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三峡库区云阳旧县城五峰山滑坡的工程地质情况,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诱导五峰山滑坡的可能因子,提锚桩-板-钢绞线网相结合的导流支挡防治结构体系,研究思路及方法对滑坡综合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韶关市区芙蓉山隧道出口边坡失稳机理及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韶关市芙蓉山隧道出口左侧边坡发生的3次较大滑坡或坍塌,分析了造成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边坡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05省道桐庐段焦山互通B匝道土质上边坡滑坡处理为例,根据地质条件和现场情况,介绍了运用“卸载、排水、支挡、护面”等综合工程措施治理公路土质滑坡的方案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用极限平衡法确定的稳定边坡已趋于不稳定,滑坡的发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边坡的物质平衡问题了。本文以理论上处于稳定的豆芽棚滑坡为例,从区域地貌应力场、河谷地貌及城市地貌过程等几方面对其发育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证实了大型滑坡的发育受控于地貌应力场的基本规律。运用提出的青藏高原旋转隆升模式比较合理地解释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地貌应力场的基本特征,为区域大型滑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强调了城市地貌过程对山  相似文献   

5.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特大桥超长桩基础施工难度大,桩基础施工的成败是决定桥梁施工能否按期完工的关键。结合五峰山长江特大桥4#主墩钻孔桩施工实例,针对地层中夹杂大块石导致钢护筒无法下沉等难题,提出了"大小护筒套打法"新工艺,阐述了超长桩成孔及钢筋笼下放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钻孔桩施工完成后,67根桩经检测全部为Ⅰ类桩,施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钢板桩围堰由于其吊装技术复杂、精确度控制要求高等原因,经常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安全监测部位.为保证钢板桩围堰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时获取动态监测结构全过程的变形与应力等响应,基于五峰山过江通道芒稻河特大桥工程,开发出一套用于钢板桩围堰施工的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具有可视化界面,能够多终端、多平台、全气候条...  相似文献   

