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研究了乳源抗菌肽的抑菌活性,以及pH值、温度、热处理时间、胃蛋白酶水解和离子强度等不同因素对乳源抗菌肽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源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μ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μg/mL;乳源抗菌肽在pH值为7.0~8.0时的抑菌活性最高;在60℃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及加热时间的延长,乳源抗菌肽抑菌活性逐渐降低;胃蛋白酶能够部分水解乳源抗菌肽,降低乳源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当NaCl浓度为0~100 mmol/L,CaCl2浓度为0~5.0 mmol/L时,离子强度越大,乳源抗菌肽的抑菌活性越低.  相似文献   

2.
刘桂香 《船舶工程》2016,38(5):83-87
为了制备具有优异抗氧化性能的复合镀层,试验采用双脉冲电源,在舰船高温排烟管试样表面沉积Al2O3-CeO2/Ni纳米复合镀层,通过抗氧化性能测试,研究了Al2O3纳米颗粒浓度和CeO2浓度对复合镀层的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得出复合镀层的微观组织随着Al2O3颗粒的添加细化晶粒,当镀液中纳米CeO2颗粒浓度增加到1.5 g/L时,晶粒尺寸分布均匀,同时镀层表面平整、致密;复合镀层的抗氧化性随镀液中纳米Al2O3浓度增加而增加,随CeO2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纯水、KHCO3溶液、Li2CO3溶液、K2SO4溶液、K2CO3溶液及不同浓度KHCO3溶液做电解液时对CO2电还原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电解液中存在不同离子时CO2电还原的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CO2还原效果为:纯水<饱和Li2CO3溶液<K2SO4溶液<K2CO3溶液<KHCO3溶液,且随KHCO3溶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出抛物线趋势.最适合的电解液为0.2 mol/L的KHCO3溶液.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盐法制备TiO_2纳米线,在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作用下通过原位聚合法将苯胺聚合在TiO_2纳米线表面,制备得到聚苯胺包覆二氧化钛(PAN@TiO_2)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透射电镜(TEM)等对TiO_2纳米线和PAN@TiO_2复合纳米线的组成、结构、吸光范围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此复合纳米线是由金红石型TiO_2纳米线为核、PAN为壳的核壳结构.以PAN@TiO_2纳米线为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进行光降解研究,光照8 h后罗丹明B的残留量小于1%(初始浓度为10 mg/L).PAN@TiO_2复合纳米线的光降解能力明显高于纯金红石型TiO_2,说明聚苯胺与TiO_2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光催化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Al(NO3)_3及NH_3·H_2O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在不同PEG分散剂用量的情况下制备α-Al(OH)_3纳米颗粒,并通过FSEM与BET的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EG分散剂用量的增大,合成得到的α-Al(OH)_3纳米粉体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原料硝酸铝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当PEG分散剂用量为0.5 g时,制备得到的α-Al(OH)_3颗粒粉体的平均粒径达最小约为100 nm,此时的团聚现象也较少。  相似文献   

