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开敞式码头系靠泊网络化监控系统的控制需求,研发了系靠泊智能手持终端,阐述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系靠泊智能手持终端信息显示系统4层体系结构、系靠泊监测数据传输方法、界面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发的智能系靠泊手持终端,可以使系泊船上操作者在系泊作业中,实时掌握缆力、护舷、系泊船等监控对象的工作状态,接收缆力调节、预警和报警等作业指令,实现缆力的及时均衡调整,为开敞式码头系靠泊网络化实时监控系统安全与高效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立体仓库监控系统与执行设备通讯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重力式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的组成和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叙述了监控系统如何通过OPC接口实现与底层PLC的通信,并且全程监控、实时调度,将企业生产过程与管理结合起开,实现了仓库监控信息的管理和出入库的自动化操作.经过实际运行证明,这种控制方式显著改善了控制效果,使系统更加实时、精确和稳定.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GPS全球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公交车辆监控调度解决方案.概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并着重对监控调度中心的软件平台进行了设计和实现.该系统为城市公交系统提供了实时监控和调度功能,由此提高了公交运营车辆的效率,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缓解了交通拥挤问题,而且还有助于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4.
系统的讲述了怎样结合GPS定位技术、无线通信和计算机图像技术等实现对车辆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最终利用车辆实时定位监控系统的三个单元车载单元、车辆管理监控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进行车辆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港口码头系泊船舶运动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系泊船舶运动监测系统设计的方案,阐述了系统构成和监测软件的设计思想.数据感知层采用射频识别和传感器两大核心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网络层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传输监测数据和控制命令,应用层采用串口通信技术接收和发送数据.模型试验表明了系统方案和采用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系泊船舶运动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港口码头系泊船舶运动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系泊船舶运动监测系统设计的方案,阐述了系统构成和监测软件的设计思想.数据感知层采用射频识别和传感器两大核心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网络层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传输监测数据和控制命令,应用层采用串口通信技术接收和发送数据.模型试验表明了系统方案和采用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现有系泊系统的不足,讨论了电磁技术在码头系泊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借鉴国内外电磁技术在水运事业中应用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码头电磁系泊装置.详细介绍电磁系泊装置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并以新型电磁系泊装置在浮式系靠泊结构中的应用为例,重点进行了系缆力的验算.结果表明:电磁系泊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CDMA通信网络和GPS卫星定位系统,通过GPS/GIS定位技术和IP语音技术建立了出租车GPS监控调度系统,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调度、防劫防盗报警、语音视频监控,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车辆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航道管理水平,实现航道管理的智能化,提出了一种由新型航标灯、船载子机及监控中心组成的新型智能航道监控系统。新型航标灯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完成航标灯的精确定位,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水文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处理,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各部分之间信息的传输,并可以通过服务端显示软件实时监控航道信息。分析表明:新型智能航道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船舶稳定跟踪、对水文信息实时检测,并确定航标灯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局域网的助航灯光综合监控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消除人工监控的各种弊端 ,提高工作效率、可靠性和快速性 ,实现机场助航灯光监控系统的国产化和现代化 ,完成了一种基于专用局域网络的机场助航灯光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 ,其中应用了多种先进的软、硬件和网络技术 ,开发了友好的监控界面 ,实现了信息实时广播和收发 ,达到了网络实时监控、故障实时触发报警的目的。另外还使用了 SQL Server7.0备存现场和操作数据 ,使用了多种冗余设计和自检技术以满足该类系统对可靠性和维护性的特殊要求。在软件设计中 ,对组成系统的灯光、电力和油机三个主要部分使用了分立设计的方案以确保各自运行的独立性 ,既实现了集散控制 ,又达到实时和可靠的要求。结合实际开发、调试和改进过程 ,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 ,给出了软、硬件和界面的设计方案 ,对相关的重要技术和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