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铁路提速货车动力学性能综述(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组织的120 km/h提速货车的3种动力学试验及其试验条件,针对提速货车的常规动力学性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结果分别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就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120 km/h提速货车环形线试验红外线轴温探测,得到6大类29种型号货车轴承运转温升数据,通过分析研究掌握了提速货车的运转温升与提速货车的货车类型、运行里程、运行速度、环境温度、车辆载重等因素关系。  相似文献   

3.
安晓波 《铁道车辆》2008,46(3):33-36
对120 km/h提速货车运用试验的红外线热轴探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提速货车轴温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适应提速货车热轴预报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运用货车120km/h动力学性能试验概况。试验对货车轮对、斜楔主摩擦板、承载鞍顶面磨耗和旁承间隙进行了不同水平设置,对各种货车进行了动力学性能测试。基于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货车各部件磨耗对运行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提高货车动力学试验性能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峰 《铁道车辆》2006,44(2):37-38
为适应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需要,新造货车从2003年起全部装用转K2、转K4和转K6型等提速转向架,既有货车也开始相应的提速改造,以使车辆达到120 km/h商业运行速度的要求。为保证运行安全,所有提速车型必须通过动力学试验和相关审查论证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根据GB/T 5599—1985《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20km/h提速货车可靠性试验中收集的大量故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18万km的阶段试验数据分析与推断,利用可靠性工程的理论,对货车提速到120km/h运行的可靠性,做出初步的结论性判断,并提出了今后在铁路车辆设计、制造、试验及维护保障管理等各方面,全面引入产品可靠性质量管理理念,进行相应的可靠性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转8A对货车提速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黎红 《铁道车辆》2001,39(10):26-27
1 我国铁路货车转向架的现状 目前,周转于我国铁路运输生产上的货车约有50万辆,其中,转8A型转向架约占80%以上.该转向架为我国60年代产品,构造速度为120 km/h,而实际的平均运行速度仅在70 km/h~80 km/h,距离我国目前货车提速目标100 km/h~120 km/h相差甚远.因此,货车转向架已严重制约着我国铁路货车的提速.  相似文献   

8.
铁路货车提速暨120 km/h提速改造技术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自海  陈雷 《铁道车辆》2006,44(4):22-28
简要回顾了我国铁路货车提速技术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既有货车120 km/h提速改造项目的提出背景和技术方案的确定原则,对项目实施中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提速列车与曲线轨道的横向相互动力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仿真计算典型的提速机车车辆通过不同曲线轨道时的轮轨动态横向相互作用性能指标,包括提速客货列车通过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强化轨道、160 km.h-1提速客运列车及120 km.h-1提速货运列车通过不同半径曲线轨道。根据现行动力学性能评定规范,对轮轨相互作用性能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提速后列车通过曲线轨道时轮轨横向动态相互作用加剧,动力性能指标的最大峰值均出现在圆曲线上,并且客运机车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接近,货车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要优于货运机车的性能。为了确保列车提速后的行车安全性,山区铁路的小半径曲线轨道须采取加强措施,提速客运列车以160 km.h-1和提速货运列车以120 km.h-1速度运行时的最小曲线半径分别取1 400 m和1 000 m。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可靠性分析方法,对环行线货车可靠性试验中提速货车的横向动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利用基于贝叶斯方法的车辆运行状态地面评估技术,对环行线货车可靠性试验中提速货车横向动力学性能进行失效评估,得到空、重货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可靠性数据.针对货车可靠性数据具有随机截尾、数据最少、失效数据比例小或无失效数据等特点,采用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统计分析方法,对空、重货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可靠性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其可靠度、可靠寿命指标的点估计和置信限估计结果.结果表明:在置信度为90%时,提速空、重货车走行18万km后横向动力学性能可靠度置信下限分别为0.770和0.861;在可靠度为0.9时,提速空、重货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可靠寿命下限分别为6.0万和13.4万km.  相似文献   

