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国家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交通强国战略的背景下,以主跨528 m的贵州龙里河特大桥为工程依托,针对交旅融合理念在高山峡谷景观斜拉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山区特大景观桥梁方案设计,同时与交旅融合理念深度匹配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桥梁总体宏观设计和结构微观设计层面均体现了“交通激活旅游场景、旅游促进交通转型”的交旅融合理念内涵。同时,对大桥景观设计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2.
詹斌  苏健  张艳秋 《公路》2022,67(3):211-217
对交旅融合进行定义和内涵分析,构建交旅融合体系。以武汉城市圈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交旅融合评价体系,采用Entropy-Topsis模型对9个地区交旅融合优度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交通旅游协调度较高,但竞争力差异显著;具备优先发展地理条件和资源配置地区的交通运输早期已发展较为完善,对旅游的贡献力度更大,交旅融合竞争力更强;交通的快速发展破除了马太效应的荫蔽作用,天门、潜江、仙桃等地通过运游结合打造田园特色增加了综合发展潜能。因地制宜提出建设特色路网产品、创新“高铁/飞机+旅游+互联网”模式、打造功能性旅游品牌以及开通交通、旅游信息资源共享综合数据平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交通+旅游的新发展形势下,不断丰富公路文化内涵已成为新时期旅游公路建设的新方向,安全设施作为公路运营的重要保障,其与旅游要素的协调融合,自然成为了设计重点之一。文章以乐西高速马边至昭觉段为例,立足于地域特色要素调查,从标志标线、护栏、防眩设施等方面入手,对交旅融合点进行探讨,以为今后同类公路的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1,(8)
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现代高速公路服务区不仅是承载出行功能、充当公路驿站的交通设施,其本身可通过一系列创新拓展、转型升级,提升其旅游功能,成为旅游业态链的一环。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景观设计可调动其周边旅游和景观资源对服务区进行功能拓展。以广西桂林至阳朔高速公路某服务区为例,在尊重场地、绿色环保、生态与文化并行的理念指导下对其进行景观设计。用软件分析划分不同开发程度片区,倡导慢行交通旅游,运用水循环自然净化服务区污水,基于当地文化划分景观故事片区等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以景观触动交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期为交旅融合背景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托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巴彦堤防和巴彦港堤防段工程进行交旅融合设计策划,以公路主体工程、慢行系统与沿线服务设施为主体,兼顾道路与旅游、产业扶贫开发相衔接的环节,设计思想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交通为用、发展为本,立足"交通+旅游+产业+扶贫"的相关要求,坚持以交通为载体、旅游为带动、产业为支撑,通过规划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融入兼具人文特色的生态景观,实现路、旅、产协同发展,实现旅游公路对沿线旅游业、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特色村寨开发、精准扶贫等相关方面的辐射和带动。  相似文献   

6.
游锦龙  耿博闻  张帆  衷平 《公路》2023,(5):234-239
依托广东省开平市邑美侨路前期工程,根据开平市的旅游及其他资源,创新打造交旅融合开平模式,提出了交旅融合规划目标,以碉楼资源和侨乡文化为核心开展了“一主三支七射线”的路网体系研究,以全域产业资源为导向开展了旅游服务设施布局研究。依托前期工程规划建设,不仅完善开平市域旅游通道网络,增强旅游资源的通达性,更是带动沿线产业经济发展,支撑开平世界级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促进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服务区不仅是为驾驶员提供休息以缓解驾驶疲劳的地方,现正朝着娱乐休闲交旅融合转型。厦蓉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建设和改造了以世遗、红色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的综合体,以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施的总体水平。运营中引入了连锁店、同城同价、减免房租、放水养鱼等新思路。经过一年多的运营,效益不断提高,影响进一步扩大,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李今朝  闫长平  孔亚平 《公路》2023,(2):225-231
旅游型服务区已成为交旅融合背景下研究的热点。从旅游型服务区的主题定位出发,围绕服务区的功能布局,结合文化元素渗透的建筑与景观设计,以品牌塑造为目标,分析总结丁李湾古村庭院布局结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前庭后院”及“前宅后庭”布局模式,构建了旅游型服务区的“前景-中庭-后园”的空间创新布局结构,并将“两山”理论思想融入旅游型服务区设计。以丁李湾古村服务区为依托,对旅游型服务区进行主题定位、空间布局创新设计、文化渗透的建筑景观打造及植物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秦岭山区高速公路转型升级发展,以陕西省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太凤高速公路为依托,开展适合秦岭山区的绿色公路建设实践经验探索。该项目地处秦岭腹地、水环境敏感、生态功能重要、旅游资源丰富,采用EPC模式建设。通过全方位、全过程贯彻绿色理念,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自然和谐;提升工程品质、推进智慧管控;交旅融合发展、拓展服务功能;创新管理机制、注重绿色施工监管等方面统筹策划并实施,旨在形成可参考可借鉴的秦岭山区绿色公路建设经验,为完善绿色公路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人、路、自然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型行业,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全域旅游的快速推进,公众旅游出行特别是自驾旅游出行需求呈现出了持续高涨之势,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恰逢其时。