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蔡志贤 《水运管理》2007,29(8):7-19
为探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上海港以及东北亚集装箱运输发展格局的影响以及上海港发展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策略,运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现状、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瓶颈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集聚航运要素;促进物流业发展;改善口岸环境;实施自由港政策;提高港口通过能力;扩大经济腹地;提高国际中转和水水中转比例。  相似文献   

2.
赵新东 《中国港口》2010,(3):20-21,37
<正>目前我国已是世界集装箱运输第一大国,无论是航线密度还是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我国部分港口都已具备了开展集装箱国际中转的条件。但目前,中国港口尚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装箱国际中转枢纽港,大量的远洋货源仍选择釜山港境外中转。  相似文献   

3.
顾虎良 《水上消防》2001,(2):1-4,14
通过世界集装箱运量、班轮公司、航线、船队构成、枢纽港发展以及经营管理趋向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走势,结合我国集装箱运输现状与世界集装箱运输存在的差距问题,从培育和规范航运市场、全力发展多式联运、健全现代海关制度、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加速培养航运管理人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植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陆威 《水运管理》2002,(12):31-32
在经历了航运市场2000年的高峰之后,自2001年起,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航运市场的运力大幅度增加,运价一路单边下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超出了许多业内人士的估计,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立即进入了“冬季”。进入2002年,整个航运市场面临的经营环境仍然异常严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枢纽港、航运中心和城市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上海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建立,必须以发达的航运业为基础,而枢纽港建设是航运发展、航运中心建立的关键。上海枢纽港的建设,有利于增强与亚太地区其它中心港、枢纽港的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世界集装箱运输大循环,有利于加快上海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建立,促进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文章从上海及周边腹地经济的发展状况等方面阐述了上海建设国际枢纽港的可能性,最后指出了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上海枢纽港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付昌辉 《船艇》2006,(7):22-25
集装箱运输以其效率高、便捷、安全、环保等特点赢得了运输市场,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我国集装箱运输已成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也确立了自己的优势与地位。但就我国集装箱运输整体而言,还未形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合理布局,面临着国际航线少且多数港口处于支线港的地位、集装箱运输供需不平衡、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监督控制机制、信息系统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输     
《港口科技动态》2003,(1):38-42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集装箱运输市场,六部委协力推动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我国国际班轮航线经营审批改报备,2002年11月水路货物运输量,中远、中海、中外运三大集团完成物流重组,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全线贯通,西部大开发助推陕西航运发展,京杭运河航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镇江将建长江沿线最大物流园区,大连港又包租一集装箱班列,福建已开辟35条国际班轮航线。  相似文献   

8.
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青 《世界海运》2000,23(4):39-40
在对世界和我国经济贸易形势、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以及我国国际海上集装箱运输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别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开展物流服务、建立集装箱枢纽港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等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晓惠 《水运管理》2001,(10):19-21,6
航运市场改革开放后,基于国际航运市场的不景气和中国集装箱运输每年30%以上“跳跃性”增长的巨大潜力,国外船公司大举抢滩我国航运市场,使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运价战”此起彼伏,无序的价格竞争不仅严重影响船公司和货主利益,也给整个贸易和航运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运价问题已成为国家交通主管部门一个相当棘手的重要问题。鉴于此,1997年交通部授权上海航运交易所实施出口集装箱班轮运价报备制度,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口岸经营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的航运公司必须向上海航运交易所书面报备有…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金融服务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倩 《中国水运》2005,(8):20-21
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包括以下内容:适应大型化船舶的深水航道和深水港;一流的航运交易市场;东亚最大的物流中心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港制度;服务完善的国际航运环境,包括政策法律环境,船舶服务环境,金融服务环境,航运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1.
肖青  邱志鹏 《水运管理》2000,(1):13-15,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航运业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集装箱运输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船舶达1080艘、总计超过30万TEU,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余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1998年达到1312万TEU。但同时也看到,尽管我国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迅速,但就我国集装箱运输整体而言,还未形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合理布局,且面临着国际航线少且多数港口处于支线港的地位、集装箱运输供需不平衡、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监督控制机制、信息系统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许多亟待解…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化》1995,(3):33-35
全国道路运输业引进外资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外商进入中国航运市场新规定;中国支线集装箱船以2000TEU以下为宜;纳维克斯、山下新日本近海汽船的日本/大连航线2月起增挂东京港;1992~1994年上半年中日间集装箱运输量;中运将在太仓建“中远国际城”;上海港又将增加4台集装箱装卸桥;上海/东京增加集装箱航班;福州港新港区形成配套的集装箱作业机械系统。  相似文献   

