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玉田  肖晓娟 《铁道车辆》2004,42(10):25-26
GB/T 12817-1991《铁道客车通用技术条件》对铁路空调客车车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提出了要求,但现行普通空调客车的空调系统只能对空气温度进行严格控制,而没有相应的空气湿度控制装置。特别是取暖期在北方运行的空调客车,其车内湿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中的相应规定,降低了旅客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满足热舒适性条件的空调客车室内计算温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宁  彭彪  丁力行 《铁道车辆》2000,38(1):27-29
根据PMV-PPD热舒适指标与平均辐射温度,车内设计温度等因素的内在联系,运用逐时计算空调客车各主要站点的太阳辐射强度,得出其PMV、PPD值的方法,确定空调客车内舒适性温度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车高速运行时,其车体表面产生的负压会使空调机组冷凝风量减少,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冷凝风量的降低会对空调机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探究高速铁路客车冷凝风量变化对空调机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冷凝风量的测量与调节方法,采用均匀节流和风速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下的空调机组冷凝风量的模拟,以空调机组额定制冷工况为基础,对标准动车组司机室和客室空调机组进行了变冷凝风量额定制冷工况测试,分析了冷凝风量的变化对空调机组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高速铁路客车变冷凝风量空调机组性能测试得出:在额定制冷工况条件下,随着冷凝风量的减少,空调机组冷凝出风温度逐渐升高,空调机组功率逐渐增大,制冷量逐渐减小,制冷能效比逐渐减小,同时针对高速铁路客车冷凝风量减少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车辆运行状态下空调机组性能的建议。研究结果为模拟车辆运行状态下的空调系统性能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铁路空调客车的车内设置温度、车内热负荷变化和车内温度控制等方面对空调客车的乘坐舒适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现今我国铁路客车空调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国外陆用空调领域先进的VAV技术引入我国铁路客车空调中,从理论上提出铁路客车空调变风量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施关键,为提高铁路客车空调的自动化,提高空调车的舒适度、节能及减轻客车空调机组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运用动态空调策略理念,分析了幅流风机在城市轨道交通客车空调系统中的作用。动态空调策略有利于客车舒适性改善和节能。采用幅流风机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实现风速动态化,在保证客车舒适性的同时可提高室内设定温度、减少设备投资和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利用FLUENT软件对北京DKZ1型地铁空调客车客室内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不同的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条件下选取典型面进行对比模拟分析,得出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的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为城轨空调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铁路客车车厢空调的舒适度,综合考虑了人体散热、车厢围护结构传热等因素,建立了完整的列车车厢温度环境热力学模型。同时,考虑了铁路客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通风机和新风门3个执行机构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铁路客车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并在Simulink中完成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铁路客车车厢温度的快速调节,稳态误差小,鲁棒性好,对于提升空调的舒适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铁路客车空调系统的现状,针对全球变暖和客车运行的实际情况需对外气参数进行重新确定,通过把我国铁路客车空调设计标准和国际设计标准的对比,发现我国铁路客车空调设计标准方面的空白与不足。通过完善和提高我国铁路空调系统设计标准,来提高我国铁路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空调客车中断风量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调客车的耗能是惊人的,如何使空调客车在不影响乘坐舒适度的条件下,降低能耗,减少空调客车的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空调客车新风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控制新风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无砟轨道轨道板温度测量与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针对秦沈线和遂渝线无砟轨道板存在的问题,对轨道板温度进行全天的测量,总结轨道板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温度对轨道板的影响,根据温度测量结果,进行温度翘曲应力的仿真分析,为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轨道板进行的温度测量,得出轨道板上表面和底面最高温度较当地最高气温分别高出16 ℃和3 ℃左右,轨道板上下表面的最大温差为10~13 ℃,轨道板侧面的温度梯度接近0.5 ℃/cm的线性变化.通过建立轨道板温度翘曲应力的计算分析模型,得出框架轨道板较普通轨道板发生更小的翘曲位移和翘曲应力;普通轨道板的最大翘曲位移为0.82 mm,框架轨道板为0.61 mm;普通轨道板的最大翘曲纵向应力为1.81 MPa,框架轨道板为1.51 MPa;普通轨道板的最大翘曲横向应力为0.75 MPa,框架轨道板为0.58 MPa.  相似文献   

12.