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不断出台有关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要求,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梳理和总结我国在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政策和经验,研究目前交旅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创新有了一定认识,并形成了总体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自驾游时代的到来以及交通强国建设战略的大力实施,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时代趋势。道路单一的交通功能已无法满足以旅游为导向的城市发展需求,打造一条集交通、文化、景观、生态、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质风景道路,使之成为不同于传统围墙式的线性旅游风景区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开封开柳路拓宽改造实例浅析风景道路设计要点,重点论述了风景道路的功能定位、断面规模、呈现形式以及关键节点的近远期结合等,以期为以打造文旅开发为主的风景道路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区域OD数据从空间和数量上综合描述了公路交通网络中交通需求的分布情况,是下一步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的重要基础数据。文章提出在TransCAD软件平台上用宏模块嵌入的方式进行二次开发的设计思路,系统分析了公路网区域OD数据合成流程,设计了系统的四大功能模块,同时对OD合成的关键技术——串并联法和平行路法进行了修正和改进,并利用TransCAD二次开发工具GISDK加以实现,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区域OD数据合成系统在实际路网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板块旅游公路的建设对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开发旅游资源、挖掘民族文化、丰富国民精神需求均具有积极意义。针对黄河板块旅游公路的特殊性,从选线、慢行系统、沿河景观、沿河路基等方面分析设计要点,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黄河板块旅游公路设计过程和思路;同时,针对黄河旅游公路建设中重难点如沿河路基设计、高路堤稳定性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4.
交通分析仿真软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昕  王慧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1):144-149
以交通模型的实际应用为背景,对目前国内外交通仿真软件领域中的交通模型应用、交通分析软件包、交通仿真软件包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以开放性为主要特色的交通先进集成一体化仿真平台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一轮的高铁车站规划设计逐步引入了站城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更加重视“站”与“城”的空间联系、交通联系,这给高铁站房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归纳梳理了铁路车站4.0时代高铁车站的特点,分析了在站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下,高铁车站各种客流的交通特征、发展趋势,以及规划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城市综合发展的视角,剖析了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对城市道路系统整合设计的要求,结合本人在"东莞市虎门镇长堤路市政工程"工程实践,论述了道路设计中对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生态、环保、景观旅游、减灾防灾等城市系统多重问题的考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天津2020年将发展成为"超级城市"这个课题论述了第三代城市——"低碳生态城",结合天津"双港双城"新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对未来城市交通模式——绿色交通进行研讨,通过对"超级城市"未来的车与路的展望,对道路交通设计提出8点新理念,对公交专用道、慢行交通——自行车专用道、人行道布设及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创新思路进行初步研讨,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梳理了交通组织概念及发展历程,介绍了交通组织设计理念、方法与实践应用案例,指出交通组织设计是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功能和体现交通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是基于交通科学规律来应对交通问题的方法和抓手,提出建立规范流程与形成长效机制,使其成为保障城市交通功能与品质的技术支撑手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危及全球公共安全的问题。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特性分析,将西方的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我国新形势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探索交通安全危机管理的新模式,提出构建交通安全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车交通平面交叉问题日益冲突.人行天桥的建设对于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实现人车分流、改善交通拥挤状况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交通和社会效益.针对人行天桥的设计工作,从天桥群设计、占地优化设计、结构避让管线设计、经济指标、人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剖析和总结,对城市人行天桥的设计理念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案,希望能为以后的天桥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