13.
雷海 《航海技术》2005,(2):75-76
(1)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内市场经济深化,使航运企业所处大环境有很大变化。国外航运公司利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并给予“国民待遇”纷纷抢占我国航运市场。例如:2003年上海出口1000万TEU集装箱,中国集装箱运输龙头中远和中海两家公司仅占不到1/4;同时在争夺航运人才方面与我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国内航运企业,也利用我国劳动力充沛和成本较低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正> 三、珠江、长江三角洲港口运输格局变化趋势及发展对策 (一)珠江三角洲港口 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形成以香港和深圳港为枢纽港的集装箱运输体系,香港港口强大的中转功能在本地区集装箱运输中依然发挥主导作用,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运输枢纽港迅速崛起,直航量迅速增长。实践表明,1992年完成的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提出“在维护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华南地区必须相应发展集装箱枢纽港,近期选择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15.
国际集装箱海上运输市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由支线船、干线船、支线港、干线港及枢纽港组成的海上集装箱运输系统已基本形成并在不断完善;多式联运己形成系统并和海上运输系统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已进入集装箱运输系统且已基本普及,这些都为集装箱海运市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初步形成,海上集装箱运输系统当前发展的主要特点是:集装箱船大型化已进入超巴拿马型阶段;班轮公司联盟化的浪潮已席卷了几乎所有的班轮公司,而且还在发展;班轮公司己经开始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转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集装箱三大航线的成熟及远洋航运技术的革新,曾为欧亚绕好望角航线必经补给点的路易港在国际集装箱运输新格局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研究当前形势下路易港的集装箱业务发展定位,通过统筹分析内外部形势变化对路易港集装箱业务带来的影响,判断路易港的集装箱业务竞争力以及远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可能。分析得出,路易港具有发展为区域性交织式中转枢纽港的条件,但其目前的发展瓶颈主要集中在外海作业条件的限制及国内公司对集装箱码头的垄断经营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后续开发建议。本研究对于准确把握非洲集装箱航运市场前景及拓展新地域的港口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祁彦 《世界海运》1997,20(1):33-34
自我国航运市场对外开放以后,外国航运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上,外国海洋公司已控制了我国集装箱运输份额的大部分货源,我国航运企业欲在国际航运市场占占有一席之地,加强战略管理迫在眉睫,本文就我国航运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管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洋山深水港向自由港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沿海港口建成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其深水港建成后仅仅立足于内陆腹地的货源而不注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经营方式来改善港口货源结构,促进国际集装箱运输中转货源的增长,那么上海  相似文献   

19.
王锦平 《集装箱化》2002,(2):25-27,46
随着国际航运业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崛起,以及人们对这一运输方式的认同,集装箱运输以经济、快速、便捷的优点赢得了市场和货主们的青睐.这一运输方式的形成,是航运业适应国际经济大循环,实现自我完善的重大变革.面对着这一不可逆转的航运市场发展趋势,按照国家关于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担负着上海港水上货物位移基本职能的上海集海航运有限公司,必须紧紧把握机遇,从建成上海港绿色通道、确立上海港集装箱枢纽港经营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航运业市场变化的特征,大力发展长江集装箱内支线运输,努力提高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区集装箱枢纽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环渤海地区港口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谁将成为下个世纪这一地区的枢纽港是航运企业关心的重点,末文从环渤海港口的现状出发,对环渤海8个主要集装箱港口的发展趋势进行枢纽港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