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分析港池航道通航环境较复杂的水域配布实视觉航标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置虚拟AIS航标的设计方案.经过对虚拟AIS航标标准符合性、实际配布案例、播发显示特点和岸基通信信道资源保障等进行研究,剖析虚拟AIS航标在环境干扰、船舶使用、通信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隐患,提出了北斗星基AIS、VDES技术研究和建立基于S-100标准的A...  相似文献   

2.
针对如何合理设置AIS虚拟航标的问题,以长江流域和上海港为例,对AIS系统的信道容量及系统阻塞率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AIS虚拟航标的设置占用部分通信时隙使信道容量减小;2)系统内船舶数量越多,系统阻塞率增加趋势越明显,AIS虚拟航标的设置对系统通信影响就越大。基于此结论对不同水域条件下可设置AIS虚拟航标数量的阈值进行分析,给出了合理设置AIS虚拟航标的建议,可作为不同水域设置虚拟航标的参考。在确保对船舶通信影响较小的条件下,对AIS虚拟航标进行合理设置,能更好地发挥其助航预警功能、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AIS航标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海事机构也在内河和沿海设置了相当数量的AIS航标。海警舰艇执法执勤的水域主要是在内河和沿海,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利用AIS航标技术来提高海警舰艇对辖区水域的监控质量以及对遇险船舶人员的搜救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详细分析AIS航标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AIS航标在海警舰艇进行维权、执法、服务中的应用效能,以及海警舰艇在使用AIS航标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上海辖区A1S系统虚拟航标应用的基础上,对AIS虚拟航标设置与维护费用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研究结论有助于确定虚拟航标收费基准,推动AIS虚拟航标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林芳  贾淑娟 《航海》2011,(6):71-73
AIS虚拟航标是近年来在AIS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助航标志,由于具有传统航标所不具备的特点,在中国及世界上很多国家航海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AIS虚拟航标的重要性和不断普及,对其在HPD数据库中的存储形式和海图上的表现方式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17,(6):20-23
利用冗余AIS基站播发虚拟航标信息时,某个AIS基站的异常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针对这一现状,研究一种基于冗余数据的AIS虚拟航标监测方法,让AIS基站播发一条冗余的专有虚拟航标信息,用以标识AIS基站来源。在数字航道系统中,设计虚拟航标播发与监测一体化模块,制定异常报警策略,在图形化的综合监控系统中实现虚拟航标的实时监测和主动报警。该方法已在长江数字航道工程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虚拟航标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应用技术,它建立在AIS和ECDIS等电子技术的基础上,与传统航标相比,具有简单明了、设置快捷、节能环保等特点。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虚拟航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主要从航海角度叙述了虚拟航标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徐峰 《水运工程》2012,(3):119-123
在长江航道建设智能航道的过程中,虚拟航标一方面可实现临时快速设标、标识特殊水域、优化特殊河段航标配布等现有功能;另一方面可通过对其功能进行拓展,充分发挥成本低、速设置、无碍航行等优势,是实体航标的重要补充和改进。在其未来发展中,还须解决专用AIS通讯基站及网络的建设、虚拟航标与实体航标共存及虚拟航标规模应用后航道管理模式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航标事业的发展,AIS岸基系统业已成为辖区综合助航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做好AIS岸基站的日常运行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是航海保障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福州航标处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评估目前的AIS岸基站运维工作现状,对基站的运行保障措施进行探讨,确保辖区AIS岸基系统运行稳定,不断提高AIS岸基站运维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虚拟航标是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助航标志,旨在提升和增强航海保障部门的助航服务水平,已经广泛应用于应急沉船标识、船舶航路的划分、航道警戒区的设置等方面。在归纳、整理国际上关于虚拟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航标显示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船舶上雷达和ECDIS(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实际显示虚拟AIS航标符号的调研结果,分析目前虚拟AIS航标在显示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规范虚拟AIS航标的使用和管理,从而更好地为船舶航行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