space to a common frontal location, of the cross-frontal distributions of these properties as a measure of the mean state of the front in both June and August. The observations show the familiar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nsity distributions of the summertime front, dominated by surface thermal heating. Nutrient and bio-optical distributions show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water-mass exchange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T, S, silicate, and phosphate distributions are suggestive of cross-frontal exchange of slope- and shelf waters, although transport mechanisms and pathways are not apparent. These properties, along with nitrate and optical measures of the suspended particle distributions, show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isopleths as the front is approached: property contours slope upwards toward the front from the shoreward side, and downwards toward the front from the seaward side. Again, actual water-movement pathways are not constrained by these suggestive patterns. Bio-optical distributions show elevated indicators of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both seaward and shoreward of the front, but the front itself is a minimum in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photosynthetic biomass appears to be controlled primarily by nitrate scarcity in waters within and above the pycnocline. At the base of the pycnocline, light limitation appears to be the controlling factor, although the base of the euphotic zone is deeper than the biomass maxima and the base of the pycnocline. Mechanisms explaining this phenomenon are unclear, but tenuous evidence suggests low stratification at the depth of the 1% light level may not allow phytoplankton to optimize for the low-light, high-nutrient conditions at depth. Cross-frontal differences in nutrient and bio-optical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in August, suggest distinct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and the presence of calcite-forming or nitrogen fixing groups to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especially in very shallow waters across the front and in pycnocline waters seaward of the front.  相似文献   

9.
以提升船体车间物流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研究视图和存储、缓存处理、智能调度和数据联通等关键技术,为系统性能提升、数据展示、车间场地布局规划、分段调度及资源合理分配等提供技术支撑。对车间场地、运输设备进行仿真,实现车间场地物流的可视化展示;建立中间数据库,实现与制造过程数据文档管理系统(manufacturing Process Data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PDM)工作数据的联通;根据用户需求,制定车间建造物量工时统计分析看板,开发车间物流看板管理软件系统,完成车间内托盘、产品、场地资源的配送流程管理及状态可视化展示。对物流看板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对船厂物流智能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上哈乐滩具有弯、浅、险、窄、急等特点。根据现场调查资料,结合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哈乐滩成滩原因及碍航特性。哈乐滩右岸楠罗河山洪冲出的石块及大卵石堆积在溪口形成冲洪积扇,近年来冲积扇发育,进一步侵占河床泄水断面,同时岸线凹凸不平,导致滩险上段水流弯曲,中段坡陡流急,船舶枯水上滩困难。针对哈乐滩滩险成因及碍航特点,提出炸礁和修筑整治建筑物结合的措施,解决滩险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圆筒结构在无掩护条件下施工难的问题,从大圆筒直径大、采用换填工艺、结构要求百年防腐、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稳定计算的特点以及施工海域风浪大、测量定位精度要求高等特点,首次采用12锤联动的施工工艺,总结了大圆筒结构焊接质量高、重防腐工厂化、监控全程化,水下基槽开挖精度高,施工步距合理,定期对筒体进行原型观测等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的SCR系统三维仿真模型基础上,首先通过仿真性能分析,初步确定了尿素喷嘴位置、喷孔直径、喷孔数目及喷射方向等尿素喷射结构参数范围,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尿素喷射结构参数仿真试验方案。以NO_X转化率为优化目标,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优化的尿素喷射结构参数方案为:喷嘴与催化剂入口距离为7倍管径,喷嘴孔数为6孔,喷嘴孔径为0.6 mm,喷射锥角为30°。  相似文献   

