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研制的船舶运行工况显示装置,能及时显示船舶的航速、阻力变化状态;显示主要的能耗、负荷状态以及螺旋桨在变工况下的推进状态。本文主要介绍应用该显示装置在“江芜130号”客船上所测试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证明装置工作性能良好,有助于船舶节能航行。  相似文献   

2.
船舶从深水航行至浅水或在浅水中航行,会产生浅水效应,出现阻力增加,船速下降,船体下沉等现象,从而影响船舶的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3.
围绕研究变工况机械密封端面的热力学特性以及密封能力这一目标,进行船舶尾轴可控式机械密封模拟试验台架的设计,包括对密封试验台、介质加压装置、密封环端面温度测试系统、摩擦转矩测试系统、泄漏量测试系统和弹簧比压测试系统等装置的研制.并通过模拟试验,得到在不同工况下,转速、弹簧比压、介质压力对机械密封的端面温度、泄漏量、摩擦转矩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水泥粉煤灰后压浆对湿陷性黄土桩网结构路基的加固机理,开展后压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室内静载试验,分析了后压浆对桩周土样湿陷系数的影响,研究了竖向静载作用下后压浆桩网结构路基沿深度方向附加应力、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变化规律;基于Boltzmann数学模型和荷载传递函数,分析了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增强机理,给出后压浆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计算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桩体弹性模量、后压浆深度、桩网置换率和褥垫层厚度对桩网结构路基承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经水泥粉煤灰后压浆处理后的桩周土体的湿陷系数小于自然土样的湿陷系数,且小于0.015;压浆后,静载作用下桩网结构路基中桩顶的竖向附加应力逐渐减小,桩间土的竖向附加应力先减小后增大,桩侧摩阻力较未压浆桩增大了约1.54倍;随着注浆深度的增加,桩身深度方向上的应力最大值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在等桩长深度处取得应力最大值;当桩网置换率提高1倍时,沿深度方向的应力和沉降均减小,其中应力峰值降低24%,沉降量减小26%;桩网结构路基中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大,路基深度方向上应力逐渐增大。可见,水泥粉煤灰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能减弱...  相似文献   

5.
随着燃油价格上涨,船舶节能成为航运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减小船舶阻力、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采用混合动力装置三个方面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节能技术,分析了各种节能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介绍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原理及其非线性拟合的能力,建立了基于GRNN的船舶阻力预测模型。本文将该模型运用到Taylor系列船舶剩余阻力预测中,得出预测结果。通过与实际阻力比较,得出预测阻力的相对误差在5%之内的百分比为93.98%,最后本文通过预测插值后的数据,得出相对误差在5%以内占85.38%。由此可以看出,GRNN预测船舶阻力有很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为船舶阻力的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成孔方式对后压浆灌注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分别对压浆前后的人工挖孔、旋挖成孔和冲击钻孔灌注桩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分析了成孔方式对最终注浆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成孔方式下灌注桩压浆前后沉降、极限承载力、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改善效果;探讨了不同成孔工艺对压浆过程和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机制,考虑不同成孔方式和浆液上返高度,验证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推荐的后压浆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理论注浆量相同时,实际最终注浆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旋挖成孔桩、人工挖孔桩和冲击钻孔桩;压浆后,沉降特性的改善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冲击钻孔桩、旋挖成孔桩和人工挖孔桩;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冲击钻孔桩、旋挖成孔桩和人工挖孔桩;压浆后,距桩端以上12 m范围内的桩侧阻力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冲击钻孔桩、旋挖成孔桩和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桩、旋挖成孔桩和冲击钻孔桩桩端阻力占总荷载的比例分别提升了17.05%、12.23%和15.10%,均表现出明显的端承摩擦桩特性;人工挖孔桩和旋挖成孔桩侧阻力和端阻力增强系数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基本接近,冲击钻孔桩则相差较大,表明灌注桩成孔方式对后压浆参数的选取和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船舶兴波阻力计算中差分格式,配置点移动产生的数值误差及其耦合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的差分格式或其线性组合仅能控制格式自身的数据耗散与色散,而对总体色散误差的改变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推船与驳船间的二销联接方式,江海驳具有凹槽尾型.船组的阻力与常规船舶有较大的差异.文中在船模试验的基础上,回归出两种常用凹槽长度区间的江海驳剩余阻力计算式,提出了江海驳的阻力预报方法;得到阻力性能较优的江海驳尾型——隧道尾.采用编队系数的方法.得到船组的剩余阻力,进而预报出船组的总阻力.  相似文献   

