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隧道防水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隧道技术专家对城市隧道防水技术的看法,内容大致包括:城市隧道防水的重要性;渗漏水等级标准及其确定方法;盾构隧道和沉管隧道防水技术(尤以接缝防水材料为主)的特点,关键以及演变过程;当前城市隧道防水的课题和前景。其中与西欧国家的有关防水技术作了详细的阐述与比较。作者还根据我国城市隧道防水工程的实践,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比作了评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瓦斯隧道的施工特点,并结合黄莲坡隧道的施工实际,总结出了施工组织管理与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方案及监控和测量办法,可供同类型隧道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隧道锚开挖及承载对下方既有隧道安全性的影响,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既有隧道在隧道锚开挖及承载影响下的变形计算模型,基于Mindlin公式分别给出隧道锚开挖及承载影响下的附加荷载计算方法,提出既有隧道竖向隆起变形安全性控制标准为12 mm。以四川沿江高速宁巧隧道-隧道锚体系为例,分析既有隧道在隧道锚开挖及承载影响下的变形特征,研究表明:既有隧道变形呈“凸”形,最大变形量位于锚塞体正下方附近,且随着与锚塞体距离的增大,隧道变形逐渐减小,最终收敛;既有隧道变形量随着围岩等级的降低及隧道-隧道锚间距的减小而增大;Ⅲ、Ⅳ级围岩条件下,隧道整体处于安全状态;Ⅴ级围岩条件下,隧道变形量在隧道锚开挖过程中已超过控制值,需要采取围岩加固、结构加强等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大跨隧道,选择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正确的施工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宝兰增建二线新王家滩双线隧道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初期支护变形和几次坍方的情况处理措施,分析了变形和坍方的原因。并对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的施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低碳化乃至零碳化成为交通隧道工程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数字化转型为此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智慧基础设施服务系统可从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表达与服务全过程为交通隧道工程的低碳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底座,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可为交通隧道工程的全面勘察、动态设计、智能建造与高效运维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目前关于低碳隧道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标准体系尚未形成,低碳与零碳隧道的发展目标、数字化赋能的具体对象与实现路径尚未明晰,相应的顶层设计理论也亟待深入研究。文章初步分析了交通隧道工程的碳排放特征,回顾了当下数字化技术在隧道工程全寿命期的成功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展望了数字化技术在低碳隧道中的应用前景。未来,低碳隧道的发展应把握好后发优势,加强数字化与绿色低碳理念的深度融合,在全面提升交通隧道工程数字化水平的同时,推进交通隧道行业碳中和目标的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6.
武隆隧道是渝怀线上的第二长隧道,围岩以灰岩为主,岩溶方面相关的灾害特别多。首次在施工中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过程检测,充分利用了此检测手段的准确、高效、无损的优点,对提高工程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部交通科技》2013,(8):I0003-I0003
重庆双碑隧道贯通年底与双碑大桥同步通车 7月6日凌晨零点30分左右,随着一声巨响,双碑隧道左洞最后3.5米爆破成功,这标志着开工三年之久的双碑隧道双洞成功贯通,这也是目前国内已经贯通的三车道隧道中最长的隧道。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隧道工程在建造和运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对其碳排放进行准确量化分析与评估对推动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CA方法进行隧道碳排放边界划分,并建立隧道全寿命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依托工程实例,对隧道全寿命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与评估。结果表明,隧道建造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材料的生产,运维期的碳排放大小与隧道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不同长度隧道照明区段能耗占比结果,可得出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隧道中间段的照明碳排放占比不断提高;由于隧道的照明设置与交通量相关,在结合粒子群算法和考虑交通量变化的因素下开展隧道照明能耗的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长度为500~4 000 m的隧道中,入口段照明能耗产生的碳排放在整个照明区段中的占比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达万铁路上的山湾隧道施工,对长隧道无轨运输施工方法及相应的机械设备选型配套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其特点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北坪隧道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对以线铁路隧道快速施工涉及某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上海软土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专家系统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地铁总公司、同济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单位结合上海地铁1号线工程,成功地开发了“软土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专家系统”。研究人员在归纳总结国内外隧道盾构施工的理论研究、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专家系统的知识源,然后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了盾构型式及辅助施工法的选择、预测地面变形、优化施工参数、控制地层变形和保护建筑设施的软件程序,实现了人机对话,经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延安东路复互隧道噪声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隧道内噪声主要来自车辆行驶和通风机动作噪声,特别是延安东路隧道复线采用射流风机诱导型纵向通风方式,射流风机直接悬挂在车道顶部,噪声问题更为严重。一旦隧道内发生交通阻塞或火灾紧急事故,射流风机噪声交会阻碍管理人员对车辆和乘客的交通诱导和避难疏散,其对策之一是在射流风机两端设置消声器;对策之二是在隧道车道顶和侧墙上部内装吸声材料,以降低噪声和混响时间。因此要求研制兼容吸声、防火、憎水和耐腐性能的隧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中国高原水下第一隧”的昆明草海隧道6月30日试通车运行。这是云南省第一条水下公路隧道,也是昆明市三环闭合工程(西、北段)的四个控制性工程之一。草海隧道通车后,将大大缓解目前昆明城区交通拥堵,疏解地铁施工带来的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14.
《地下工程与隧道》2006,(1):I0003-I0003
“甬江隧道”运营十周年了,这是国内自行设计,首次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沉管法”施工技术建成的水底隧道。  相似文献   

15.
长大道路隧道通风系统的选择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它涉及到多种因素,如交通量、车道风速、管道风速和污染水平等。现通过分析世界上几座典型道路隧道、从而推荐几种通风系统的合适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博斯普鲁斯海峡隧道工程于2014年4月19日开始盾构掘进作业。工程建于伊斯坦布尔欧洲区的Kazlicesme和亚洲区的Goztepe之间。隧道段全长约5.4km,为单管双层4车道盾构隧道(见图1)。  相似文献   

17.
袁郑棋 《人民交通》2021,(20):30-32
双层隧道为大断面隧道工程,结构新颖,施工工艺较为复杂,目前国内采用新奥法设计施工的双层隧道工程成功案例较少,可借鉴经验不多.本文结合温州某在建城市主干道双层隧道工程,分别从设计技术标准的采用、横断面设计、隧道结构设计、洞口过渡段设计、施工方案各角度对双层隧道进行论述,相对于普通公路隧道工程来讲,具有一定的创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总结,为今后类似的双层隧道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灿  杨俊 《工程科技》2001,(2):73-77,85
西安至南京的路刘家山隧道出口端Ⅱ类软弱围岩浅埋地段施工技术取得了成功,其合理的施工组织,现场强力的监管和强有力的支护手段为隧道软弱浅埋地段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该隧道如何顺利度过软弱浅埋段施工做了详细介绍,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的隧道施工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施工力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文阐明了其理论来源、研究任务研究范围及研究意义;介绍了隧道施工力学的特点和趋势;同时,根据我国的应用背景和学科发展需要,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我国21世纪隧道施工的力学的多种研究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西部交通科技》2010,(11):I0004-I0006
西部项目“沪蓉西龙潭隧道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关键技术研究”破解特殊地质隧道建设难题 日前,历时6年的西部项目“沪蓉国道主干线龙潭特长隧道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鉴定。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