13.
通过液相化学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硝酸银为氧化剂,通过调节分散剂的种类、分散剂的用量、反应加料方式、反应溶液的pH值等反应参数,可控地制备了超细银粉。进一步通过粒径分析仪、比表面积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了产物的物相、形貌、分散性和分布状态等特征,重点研究了反应过程与产物的相关性,为超细银粉在光伏、微电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0万吨级深远海养殖平台总体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远海海域具有水质优良、远离陆源性污染与病害等特点,适合开展深远海养殖。本文围绕深远海养殖的技术需求,开展深远海养殖平台总布置研究、关键参数选取、航速选择、稳性校核和新能源利用等总体技术研究,形成集规模化养殖、繁育、加工及渔船补给、物流等功能的10万吨级深远海养殖平台总体技术方案。文中还介绍了深蓝渔业航母船队的构建理念,梳理了深远海养殖平台的功能区划,论证了该项目的各项关键指标,其结果满足设计及相应规则的要求。该项目紧扣海洋强国战略,以绿色高效的工业化养殖新模式实现深远海养殖装备跨越式发展,对我国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并将对去船舶工业过剩产能、提升深远海养殖装备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兴明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9):106-108,153
文章首先,对集研发辅助、抗干扰性能综合评估和部队培训多功能于一体的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仿真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其次,讨论了仿真系统的结构,仿真方法的选取,抗干扰性能的评估准则和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类的设计。最后,应用C#高级编程语言及其相关环境.NET Framework完成了仿真系统主要用户界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深V型滑行艇静水阻力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深V型滑行艇的系列模型阻力试验数据,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深V型滑行艇静水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了阻力、浸湿面积、浸湿长度以及航行纵倾角随折角线长宽比、重心纵向位置、负荷系数、艇底斜升角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在舯部斜升角保持24.6°不变的前提下,艇底艉部横向斜升角为10°左右时滑行艇静水中的阻力性能较优,进一步增加增升角度对静水阻力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施工安全监控模式的不足,结合精益建造理论,构建了一个以持续改进为基础,5S管理、最后计划者体系以及团队协作为核心的新的建筑施工安全监控模式。分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以及安全生产监管所涉及的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施工现场发挥的作用,通过团队合作来减少信息独占、孤立的局面,通过LPS体系减少施工计划的不确定性,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固定的模式,最后利用并行工程的信息集成、过程集成以及人员集成实现该模式的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新型多筒式浮式钻井生产储卸油轮(FDPSO)的系泊系统及其动力响应特性,评估其系泊系统的疲劳性能,针对新型FDPSO的总体布置,以中国南海1 000 m水深为背景,设计新型储油装置的系泊系统,研究系泊点和导缆孔、系泊缆布置及系缆的结构形式。考虑腐蚀和南海风浪条件,计算系泊系统的动态响应,校核系泊系统的强度,计算系泊状态FDPSO的运动响应和系缆张力。考虑南海西沙波浪分布,采用S-N曲线以及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并采用雨流计数方法,对系泊系统进行疲劳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多筒式FDPSO的系泊系统能够满足作业定位的要求,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风浪作用,疲劳寿命大于设计寿命的3倍。  相似文献   

19.
刘美山 《水运工程》2020,(8):213-216
针对地连墙质量问题,统计分析探摸数据,明确地连墙露筋和空洞集中分布于-2.50 m以上和墙段接缝处。从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泥浆、混凝土、成槽、钢筋笼制作安装、接头管安放等方面分析导致缺陷集中分布的原因。提出在混凝土浇注期间检测泥浆指标和监测沉渣厚度、增加对接头管安放位置和垂直度检测、提高成槽垂直度要求、提高垫板的保护能力、提高上部松软土层的稳定性以及改进墙段接头形式等质量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装备维修是生产制造、作业运转的基础,特别是在船舶、航空等领域。由于在维修过程中装备结构复杂、维修人员经验技术不足和缺少直观维修手段导致容易导致维修效率低下和操作出错。因此,通过研究基于增强现实的装备维修方案,直观交互地进行维修作业,能够有效地提升维修的质量和效率。由于装备体型较大,结构复杂,给跟踪定位带来了新的困难,针对实际的工程需求,创新性地将主流方法进行结合,提出了多Marker和ORB-SLAM混合跟踪的方法。通过二次调整多Marker定位结果的动态权值,提高局部定位维修的精度和可靠性。分析比较现有的特征点算法,选择ORB-SLAM作为方案,实现全局的定位和导航,对维修过程给以指导,并设计开发装备诱导维修系统,为大型复杂设备地维修提供了通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