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两用燃料汽车在燃用不同燃料时,最佳点火提前角相差悬殊,采用自适应燃料点火器。可根据发动机使用燃料的不同而自动改变点火提前角。章介绍了单片机控制自适应燃料点火器的软、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利用先进的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AVLBOOST对于样机全负荷时中高转速范围内的部分工况点进行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的模拟优化计算;确定了与之对应的最佳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在不改变发动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可以实现在不降低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采用电控多点顺序喷射系统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采用改变原汽油机点火基准信号的方法,实现发动机使用CNG时点火提前角的增大,通过台架试验,定量研究点火提前角对其排放性能和动力性能的影响,确定点火提前角的调整方案,依据此方案设计了基于PIC单片机技术的点火提前控制器,有效提升了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改装较多的LP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通过试验分析了燃用LPG的CO、HC、NOx排放及输出转矩随点提前角变化的规律,对LP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LPG时的点火提前角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PIC单片机开发了电控多点顺序喷射两用燃料点火提前角调节系统。燃气ECU通过对原车曲轴转角信号的捕捉,采用软件中断结合定时器跟踪的方法调节曲轴传感器G信号的时刻位置,配合汽油ECU点火控制。可根据当前工况实时改变点火提前角,从而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够达到最佳性能。实现了点火提前的数字化控制。该系统应用在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上,通过转鼓工况试验,验证该点火系统改进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排放性,并达到了欧Ⅲ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目前大量的公交汽车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的用油现状,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用汽油机油产生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研制出了公交汽车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的优化配方。通过实车试验表明:该油品具有良好的高温清净性、低温分散性,良好的抗氧化以及抗磨性能,可以满足公交车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熊树生  金晖 《汽车工程》2001,23(4):255-257
汽油车改装成汽油/LPG双燃料车后,由于汽油和LPG的物化性质和燃烧特性有较大的差别,因而使用同一个点火提前角是不合理的。本文以桑 塔纳LX型轿车发动机为对象,通过台 试验得出燃用LPG时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在原车点火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套能根据不同的燃料自动切换点火提前角的点火装置,该装置在台架和整车道路试验中都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压缩天然气汽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8辆CN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的试验研究,比较CN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在燃用汽油和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以及怠速排放等性能指标,反应出四川省CNG汽车的改装调试水平和CNG汽车改装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了点火提前角对直喷汽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依据发动机实际运行情况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外界因素对直喷汽油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的影响,给出了各因素对直喷汽油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相应的修正补偿,结合目前实际运用中对汽油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提出了一种对直喷汽油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可更简单,更精确,更有效地实现对汽油直喷发动机的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对在用的解放牌CA1901型载货汽车装用的CA6102型发动机进行了工作过程试验,万有特性试验,最佳点火角试验,空燃比测量,燃用高标号汽油性能台架试验与道路试验,通过这些试验,从不同角度探讨进一步降低其燃料消耗的技术方案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提高天然气汽车动力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提高天然气汽车动力性能的方案 ,设计了控制系统及其执行部件 ,从汽油的加浓量、加浓点、减气点、点火提前角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 ;在保持天然气汽车良好排放性与燃料经济性的情况下 ,使天然气发动机的功率由原来不足汽油发动机功率的 80 %提高到 95 %以上。  相似文献   

12.
马波 《时代汽车》2021,(8):186-187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普遍得到了提升。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汽车的出现和发展无疑受到了人们的接受与欢迎,并成为了当今社会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汽车内部的组成结构十分复杂,这其中发动机作为动力部件,则更为复杂。现如今汽车发动机基本上都采用了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其质量高低将决定汽车的性能和寿命。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汽车发动机难免会遇到故障,尤其是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一旦出现问题,汽车则可能无法正常行驶。本文从汽车电控发动机技术的概念、汽车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与原因分析以及汽车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的诊断和维修这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并对汽车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的诊断及排除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临界爆震控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青  金英爱  玄哲浩  李明  方瑛 《汽车工程》2003,25(6):547-549,556
对爆震的临界控制特性及发动机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包括点火提前角变化控制规律、基本点火提前角变化影响和各缸爆震差异性,以及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控制影响。爆震控制系统使发动机工作在轻微爆震或临界爆震状态下,追求最佳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试验研究表明,适宜的爆震控制对发动机性能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杨靖  罗贤芳  何联格  陶文祝  赵超 《汽车工程》2020,42(4):439-444,476
基于某高速汽油机,对燃烧室结构、燃油喷射特性、凸轮型线改型设计为稀薄燃烧发动机。提出利用响应面模型对正时策略进行分析和优化的研究方法,并建立利用响应面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的流程。以提高有效功率和降低有效燃油消耗率为优化目标,以点火正时、空燃比和进排气正时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发动机性能与响应面耦合优化模型。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较标准混合比燃烧时,稀薄燃烧发动机的进排气提前角减小,点火正时提前,最低燃油消耗率下降3.9%,最大功率提升9.7%;同时利用响应面优化方法提高了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4缸火花点火天然气发动机的一维仿真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为天然气发动机匹配了涡轮增压及中冷系统,计算结果显示,增压后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明显提高,最大功率和扭矩较原汽油机分别提高了23%和9%,中低转速的有效燃气消耗率明显下降。进行了点火提前角的优化计算,得出了节气门全开条件下的MBT角—转速—空燃比三维MAP图。  相似文献   

16.
SY492Q-1型发动机(130系列和2125系列汽车的配套动力)原机燃用70号(马达法)汽油。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该机燃用90号(研究法)汽油时的压缩比,比油器主要孔及点火提前角等进行了优选试验,并与原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能源和环境问题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使用,乙醇作为替代燃料之一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通过一款4气门灵活燃料乙醇汽油发动机在3种比例E10,E50,E90下的热力学计算,对发动机燃烧乙醇汽油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工作特性计算研究。着重对最大扭矩工况下发动机燃烧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压缩比、对点火提前角、进气门迟闭角及空燃比耦合作用下的发动机工作过程进行优化计算。对3种燃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整机性能做出预测。为优化汽油机结构和进一步的三维计算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JSAE Review》1996,17(3):251-258
Natural ga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liquid fuels, such as gasoline and diesel fuel, in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mixture formation process, combustion speed and so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greatly influence the cycle variation in the engine. The influence on lean-burn combustion is larger than that on stoichiometric combustion and the influence has not yet been sufficient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several factors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combustion of spark ignition natural gas lean-burn engines are clarified by means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using such parameters as ignition condition, swirl and compression ra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