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高强 《摩托车技术》2005,(12):34-35
在国际著名投资公司IDG的资金支持下,稀薄燃烧摩托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自主研发出又一摩托车高科技产品——稀薄燃烧高能数字点火系统。稀薄燃烧高能数字点火系统有2方面的含义:一是高能点火,二是数字点火。高能点火,顾名思义就是发动机点火的能量更高,其主要优点:1)点火能量提高,有利于改善摩托车的起动性和怠速稳定性,特别是改善了摩托车的低温冷起动性能,可在-20℃环境下“一触即发”。这对于寒冷地区使用的摩托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点火能量提高,有利于可燃混合气体充分燃烧,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节省了燃油,降低了排放。3)点火能量提高,发动机能适应较为稀薄的油气混合状态,这对于高  相似文献   

2.
高强 《摩托车技术》2006,(4):24-25,57
由稀薄燃烧摩托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一体化LB电喷系统日前正式面市。它是科研人员在长期研发稀薄燃烧电控补气产品的基础上, 充分吸取了国际、国内电喷发展的先进经验,从实  相似文献   

3.
随着欧Ⅱ排放法规的实施,摩托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多数摩托车生产厂家,为了达到尾气排放标准,采用“稀薄燃烧” “三元催化”方式,控制HC、CO排放。发动机因“稀薄燃烧”相对会造成功率下降、动力不足,特别是在冬季,北方有些地区气温降到-10℃以下,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加速困难。此时化油器的正确调整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由稀薄燃烧摩托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摩托车专用电喷系统日前正式面市(详见本刊2006年第4期)。据介绍,该系统专门为中国摩托车量身定制,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结构最为紧凑的摩托车电喷系统之一。该系统集成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技术》2011,(2):67-67
摩托车电控节能净化系统(GNC),是依据国际最新汽油混合气极限燃烧理论(简称稀薄燃烧理论)及微电脑控制技术为基础研制的高效节能净化高科技产品。摩托车安装GNC电控节能净化系统后,节油率达15%~35%,工况法尾气排放达到欧洲排放标准的限值,具有安装方便、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摩托车行业首选的节能净化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6.
要满足摩托车欧Ⅲ排放限值要求,可采用多种技术方案,如电喷发动机技术、电控化油器技术、稀薄燃烧技术、精调化油器等,以目前国内摩托车的生产技术水平来看,采取精调化油器的方案达到欧Ⅲ排放限值是最难的,但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7.
随着摩托车市场保有量不断增加,其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不可小觑。据预测,从2005年~2020年,摩托车CO排放将由占总运输排放的7.8%上升到17%;HC排放将由7.5%上升到20%,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变得非常迫切。摩托车电控节能净化系统(GNC),是依据国际最新的汽油混合气极限燃烧理论(简称稀薄燃烧理论)及微电脑控制技术为基础研制的高效节能净化高科技产品。摩托车安装GNC电控节能净化系统后。节油率达15%~35%以上。工况法尾气排放达到欧洲排放标准的限值。该产品具有安装方便、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摩托车行业首选的节能净化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8.
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比柴油机差,所以降低汽油机的能耗则显得更为迫切.稀薄燃烧是提高汽油机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对以分层稀薄燃烧缸内直喷汽油机和均质压燃汽油机为代表的新型稀薄燃烧模式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本文论述了稀薄燃烧的实现方式及其优缺点,并重点介绍了稀薄燃烧的三种形式:气道喷射稀燃系统(PFI)、直接喷射稀燃系统(GDI)和均质混合气压燃系统(HCCI),且相互比较.文章最后简要论述稀薄燃烧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Super Spark Ignition(Super SI)燃烧方式,即稀薄混合气在近自燃温度状态下点燃燃烧,分析了这种燃烧方式的可行性和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稀薄时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可显著降低平均指示压力(pmi)的循环波动,缩短燃烧持续期,拓展点燃燃烧的稀薄极限;Super SI燃烧方式具有热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降低摩托车尾气排放的方法主要有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两种.机内净化是通过稀薄燃烧、电喷等方法控制发动机的燃气空燃比,来降低发动机的原机排放,这种方法成本较高.机外净化是不对发动机原机燃烧作较大的改善,仅在排气系统采取二次补气技术或催化剂技术,以降低尾气排放,这种方法成本低,对发动机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