6.
锑具有潜在的慢性毒性,是一种较难去除的重金属离子,以往对原水中微量锑的去除研究较少,为保证饮用水安全,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除锑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考察通过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颗粒活性炭改性,得到性质稳定、除锑效果较好的吸附剂。改性后的吸附剂可使锑从初始浓度100μg/L降至4.23μg/L,已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5μg/L),研究表明经高锰酸钾改性后的活性炭对去除微量含锑水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酸性气体对潜艇等密闭空间中工作的人员和设备有很大危害。本文方法采用碱性滤膜采集空气样品中氯化氢、硫酸雾,以去离子水超声解析,经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氯化氢在质量浓度为0.50~20.00 mg/L时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方法检出限为0.36 m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2 mg/m3;硫酸雾在质量浓度为0.50~20.00 mg/L时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为0.40 m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4 mg/m3。本文方法适用于密闭空间空气中气态及颗粒物中氯化氢、硫酸雾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复合式氧化沟工艺来处理城市废水,主要对系统的运行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HRT为20h时,系统对污染物有更高更稳定的去除效果.COD及BOD5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和94%,NH3-N的去除率也可达到87%;并且系统对冲击负荷也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在125.30~492.00mg/L和20.00~32.91mg/L较大范围内波动时,系统对它们的去除率都能保持在90%以上,最高可达到97%和98.7%,使出水COD、BOD5和NH3-N浓度分别维持在3.74~47.01mg/L和0.28~3.26mg/L的范围内,均远小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Co_3O_4粒子,通过复合共沉积法将Co_3O_4嵌入沉积在Ti基体的PbO_2镀层中,制备得到PbO_2+Co_3O_4复合电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等对纳米粒子和复合电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电极材料由β-PbO_2和尖晶石结构的Co_3O_4组成,随着纳米Co_3O_4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和孔隙率逐渐增大.通过循环伏安扫描(CV)和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对复合电极材料在1 mol/L NaOH溶液中的赝电容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值可达215 F/g,表现出了良好的赝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10.
沈雁  谢荣  王天闻 《船舶工程》2018,40(10):4-9
为了制备性能良好的微弧氧化膜层,以提高海洋平台用2Al2铝合金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本实验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将不同浓度的MoS2颗粒(0 g/L、1 g/L、2 g/L、4 g/L、6 g/L和8 g/L)添加到电解液中,在2Al2铝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摩擦磨损试验、电化学腐蚀试验等实验方法分析了镀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MoS2颗粒含量的增加,陶瓷层表面微孔尺寸减小,微孔数量增加,并且孔洞的分布更加均匀,致密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膜层厚度随着纳米MoS2颗粒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添加纳米MoS2颗粒后,使得膜层摩擦系数降低,并且基本稳定在0.45左右;当纳米MoS2颗粒含量为4g/L时,陶瓷层的耐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先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原始银粉,再利用机械球磨法制得片状银粉,对银粉的形貌、粒度分布、粉体密度、比表面积、水分灰分进行表征,研究原始粉制备工艺、球磨工艺对片状银粉形貌尺寸、粒度分布及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分散性好及平均粒径约3μm的球形银粉为原始银粉、无水乙醇为介质,2 mm尺寸规格的氧化锆球为磨球,球磨时间为35 h,机械球磨法制得片状化程度高、粒径均匀、平均粒径小于7μm的片状银粉。将片状银粉用环氧树脂体系配制成IC封装导电银胶,测试导电胶固化前的物性参数、固化片的特性、固化粘接特性及环境测试,并常温下观察是否分层,均达到了应用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透明导体是许多电子器件的核心,银纳米线是最适合用作透明导体的材料。随着手机触摸屏的广泛应用和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对银纳米线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合成银纳米线。本文综述了当前银纳米线的应用及银纳米线制备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工业化合成银纳米线的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以杂银为原料生产硝酸银的工艺状况,并以杂银为原料,在杂银提纯过程中采用湿法和火法相结合的新工艺,制备出了符合国标的优级纯硝酸银。  相似文献   

14.
程耿  祝志勇  王强 《船电技术》2015,35(3):52-55
本文研究了低温固化银浆的制备工艺,选择了片状银粉作为导电功能相,通过大量试验研制出合适的有机载体配方,制得了膜层方阻低、附着力强、挠曲性好的低温固化银浆,可很好地应用于柔性线路板和其它领域。  相似文献   

15.
改进了硝酸银生产工艺中的除杂、过滤和蒸发环节,通过试验确定了新的工艺参数,改进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减小了劳动量、银损耗,质量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Ag粉中添加适量发孔剂,加压成型后经加热分解并化成而得到多孔AgO电极,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醋酸银使AgO电极中形成了很多有效的通孔,提高了电极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使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了4%~5%,提高了电池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AgO粉末,对其影响因素的机理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XRD、SEM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AgO粉末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AgO粉末的最佳条件为:m(K2S2O8)/m(AgNO3)=1.2,m(NaOH)/m(AgNO3)=2.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8h.制得的AgO含量为99.07%,粒度约为1~3μm.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锌银蓄电池试制过程中负极化成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一些优化改进该工艺流程的措施,进一步保证了由小批量试制到大批量试制工艺的顺利过渡,并提出一些有利于大量试制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银电极的充电特性,提出了改进和提高银电极充电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核壳结构银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传感器检测、协同催化以及电磁屏蔽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有关核壳结构银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探索的报道层出不穷,为很多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