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下声纳被动拖曳缓冲系统—液压蓄能器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潜艇出现以来,海战就由水面的二维平面战争,演变成水面及水下的三维立体战争了。潜艇成为水面战舰——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登陆舰甚至航空母舰等最危险的敌人。声纳是探测潜艇的水下“雷达”,是战舰的水下眼睛,现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装备。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声纳的探测半径至少要达到200海里以上。这样强大的声纳自重约达1000kg。声纳一般是安装在一个无动力小潜艇——拖鱼中,由母船拖曳的声纳的总重量达到5000kg左右。根据海水温度及其它因素,拖鱼被置于水中最利于声纳工作的深度。母船通过拖缆拖曳拖鱼,同时通过拖缆供给声纳电力,下达对声纳的指令并获得声纳的探测数据——敌潜艇的位置、深度、速度等。拖缆身兼三职:拖曳动力缆,供电缆和通讯电缆。声纳工作时,母船可以是停泊在水面,但更多的情况是母船在巡航中,其允许的最大航速为20节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潜艇指挥台围壳在水面航行状态和半潜航行状态下的雷达隐身性进行研究。基于高频法,应用CATIA和MATLAB软件对三元流线型指挥台围壳和传统的直壁式指挥台围壳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雷达发现概率的计算。研究指挥台围壳的探测概率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和指挥台围壳在2种航行状态下各重点探测角域探测概率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对指挥台围壳进行三元流线型设计并配合低矮化设计后,能明显改善潜艇指挥台围壳的雷达隐身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隐身技术在潜艇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潜艇以其高航速、大深度、小噪声以及一定的隐身能力,给水面舰艇对潜防御作战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针对隐身潜艇采用的隐身技术,在未来反潜作战中,对多基阵声呐探测和综合探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水面舰艇未来反潜装备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雷达隐身技术在水面舰艇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探测水面舰艇的雷达性能不断提升,严重威胁了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世界各军事大国正在研究如何将雷达隐身技术应用于水面舰艇。通过文献调研和动态跟踪发现,水面舰艇主要面临4类雷达探测威胁,而未经过隐身设计的舰艇的雷达散射截面很大。舰艇经过隐身设计后,在作战中能缩短敌方雷达探测距离,降低敌方目标识别能力,有效增强干扰效果,具有很强的战术意义。目前,水面舰艇主要通过精确的外形设计和隐身材料2种技术途径实现雷达隐身。  相似文献   

5.
国外非声探潜与隐身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的非声特征包括潜艇自身的磁场特征、光学特征、雷达特征和红外特征,以及潜艇运动在周围水体中留下的"痕迹"——尾迹特征。论文从直接探测潜艇自身物理场特征和间接探测潜艇尾迹特征两个方面,对潜艇的非声特征和非声探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非声探测技术的对潜艇的威胁,展望了非声隐身技术措施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据洛杉矶时报网站2008年9月19日报道,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可探测静音潜艇的无人遥控艇,美海军官员表示该型艇将来可部署在波斯湾海域,预计服役时间为2011年。该搜潜遥控艇是一种无人驾驶水面舰艇(USV),美国海军希望该无人艇将能够成为探测敌方静音柴电潜艇的主要工具。搜潜无人艇将主要采用声纳系统来探测水下潜艇可能隐藏的角落,并通过安全距离以外的海军船员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
张效慈  张军 《船舶力学》2007,11(4):508-513
阐明航空猎潜新的标的物-潜艇自生内波组成的庞大水下锥形扰动水体及其水面映波被机载SAR探测到的可能性.并列举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近期工作.  相似文献   

8.
谢可希 《国外舰船工程》2001,(5):47-48,F003
主要探讨核潜艇对其作战负载。21世纪的海上战斗舰艇毫无疑问将选择潜艇。当各种大小型水面舰艇花费大量的财力来减小其雷达能见度时,潜艇对各种反潜武器越来越隐蔽。在冷战期间潜艇是执行多种任务的最合适的平台,正在发展的技术使其具备更多能力,所需的空间和重量越来越小,对执行各种任务的适应性显著增加,随着潜艇抗破损性能的增强,潜艇持续作战的优势也在加大。  相似文献   

9.
总的说来,将辐射噪声作为探测潜艇的手段仍是对探测能力讨论的内容。然而,由于现代潜艇安静得在许多情况下用探测噪声的方法不易探测到它们,从而采用其他有较好探测概率的方法进行探测。根据潜艇的任务、工艺及潜艇航行海区的环境,讨论潜艇探测在技术上和工程中所受到的限制。许多声学措施如此有效,以致地进行进一步声学处理对声源无需作进一步要求。另一方面,由船体和螺旋浆产生和噪声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可象以前对机械噪  相似文献   

10.
常规潜艇     
正在拟定下个世纪规划的各国海军逐渐认识到潜艇比水面舰艇更经济。潜艇几乎可不受探测的影响,其有效负荷实际上都是进攻性的装备。这种观点当然过于简单,但它解释了为什么在90年代小型海军正热中于试图获得潜艇。本文详细介绍了世界上目前正在进行的常规(即柴-电推进动力)潜艇计划的实施状况。  相似文献   

