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政务信息交换模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政务信息交换C-D模型有机地整合了集中式、分布式和目录服务模型所具备的优势,并结合政务网络的特点,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对C-D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该模型中的目录信息临接交换技术能够有力地提高各政务部门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的发展,从传统共享式网络跃升到100Mbps交换式网络;从集中式应用环境迁移到客户/服务器模式;传输媒介质技术趋向低成本和实用化;传输带宽得到了拓展。这一变革预示着信息  相似文献   

3.
物流信息     
1国家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加速建设据《中国水运报》报道,国家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共享平台自2008年开始启动建设以来,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一是提供基础网络。目前,全国已建成1个主服务器、7个交换服务器,在建10个交换服务器,链接用户数超过6万,企业通过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信息量已达到日均15万  相似文献   

4.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为企业、个人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随着IP网络规模和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对网络的带宽及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网络由低速向高速、由共享到交换、由窄带向宽带方向迅速发展.本文将从主干网、接入网两方面阐述宽带IP网络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并针对铁路实际,提出基于宽带IP网络技术的铁路Intranet网络结构、网络互联协议和方式、域名及IP地址划分等.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正进入信息时代,我国大力扶持信息技术的发展,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国际互联网、公用数据网、行业网络、地方网络、企业网络等在我国发展很快,计算机网络的覆盖率迅速提高,网上信息数量呈爆炸性增长。这一切为大范围的管理信息交换与共享提供了“硕”的基础。但是,由于信息标准化及管理信息标准化相对滞后,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管理信息标准贫乏,管理信息处理工作不规范,难于进行管理信息交换、共享、统计、分析等加工处理,因而难于形成决策依据,严重制约了管理信息的有效利用。信息“垃圾”的不断增加,对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6.
介绍NGN及网络智能化技术,同时结合目前交换网络的实际情况,从网络优化和演进的角度,对现有交换网络以及网络智能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基于NGN的整体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7.
XML技术在铁路信息交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基于XML技术的信息交换原理,提出了在铁路信息系统四层架构模式下应用XML术进行铁路信息交换的应用,并对其安全性做了分析。实现了铁路企业内部以及铁路企业之间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从而达到了铁路信息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对推动网络发展及应用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面对日益增大的网络流量和日益复杂的网络应用环境却不能适应网络的发展.第3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设安全、可靠、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上海轨道交通已进入网络化建设时期,必须促进网络规划-建设-运营-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建设安全、可靠、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提升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水平。分析了轨道交通网络化的技术特征,指出开放性、可扩展性和持续性是轨道交通网络的本质,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营是它的核心,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是网络化建设的支撑。围绕网络化的核心和技术支撑,提出了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具体解决方案:建设网络运营协调中心、应急中心、清分中心,构建网络运营的高效运作管理体系;建立传输、交换、无线等网络支持系统,构筑网络运作基础平台;协调制式、统一标准、规划通道,最大程度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在互联互通基础上,通过网络统筹、系统整合,实现资源利用高度共享与集约化。说明了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在网络建设、系统配置、网络功能、资源利用、综合维修、网络成本、网络管理、网络效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对推动网络发展及应用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面对日益增大的网络流量和日益复杂的网络应用环境却不能适应网络的发展。第3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南昌铁路局物资处在利用网络技术提升物资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网络技术是用户关系管理全面实施的技术基础2004年南昌局物资处与科研机构联手,凭借局域网优势,构建了南昌局物资信息管理平台,其内容涵盖了企业物资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对物资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换等过程的资源信息共享,达到物资账务信息管理的电子化目的,依靠这套网络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协调管理。根据业务性质,本系统采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包括仓储管理、文挡管理、招标管…  相似文献   

12.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分析国内外铁路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从交换时间、系统数量、共享粒度等角度对信息系统间的共享需求进行分类,提出满足需求的铁路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框架。结合目前信息集成技术的最新发展,分析信息共享平台的技术实现,提出一种可行的、便于从数据库和应用系统两个层次进行集成的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路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对大量数据及时交换的需求,提出基于任务配置、数据压缩、断点续传和日志控制的自动传输策略,以现有客票网络为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载体,实现分布式网络环境下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从而为客运生产和营销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4.
3月19日,Cisco公司在北京举办大规模技术报告会,向近千名听众介绍了其局域网交换机解决方案。 该方案是围绕局域网交换机Catalyst系列展开的。Cisco从美国赶来的专家还特别介绍了两种新型堆叠式交换机,Catalyst3100和Catalyst 1912,旨在取代工作组级的共享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5.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RGIS)框架体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阐述全国铁路地理信息系统(RGIS)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研究RGIS系统在铁路信息化中的定位,认为铁路信息化是一个分层次的模型,RGIS系统是所有信息应用子系统的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是铁路信息化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对RGIS系统的框架体系进行研究与设计,提出了一个分层次、多要素综合的网络信息系统架构,并根据铁路行业信息与应用的异域、异构、分布等特性,分别从数据库、共享平台、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用于指导整个RGIS建设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1概述 近年来,世界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应用于电话网(PSTN)的网络技术正在由传统的集线器、路由器为主体的面向连接的形式,向采用交换的面向非连接的形式发展.交换技术不仅网络设计、运行和管理及为灵活和高效,而且能根据需求获得高的带宽和低延迟的大的网络吞吐量.如流行的交换式以太网、FDDI和ATM等,其中ATM被认为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终极目标.可是,由于ATM网络标准不统一、价格昂贵等原因,ATM被视为不太现实的网络方案,于是出现了许多过渡方案和产品,如IBM公司推出的虚拟网络技术及产品.它们基于目前网络已有的基础设施,如以太网、FDDI等网络,这样一旦ATM标准统一和产品价格合适时,这些网络中需要高速方式的主干网络或子网就可以平稳移植到ATM而充分保护已有的网络投资.下面提供一套实用的PSTN电话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1广域网(WAN)的有关技术 1.1信息交换模式 信息交换模式分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其中分组交换又可分为帧交换和信元交换.在实际的网络设备中,凡是被称为交换机的设备,大致可以分为用户侧和中继侧,这种划分与ITU-T对网络体系接口的定义是相对应的.ITU-T规定,网络节点之间的接口为网络节点接口(NNI),网络节点到用户之间的接口为用户网络接口(UNI).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对于LTE(长期演进)的网络需求,提出了LTE网络综合承载对网络架构的新挑战.为解决相关问题,在介绍基站共享技术和共享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通过MOCN(多运营商核心网)模式、共享载频实现轨行区基站的共享,并分别接入线路级数据核心网、线网级集群核心网的新型轨道交通LTE网络架构.结合该方案的工程实践,明确了LTE网络的组成和系统配置,从而满足了不同业务的无线传输需求,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京铁路局信息系统发展状况,提出应用云计算等计算机先进技术建立铁路局信息共享平台的方案。阐述信息共享平台的总体技术架构,提出通过建立云物理资源平台、网络基础平台、数据库处理平台等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20.
孙强  周虚 《铁道学报》2003,25(3):112-116
介绍了大城市光区域接入网方案,综合了电子IP路由器技术和光WDM层的智能网络功能。WDM在网络的光层提供了重要的网络功能,包括根据数据业务的需要对网络逻辑拓扑的重构,高速数据流的光波长交换,旁通路由器对数据的下载,光数据信号的波长路由,针对光纤割断后的光域保护交换和服务的恢复,通过可调谐的波长连接器提供灵活快速的网络服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