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轩 《综合运输》2022,(4):150-155
随着“双一流”战略发展目标的提出,天津港在调整运输结构、推动海铁联运、构建智慧港口方面面临更高的发展挑战。本文以港口集疏运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研究港口集疏运现状,梳理发展天津港集疏运存在的问题;在港口定位、港口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分析集疏运需求特征,从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运输组织一体化和信息资源一体化三个角度出发研究规划港口集疏运一体化发展路径,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为天津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港口绿色智慧发展提供建议和助力。  相似文献   

2.
为支撑宜昌市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建成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对三峡枢纽港的集疏运体系布局进行了研究。剖析三峡枢纽港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明确三峡枢纽港集疏运体系的建设要求和建设目标,提出多层级集疏运体系的布局方案,为推动沿江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方顺 《综合运输》2018,(3):88-92
港口集疏运交通需求预测是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有效提升效率和拓展腹地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汕尾新港区疏港交通为例,结合港区发展规划预测未来年疏港交通需求,并考虑港区办公服务的客运需求,建立集疏交通量计算模型,预测港区集疏运交通需求量,为港区集疏运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完善的集疏运系统是港口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全面推进,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完善天津港以公路、铁路为主体的陆路集疏运系统,提供通达腹地、能力充分、便捷高效、衔接顺畅的交通服务。本文采用"问题导向、规划引领"的方法,首先从集疏运方式分担和集疏运通道建设两方面梳理了天津港目前的陆路集疏运体系现状,分析了存在集疏运交通不畅和港城交通矛盾的问题和成因;然后根据天津港规划的功能布局和未来的交通需求,结合鹿特丹港、深圳盐田港等国内外先进港口的发展经验与启示,拟定了天津港陆路集疏运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最后从硬件设施改善方面提出了公路、铁路集疏运系统完善方案,重点是进出港衔接道路、港口对外通道等层面的网络设施建设任务,并且从软环境优化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实施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港口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导致了陆侧集疏运交通量的大幅增加,而另一方面,港口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但城市空间扩展与港口作业影响区、集疏运交通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港城发展的矛盾,是城市交通管理者和港口管理者面前的共同难题。本文从交通、土地资源、环境污染等方面论述了上海特大型港口城市的港城矛盾;并梳理了鹿特丹港、长滩港、汉堡港、纽约新泽西港、安特卫普港、哥德堡港等国外港口城市的港口集疏运模式;总结了不同类型城市港城矛盾的解决方案,为国内特大型港口的集疏运系统建设和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铁路电气化直通运输是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对于综合性港口而言,作为汇集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其整体效率取决于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卸工艺、运营效率和相互衔接,其中任何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营效率都将受到整体效率的制约,"相互协调"才是港口内各种集疏运设施安排的首要因素。本文以黄骅港、宁波—舟山港为例,深入分析电气化铁路适用的港口类型,探讨综合性港口疏港铁路衔接方案及运营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广西钦州港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的现状,分析了钦州港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的局限性,并从完善港口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港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改进港口集疏运系统及开展港口物流战略联盟创新建设四方面,提出了提升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上海港集疏运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自贸区政策体系,选取国际中转集拼、扩大国际船舶运输和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外资投资比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政策加以解析,分析其对上海港集疏运的影响,结合上海港集疏运体系发展约束条件,研究在自贸区政策环境中上海港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目标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闽台两地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港口战略合作沟通机制,深度整合双方港口资源,研究突破双方开展港口合作的制度障碍,加大两地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双方的港口货物集疏运系统建设,增加对腹地货源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正> 港口铁路是指港区本身自备自管的铁路,它是港口生产作业中的重要设施,是港口集疏运方式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港口建设时,与之配套的铁路工程必须同步进行,使建成的码头迅速形成运输生产能力,原有泊位的功能亦能充分发挥。反之,如果港口铁路等集疏运物质技术条件未能同步形成,无论新建的码头多么恢弘,  相似文献   

11.
论文在分析大型枢纽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特点的基础上,研究集疏运公路网络的功能分类和组织模式,以北京新机场为例,进行公路集疏运网络规划示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唐秀华 《综合运输》2022,(7):100-105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两大枢纽港,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几乎相当的规模实力,在地位、功能、腹地、集疏运和软实力上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竞争局面。宁波舟山港在地位上被提升到与上海港“双核并强”的历史高位,在功能上涵盖集装箱和大宗货物等港口全要素,在腹地上与上海港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腹地可以合作,在集疏运体系上拥有海铁联运发展先机,在软实力上具备港口数字化发展突破口,必须强化良性竞争与优势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港口群“双中心”,在国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共同打造具有中国显示度的港口群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3.
<正>港口作为大型的集疏运枢纽点发挥着重要的海陆接驳作用。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亿吨大港"不断涌现。但是,港口吞吐量的增加给周边的陆路集疏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造成沿港口城市交通综合环境的日益恶化,交通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道路交通拥挤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在交叉口处"瓶颈"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构成的基础上,根据集装箱内河集疏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该系统的框架结构,并分析了该系统构建的主要因素,以找准系统建设的关键,促进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重庆保税港区产业发展对其集疏运体系要求的基础上,从枢纽能力、保税港区内部联动、腹地通道、广域通道等方面系统性提出保税港区集疏运体系优化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港口后方铁路是港口集疏运的重要形式。通过既有通道的改造和新通道的建设,强化和完善我国沿海港口后方铁路通道,是"十二五"铁路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海铁联运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认为由于地理和路网的差异,不同港口应构建不同的集疏运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美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传圣 《综合运输》2006,(10):21-23
中美集装箱港口以及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时间和水平不同,但是当前中美集装箱港口均面临通过能力严重不足的压力以及适应大型集装箱船舶和提高船舶装卸作业效率的挑战,相互可以借鉴对方缓解压力、应对挑战的措施和经验。本文根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据,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发展、码头操作效益、集疏运通道建设、港口保安工作以及港口通过能力发展规划方面,对中美港口集装箱运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年录发  游婷  王薇 《综合运输》2023,(10):182-187
为做强做优武汉市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本文从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内涵出发,分析水运、铁路、航空等13处集疏运枢纽和通道现状,梳理既有多式联运业务开展情况,研究重点多式联运线路运输经济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设施布局、品牌线路打造、市场主体培育以及信息资源整合等多个层面提出发展建议,并谋划拟实施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申报国家级、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进行项目储备。本文研究对推动区域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京津冀协同"和"区域港口一体化协同"的"双协同"背景下,通过对唐山港集装箱业务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全面分析了唐山港集装箱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和存在的短板。从腹地的协同基础、树立区域整体服务品牌的协同述求和拓展多式联运业务的协同优势等角度,阐述了津冀港口群协同发展集装箱的动力来源,明确了唐山港的集装箱业务应立足于承接区域特色物流服务、延伸港口服务腹地和升级物流服务类型等发展路径。最后,从融入津冀港口群统一平台、积极策划内陆铁路运输组织、优化集装箱专用码头铁路集疏运条件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唐山港集装箱业务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