7.
公路滑坡治理效果的评价标准 滑坡处治效果评价,实际上就是评价滑坡处治工程的安全性和设计合理性、以及经济性。安全,是分析在滑坡处治后滑坡是否已经渐趋稳定,滑坡推力作用在结构物上的力是否在支挡结构承载力范围之内,或滑坡整治后位移量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设计合理性,是分析在滑坡整治工程设计之前,对滑坡的类型、性质是否有正确的认识,是否抓住了滑坡的关键滑块、关键滑动面以及是否正确地选择了滑带土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滑坡的地质情况及滑坡形态,分析了产生滑坡的原因,提出了滑坡的治理方案,得出了清坡结合抗滑挡墙是处理小型粘土及全风化岩类滑坡的一种有效措施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路工程中常见的滑坡灾害,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资料,本文总结了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梳理了滑坡灾害常见的治理措施,归纳了滑坡监测的常见方法,旨在为从事滑坡治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路滑坡危害巨大,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会造成人员的伤亡,研究公路滑坡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影响山区高速公路滑坡机理的因素作为着眼点,指出影响滑坡的因素,强调土体受力不平衡是滑坡最本质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滑坡防治措施,结合工程实例作了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探明大型深层滑坡发生机制,对今后发生潜在大型深层滑坡区域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分析近年来亚洲地区发生的多起大型深层滑坡,从诱发大型深层滑坡的地震与降雨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特殊地层岩性在化学风化作用影响下与多种坡体结构在重力作用影响下的深层滑坡特征,以及降雨对于该类滑坡的形成所具有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由地震作用诱发的深层滑坡,应主要根据不同岩石种类的化学风化情况、深层滑坡形成的力学演化机制以及先行降雨对地震滑坡潜在位置进行预测;对于由降雨诱发的深层滑坡,应主要根据重力边坡变形与内部地质结构的地形特征对深层滑坡发生位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滑坡-隧道相互作用受力变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调查结果表明,相当数量修建于滑坡中的隧道因发生程度不同的病害而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为研究滑坡-隧道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受力变形规律,应用接触问题的有限元算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简要介绍了该算法的基本原理,并应用该法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隧道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赣南红层滑坡分布规律的映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赣南地区红层滑坡及其环境背景资料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滑坡与自然环境及人工作用的映射关系,运用数理统计与图表分析,揭示了滑坡与其形成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区域滑坡的分布规律与形成特征,为全面研究赣南区域性红层滑坡的机理和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基于汶川地震22 302个、芦山地震1 608个以及尼泊尔地震919个触发的崩塌滑坡数据,利用GIS技术对其分布与断层距、岩性、坡位和坡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次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均具有硬岩区比软岩区、复杂坡形(凸、凹形坡)比简单平面坡更严重的规律和上下盘效应;在一般情况下,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具有断裂带效应,但在烈度异常情况下不存在断裂带效应;仅当烈度不小于Ⅸ度时,崩塌滑坡才凸显出在高坡位更严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黄土滑坡成灾机理,基于典型工程活动触发黄土滑坡案例分析,采用野外调查、物理模型试验和应力路径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堆载触发黄土滑坡剪切带形成过程、卸载触发黄土滑坡演化模式和灌溉诱发黄土滑坡的成灾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堆载和卸载触发的黄土滑坡,垂直节理易演化成裂缝带,剪应力作用下剪切蠕变带逐渐由坡脚向坡体内部扩展,直至发展成贯通的剪切带,坡体整体变形破坏,堆载触发黄土滑坡具有典型浅层、深层双滑带特征;灌溉诱发黄土滑坡主要发育在黄土塬边,长期农田灌溉导致地下水抬升,坡体内形成饱和带,重力荷载作用下发生蠕动剪切破坏,滑坡开始启动,大规模的快速覆盖加载导致坡体前部浅层黄土液化,最终触发黄土泥流远程滑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G108周至一宁强段公路灾害概况和特征进行实地调查,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河流特征和人为影响等方面分析和研究了灾害的形成.发现该段常见的公路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和水毁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路基沉陷及沿河公路水毁5类,其中崩塌、滑坡并口沿河公路水毁尤为严重。最后,针对各种公路灾害类型,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 4·20 芦山7.0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等特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崩塌落石为主,滑坡不发育.与汶川 5·12 特大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相比,无论规模还是数量均显示较轻,但是处于地震影响区的宝兴县城却是个例外,县城周边山体因地形陡峻,表现出崩、滑灾害发育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宝兴县城周边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3、1、3个(条)变为地震后的21、1、3个(条);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和模数分别由地震前的0.38个/km、0.34万m3/km变为地震后的2.02个/km、5.59万m3/km;地震后发育密度及模数分别是地震前的5.3和16.4倍;地震产生的边坡破坏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段剖析可知: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单薄山脊以及地形坡度陡峭处,岩质边坡以崩塌落石为主,松散层边坡则以滑坡为特征,但大型滑坡少见;地震对处于斜坡地带(非单薄山脊部位)大型松散堆积体等整体复活很少,只是局部陡缓交界部位存在坍滑或震动裂缝,整体稳定性较好,说明强震并不一定会诱发古滑坡等大型松散堆积体的整体复活.   相似文献   

18.
使边坡的锚喷支护与钢棚洞结构有机结合,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山体稳定并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边坡山体不稳定而产生的落石、滑坡、坍塌等灾害发生。通过对冲击最不利位置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这种结构体系是合理的,其变形与受力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芦山地震强震记录、水系图和1 754个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据,对芦山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优势方向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崩塌滑坡数的优势方向与研究区自然坡体的优势坡向;基于对抗性原理,确定了芦山震区新构造应力场方向;对崩塌滑坡确定性系数分区进行了分析.认为自然坡体的优势方向是决定崩塌滑坡方向的首要因素,但应考虑不对称地形造成的坡向分异现象;新构造应力场是崩塌滑坡方向的全局性影响因素,地震台站的最大累计加速度方向是其代表区域内崩塌滑坡方向的影响因素.对于盲断层型地震,上述三因素对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方向的控制效应可能是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维护航道通航效率,以大中规模剧动式岩土混合体滑坡及其涌浪为对象,在大量案例统计资料、物理模型实验、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资料等基础上,根据滑坡变形破坏阶段和环境外力诱发因素研判山体滑坡发生概率,根据滑坡破坏变形阶段、滑坡涌浪规模、环境外力诱发因素、通航环境限制条件研判山体滑坡灾害的海事综合风险;根据其海事风险演变特征,提出以交通管制形式和限航等级为要素的水上交通管制模式,交通管制形式依据山体滑坡灾害发生概率确定,限航等级依据山体滑坡灾害综合海事风险而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当山体滑坡灾害发生概率为0.6、山体滑坡灾害综合海事风险分别取值1.80和2.25时,应分别实施戒备性通航和限定通航形式的限制性通航;当山体滑坡灾害发生概率为0.72、综合海事风险分别取值2.16和2.70时,应分别实施限定船舶对象与限定通航时间相结合的限制性通航和禁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