大体积混凝土芯部温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是土建工程中经常采用的结构,其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防止出现温度裂缝。本文采用小比尺模型模拟大体积混凝土的芯部状态监测温度变化、实测拱座芯部混凝土温度变化及数值模拟三种方法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欲通过小比尺模型试验来得到大体积混凝土芯部温度的变化规律,降低试验的难度和经济成本,对同类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结论:小比尺模型模拟大体积混凝土芯部试件的温度变化与实测拱座中心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及数值模拟的温度变化规律相类似;在原型试验实现困难的情况下,本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即先通过小比尺模型来模拟大体积混凝土芯部试验检测的温升变化规律;该方法方便经济,能够在实验室开展大体积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研究,对了解、掌握大体积混凝土芯部温度变化的规律,指导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琰 《铁道建筑》2020,(3):95-98
无砟轨道板温度静态测量结果无法及时全面反映整条线路的轨道板温度与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关系,因此设计了严寒及高温环境下列车最高速度350 km/h时以250 mm等间距动态测量无砟轨道板温度的系统。该测量系统基于辐射测温原理,通过设计测温响应速率、测量波长、信号放大倍率等关键参数和系统温控逻辑,高速有效采集轨道板微辐射能量。经试验测试,无砟轨道板靶标温度在-40~60℃时测量系统稳定可靠,测量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4.
红外测温技术在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参数和工作情况的检测、设备状态的诊断等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红外测温技术在铁路客、货车辆轴温的测量中,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它能否在铁路编组站减速顶的检测中应用,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探讨红外测温技术在测量减速顶制动功、临界速度、油气压力以及故障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基础制动装置在线温度测试的重要性,介绍了温度测试技术,提出了基于热电偶、红外测温仪和热成像仪的多平台温度测试方案,以解决单一温度测试方法存在的不足。热电偶、红外测温仪和成像仪组成的多平台协同温度测试方案是获取踏面制动过程中车轮-闸瓦摩擦副温度场较理想可行的方案。该方案有利于基础制动装置的失效分析,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原理,详细描述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主要组成结构和各模块的功能特点.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火源位置以及不同的火源功率,在模拟地铁区间隧道中开展全尺寸火灾试验,研究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地铁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的温度响应性能,测量隧道拱顶处最高温度分布,并根据温度变化情况来讨论火灾发生的规模和火灾探测器的报警阈值.研究发现,在隧道内纵向风速较大时,火焰及烟气会发生倾斜,导致分布式感温火灾探测器报警位置发生变化.最后,对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中感温光纤在地铁区间隧道内敷设高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主要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针对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地铁火灾预警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提出该系统的具体工程应用方案,同时与其他传统火灾预警系统在技术和投资等方面也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并做出实现地铁火灾早期预警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量规测量中可能面对的不同温度影响情况的分析,并应用实例对于量规测量所应选取的较为合理的条件进行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19.
2003、2004年度我局每年都发生40余起因牵引电动机轴承温升高而落修牵引电动机的惯性故障,并且还发生了两起因客运运用机车牵引电动机轴承温升高的异地机破,不得不组织人员到外地去救援。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故障不仅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需要,更是节约成本,控制检修费用支出的迫切任务。为攻克这一惯性故障,我们从机车牵引电动机大中修检修工艺等方面入手,经过一年时间总结了一套解决方案,并积极付诸实施,全面跟踪调查,又经过两年的时间考验(牵引电动机的一个运用周期),我们认为这套方案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总结分析原因及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铁路变配电所电气设备由于接续不良等原因造成的运行温度过高,引发事故隐患这一问题,归纳总结了目前电气设备常用的测温方法,分析了各种测温方法的优缺点,对分布式光纤测温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现场应用实例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