11.
雷达是最常见的有效的探测设备之一.它在工作时.向一定空域发射电磁波.该电波遇到信号后便会被反射回来,雷达接收到该反射信号,就会发现目标。反射信号的强弱.取决于度量舰艇散射雷达射频能量的雷达截面积.对于水面舰艇尤其是大、中型舰艇而言.雷达截面积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目标暴露特  相似文献   

12.
在新潜艇发展过程中,降低潜艇的可探测性是需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当潜艇下潜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而被探测到:无线电发射(雷达、无线电)、雷达信号及声信号。声特征信号明显是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安静性是潜艇设计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推进装置和辅机的设计及运转工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潜艇的声特征。为了监测潜艇辐射噪声和机械设备的状态,并对噪声与振动进行主动控制,美国海军开发了许多自噪声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商用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如ATM-SONET和光纤信道(Fibre Channel)技术促进了可监测舰艇辐射噪声和机械设备状态,并对噪声与振动进行主动控制的高速传感器和作动器网络的研制。与以前的舰艇监测系统相比,这些新的商用网络结构较简单,花费也不多,而性能更好。本文讨论了采用ATM-SONET网络的全舰监测1024信道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也讨论了采用光纤信道网络进行噪声与振动主动控制的256信道传感器和作动器网络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常规潜艇在对水面舰艇进行攻击后其发射阵位点很可能会暴露,水面舰艇会利用舰载直升机对潜艇进行搜索和攻击.常规潜艇为了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脱离发射阵位点,其脱离速度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采用高速,并保持恒定.但由于常规潜艇受到电池能量的限制,在整个脱离过程中其速度不可能始终保持恒定高速,脱离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反潜直升机从水面舰艇飞到潜艇发射阵位点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产生时延.在这段时延内,潜艇会采用恒定高速脱离.因此,反潜直升机的时延对潜艇位置圆会产生影响,相应的探测概率也会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与现代空军遂行超视距空战的“视距”含义不同,现代海军舰艇超视距作战的“视距”乃是就其主要探测及武器制导设备(舰载雷达)对远距离水面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而言的。众所周知,受地球曲率的限制,舰载雷达对水面目标的有效探测距离基本上不超过50千米,由于这一距离之外的海上目标处于远方天水线以下,舰载雷达即使拥有再大的技术探测距离也无法发现天水线以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光电探测在探潜方面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目前探潜方面存在的问题已不能满足未来海上实战的需要,阐述了光电探测潜艇技术的优势及其必要性,分析了激光探潜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介绍了发展激光探潜的关键技术,激光器技术和接收技术,并作了红外探潜潜艇热尾流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了潜艇热尾流在不同流体环境中的浮升的差异以及水面热轨迹的大体形状,同时分析了目前的红外探测器件条件和红外探潜对红外器件的更高要求,最后分析了光电探潜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雷达隐身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化水面舰艇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现代探测与导弹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舰艇自身防御难度也加大了,舰艇雷达波隐身技术的应用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文章以对水面舰艇RCS及雷达隐身技术的重要性分析为基础,构建了水面舰艇雷达波隐身设计体系,并重点探讨了外形隐身与雷达吸波材料隐身两种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技术,以期为水面舰艇的雷达波隐身设计改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摆脱潜艇声呐的跟踪,水面舰艇一般在噪声干扰器的掩护下机动规避.本文在声呐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面舰艇噪声干扰器对潜艇声呐干扰效果的分析方法.通过仿真分析,获得了典型态势下的声呐被干扰扇面、声呐探测距离缩减率以及干扰效果随态势的变化.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水面舰艇使用干扰器时的机动规避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舰载声呐系统探测性能远落后于潜艇,并且受复杂水文条件影响较大而造成的水面舰艇在搜攻潜时有较高危险性以及鱼雷命中概率不高的现状,提出了由舰载直升机对潜艇定位引导水面舰艇使用管装鱼雷攻潜的方法,在分析直升机引导水面舰艇对潜艇精确定位时的各种误差,建立鱼雷攻潜相关参数计算模型后,采用模拟法计算了水面舰艇在舰载直升机引导下使用管装鱼雷攻潜的命中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在鱼雷的发射距离为5 km时,这种引导攻击方法的命中概率可达到0.8以上,为实战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雷达部分和信号处理部分论述了电流流速仪的设计原理,这种电波流速义是采用雷达多普勒技术,向水面发射微波,运动的水面将一部分微波反射到雷达天线,分析反射波,便可测量出水的流速。  相似文献   

20.
潜艇作为一种水下航行器,其近水面运动时产生的绕流场远比无界直航运动时要复杂得多,其近水面航行时对自由液面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采用粘性流体力学计算方法,对SUBOFF潜艇近水面航行时的粘性绕流场进行模拟,对自由液面的兴波进行计算,并对波形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潜艇近水面航行时自由液面兴波的特点和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