10.
新型LNG船舶采用双燃料电力推进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燃料发动机的成功研制和装船使用使LNG船舶的推进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双燃料发动机与电力推进技术相结合产生的双燃料电力推进方式,集合了两者的优势,具有低油耗、低排放、操纵性能好、载货空间大等突出的特点。鉴于当前LNG船舶运输业务的增长需求和双燃料电力推进在LNG船舶上表现的突出优势,有必要对双燃料推进技术进行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基于SHIPFLOW软件模拟内河船舶周围流场,考虑流体黏性及自由表面影响,预报船舶阻力,选择3种船体网格(CC,MM,MF)进行船体表面网格划分,采用势流理论与黏流理论的分区分步计算方法(ZONAL法),将数值计算的船舶总阻力与根据艾亚法经验公式估算出的总阻力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网格划分形式MM的计算结果与经验法最为接近,同时验证了SHIPFLOW软件求解技术的可靠性并提高了换算效率,最后选择MM网格化分形式,对该船进行阻力预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循环水槽中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船模微气泡减阻试验,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必要的处理,得到了试验平均摩擦阻力系数图;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理论平均摩擦阻力系数图,对以上两组数据图的比较定出试验过程中的模型设计及采用的试验方法是可行的,从而提出了一种船模摩擦阻力的试验模型结构及测试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船模兴波阻力和形状阻力对所测数据的影响很小,在船舶试验模型底部喷射微气泡对摩擦阻力减少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船舶阻力性能优化中,通过调整船舶纵倾值进行装载优化的方法成果显著且易于实施。选取30000DWT多用途船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STAR-CCM+)对目标船的静水阻力进行预报,数值计算结果与船模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网格划分、数值计算相关设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船舶纵倾优化进行研究,计算不同纵倾角、不同航速下的船舶阻力,得到相对于设计吃水下的阻力变化曲线及减阻效果。结果表明在设计载重量和航速下运营,其最佳纵倾角度为尾倾0.55°左右,减小船舶总阻力约1.5%。  相似文献   

14.
船舶从深水航行至浅水或在浅水中航行 ,会产生浅水效应 ,出现阻力增加、船速下降、船体下沉等现象 ,从而影响船舶的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15.
京杭运河船舶大型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京杭运河苏北段统计资料,分析了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通过比较内河主要船舶船队的单位必要运费随船舶吨位变化情况,对船舶营运进行了经济性分析,提出在一定范围内,市场是推进船舶大型化的有效动力,但是当船舶吨位达到一定水平后,市场的这种调节作用减弱,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才能推进船舶大型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船舶轴系尾轴承动态润滑计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船舶轴系的尾轴承是圆筒形径向滑动轴承,中小型船舶多采用油润滑的方式.由于船舶动力的非稳定性、船体的振动、尾轴密封装置的密封作用及螺旋桨的不均匀伴流作用,导致尾轴振动,使得尾轴承润滑油膜涡动.文中给出了轴承的润滑方程、油膜扰动刚度和阻尼计算表达式,并进行了轴承的动态润滑特性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17.
船舶在随浪和尾斜浪航行中,当船长与波长、船速几乎相等时,并且船舶骑在波峰上,其纯稳性夹失最为严重;在海面的不规则波转为规则波时,会出现能量相对集中的集中的钉状型波峰,船舶有可能在一个长时间内不断受高波连续冲击;当船舶的固有横摇周期与波浪遭妆近时,会出现参数激振。因此,在保证船舶航行安全时,要注意保证船舶具有适度的稳性;选择合理的航速和航向角;航速的控制应不超过1.8;要避免船舶出现的初始倾角;要廑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遗传算法的船舶推进系统船、机、桨匹配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船舶推进系统船,机,浆匹配问题一直是船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船舶向高速度,大功率,大型化和肥胖化的方向发展,对三者匹配的要求更为严格。文中将遗传算法引入船舶推进系统船,机,浆匹配优化设计,建立了合适的优化模型。构造了合理的适应函数,实船优化表明,该算法的收敛速度很快且计算精度较高,最后,探讨了影响算法高效性和准确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传统交通流模型的跟驰理论,发现其简化过程无法考虑船型尺寸分布、船舶动力、水面阻力等复杂的船舶航行条件。为克服上述限制条件,增加粘性阻力项建立船舶跟驰模型,将跟驰模型中的微观参量转换为宏观参量,建立船舶交通流动力模型,对交通流模型进行了数值离散。模拟结果表明船舶交通流动力模型能够再现各种交通扰动波的传播情况,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船舶阻力与船体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实际设计中预报船舶阻力的方法一般主要有经验公式法和CFD方法.从打破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和避免CFD计算的高成本出发,考虑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对处理非线性复杂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采用RBF神经网络,试图为不同设计阶段的需要提出新的船型设计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船型-阻力性能预测模型.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