11.
关于重载铁路货车缓冲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雷  姜岩  孙蕾 《铁道车辆》2007,45(8):6-13
通过对国内外重载货车缓冲器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大秦线重载列车运输试验结果的研究,对我国重载货车缓冲器的主要性能参数的选取、试验及评定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重载铁路速度目标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载铁路运输品类为大宗货物,其牵引质量大、轴重大,重载铁路速度目标值的确定有别于普通货运铁路,需要深入探讨。从行车组织、路基、桥梁、轨道、供电等方面,对重载铁路速度目标值为80、100、120 km/h时分别进行计算和对比,并结合国内外运营实际进行分析。对比分析表明,不同速度目标值对轨道、路基、桥梁、供电等影响不大,但当速度目标值大于100 km/h时,机车牵引和制动难以实现,重载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00km/h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3.
既有线提速至200 km/h工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第六次大提速中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200km/h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003km,与低速相比较,200km/h对工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我国既有线提速200km/h要同时满足200km/h动车组、120km/h货物列车、25t轴重双层集装箱共线运行。为使广大工务工作者更好地适应200km/h的高标准、高平顺性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作者亲身参加第六次大提速多次试验中发现的14个问题,对晃车现象进行分析,反思在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维修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200km/h地段工务在检测、作业、复测、安全、管理、培训等方面对策和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结论:适应200km/h的高标准,提出工务工作的初步对策,包括:检测问题,作业问题,加强钢轨管理问题,轨道结构,长波长检测,大机配套,道碴管理问题,消除曲线、道岔位置不准、坡度不准的问题,试验确定200km/h轨道动态、静态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的问题,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天窗配套,做好路基排水,抓好治安防范、防盗、防护等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应重点研究:大机的引进及配套,静态检测工具和工区作业工具的研发,预防性打磨规律的摸索,弄清路基沉降规律以确保过渡段刚度均匀;提高桥梁抗挠曲变形的刚度,通过设计、制造、施工等多个方面综合采取措施提高道岔结构本身和岔区的平顺性,以及既有线客车提速200km/h对桥梁的振动问题和疲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配装在速度120km/h、载重210t凹底平车及250t凹底平车上的4E轴焊接构架式转向架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兼顾空、重车工况,提出可以由11个关键参数综合控制载重210t凹底平车及250t凹底平车的动力学性能,给出了动力学性能的优化步骤,并协调解决了曲线通过性能和蛇行运动稳定性之间的固有矛盾,同时还对车辆运行平稳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确定了转向架的设计方案。转向架样机配装在速度120km/h、载重210t凹底平车及250t凹底平车后,进行了线路动力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33km/h速度范围内,210t凹底平车及250t凹底平车空、重车均未发生蛇行失稳现象,均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和优级的运行平稳性。仿真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都表明,4E轴焊接构架式转向架不设均衡装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重载货车轴重与速度匹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载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进行货车轴重与速度的匹配研究.结果表明:25,27,30和40t轴重重载货车容许通过轨道低接头的速度应分别小于110,100,90和60km·h-1;40t轴重重载货车以60km·h-1速度在直线线路上运行时,其轮轨垂向力为249.6kN,非常接近英国铁路250kN轮轨垂向力的限值;在我国现有以60kg·m-1轨为主的干线铁路上开行30和40t轴重重载货车,对轨道结构的破坏比现有低轴重货车严重得多,但开行27t轴重重载货车是可行的;40t轴重重载货车在600m半径的曲线轨道上以40~120km·h-1速度运行时,轮轨垂向力最大值超过了英国铁路的250kN轮轨垂向力限值,轮轨横向力最大值非常接近我国《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所规定的77.80kN容许限值,另外轮轨磨耗功非常大,因此40t轴重重载货车还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现有60kg·m-1钢轨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货物列车紧急制动距离延长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0 km/h货物列车紧急制动距离从1400 m延长到1600 m,相应的常用制动距离也要延长,这涉及信号机布置、列车操纵、车轮踏面损伤、对通过能力影响等许多方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问题。本文首先检算了120 km/h货物列车不同条件下的紧急制动距离和常用制动距离,根据制动距离确定闭塞分区长度,根据闭塞分区长度采用牵引计算的方法确定追踪列车间隔时间,从而判定紧急制动距离延长对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同时,还采用牵引计算的方式确定紧急制动距离延长前后的列车停车附加时分,计算停车附加时分延长对通过能力的影响程度。认为120 km/h货物列车紧急制动距离放宽到1600 m后,闭塞分区计算长度要增加70 m,这对新线信号机布置有重要影响,既有线不满足要求的,需要限速,或者改造。同时还造成货物列车90 km/h初速时紧急制动距离超过800 m,新车和既有货车的制动率不一致,当新旧车混编时会加剧列车纵向冲动。因此建议对《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这一条款的修订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运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 ,仿真计算了 12 0km/h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在弹性轨道结构上的整车动力学性能 ,并根据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标准和规范对该机车动力学性能作了全面、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机车非线性临界速度较高 ,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裕度 ;动态曲线通过时的安全性指标能够满足安全行车要求 ;在直线轨道上运行时车体平稳性指标属于优良等级 ;以 5 0km/h侧向通过 12号固定辙叉道岔时的安全性指标均在合格限值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大量新建桥梁桥墩基坑工程位于铁路路基保护范围以内,使得铁路不可避免地受到基坑开挖的影响,既有铁路的列车动载加剧这种不良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确保邻近铁路的安全,以孙渡特大桥上跨丰洛铁路桥墩施工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在客车和货车不同速度下邻近既有线的基坑开挖过程中路堤的动变形规律:随着基坑不断向下开挖,路基中心处的竖向动位移和水平向动位移均增大,且水平动位移增长率大于竖向动位移增长率。60 km/h客车和40 km/h货车动荷载下路基中心的竖向最大动位移分别为3.32 mm和3.42 mm,其他情况均大于3.5 mm。最后基于铁路路基动变形3.5 mm的控制标准,提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客车限速60 km/h和货车限速40 km/h的控制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铁路货车装备现代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山 《铁道车辆》2007,45(8):14-18
回顾了我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介绍了国外铁路货车与货运发展的技术水平,分析了目前我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货车应从设计、工艺、标准、制造、试验、验证等方面加强技术研究,大力提升货车整体技术水平,努力实现铁路货车技术装备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